ಠ_ಠ
這篇是關於緊急物資包的準備歷程分享。

前言
在403大地震前後動起了準備緊急物資包的念頭。在準備過程中自己認真地思考該準備甚麼東西、怎麼攜帶、放在哪邊的問題。也沒有購買市面上別人幫你準備好的現成物資包,而是檢視一項項單品逐漸購入。

然後在準備過程中發現台灣相關指引多數停留在基礎、大略方向的階段;這讓我決定準備得差不多之後,撰文分享自己準備過程中的規劃、思考、心得。目前自覺已經準備了90%以上,所以發上來一起集思廣益。為了避免業配嫌疑,所有東西一律不說品牌。
ಠ_ಠ
規劃概念:
多數台灣人的緊急物資包印象,應該是地震、颱風來時使用的大型防災包。不過自己在準備時考慮的是各種意外突然來臨時的情境,比如在外活動時目睹意外,或者在上下班通勤時因地震而受困;平常放在家裡的防災包這些情況根本無法指望派上用場。
這裡先以黑熊學院提供的分類法開始說明,緊急物資包還可以近一步細分為:

EDC(Every Day Carry)

GHB(Get Home Bag)

BOB(Bug Out Bag)
ಠ_ಠ
EDC在英文語境中指日常隨時帶在身邊的小物,國外甚至還有EDC物品討論社群。每個人其實都有EDC物品,比如錢包、各式票卡、鑰匙。這裡的概念則指貼身攜帶的物品。

GHB的原始意思則是可以讓你成功回家的準備包,比如遇到各種天災意外交通癱瘓或是無法立刻移動。國外不像台灣都市化程度高,物資購買方便,國外的GHB指引準備起來就像是台灣對防災包的印象了。一般來說國外的GHB可能是放在車上或工作場所,但台灣有可能是指暫時離家的短時間物資包。

BOB則是必須離開家裡避難等級的大型物資包,以台灣情境來說就是靠山居民必須暫時離開家到避難所,或是空襲必須去躲防空洞等。台灣對防災包的一般印象應該都是這BOB包。
ಠ_ಠ
自己的規劃
以上是較常見的分類,可以作為尋找資料的指引。尤其是英文資訊更是方便。不過我自己準備並不照以上方式,而是分為貼身緊急包、日常隨身包、大型包:

貼身緊急包:
此包準備情境是需要時分秒必爭,能少一秒是一秒的超緊急情境。當然這種情況多半是有立即生命危險,所以多數是醫療相關器材。

日常隨身包:
隨身攜帶以防遇到特殊情況的隨身包。跟貼身緊急包的差異僅在於日常隨身包的東西沒有立即使用的急迫性,在身旁能隨手取得即可。

大型包:
多數人認知中的防災包,平常放在家裡。
ಠ_ಠ
貼身緊急包的準備:
前面說過這是放最需要立刻使用的東西,所以應該放在最外面而不是收在包包內。我的推薦是買沒有腰帶的外掛腰包,然後用扣環掛在平常隨身攜帶的包上面。

日常緊急包目前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止血帶:當遇上大量出血時的創傷時有止血帶可以救人一命。不過你會發現市面上有多種止血帶,價格也差很多,請購買非充氣式、獲得醫療許可認證的款式。雖然這種止血帶都蠻貴的(止血帶是一次性消耗品),但生死之間有效才是重點,對吧?
ಠ_ಠ
除了止血帶外,我的緊急包還放了以下東西:
三角巾
紗布
酒精棉片、優碘棉片
醫療剪刀
手電筒&電池
安全帶切割刀&彈簧式破窗器
高音笛
螢光鑰匙圈吊飾

高音笛請選擇無滾珠式,如果買金屬製會比較耐用,我是綁在拉鍊上需要時可以秒吹。

螢光鑰匙圈吊飾是偶然發現,然後覺得可以在黑暗中找到包包就買來掛在拉鍊上了,絕對不是必要物品。 然後我認為有彈性繃帶、棉棒會更好,但目前沒空間放。另外可以考慮外掛防狼噴霧:遇上危機時才可以在慌亂中立刻使用。 手電筒的選擇考慮很久,後來還是決定放本來就有的防水金屬手電筒。如果想專門買全新品,我建議買使用一個3號、4號電池的防水手電筒,如果可以不必手持的類型更好。
ಠ_ಠ
日常隨身包的準備:
我的日常隨身包使用單肩包。日常隨身包的東西跟貼身緊急包的差異,只是在有沒有需要立刻拿出來使用的需求。所以如果需要時確定立刻能拿出來不需要翻找,兩個包的東西理論可以併在一起。甚至平日上班、外出只需要帶少少的東西時,可以考慮把以下這些備而不用的東西與平日攜帶物品合成一個包。

只是自己是將日常隨身包埋在平日使用後背包的最深處,因此後來才獨立出掛在後背包外面的貼身緊急包。然後日常輕裝時直接將日常隨身包跟貼身緊急包扣在一起帶著走,長時間旅行也可以直接將日常隨身包塞入旅行包內。獨立一包的好處是在不同情境下都能方便轉換,不需要重新收納物資。
ಠ_ಠ
我的隨身包東西如下:
淨水濾管&軟式水壺
多功能工具槌
防割手套
隔熱鋁箔毯
快乾毛巾
乾糧

隨身包最重要的東西應該是淨水濾管&軟式水壺這個飲水組合。人可以多天不進食但可不能缺水,這個組合應該是不攜帶純水(本來出外就該攜帶)前提下最好的選擇。選擇軟式水壺是因為可以捲起來縮小空間,不然金屬水壺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多功能工具槌就瑞士刀定位的東西,急難包沒有一把多功能工具怎麼能說是急難包呢?
ಠ_ಠ
防割手套是有防割等級差異的,反正我就選等級最高的。

快乾毛巾功能多多,雖然不是必備但是有也不錯就放了。

乾糧一樣不是最必要的東西,且因為保存期限問題一開始沒有考慮放入。後來是發現國外有那種保存期限20年的緊急糧食,就買來放了。

然後日常隨身包有特別騰出空間放錢包鑰匙等EDC物件。如果是簡單出門EDC放一放就直接貼身緊急包+日常隨身包出門。
ಠ_ಠ
大型包的準備:
大型包跟前面兩者不同,平常是放在家中;這代表揹上它時已經是不能繼續待在家中的情境。前面提過在國外叫做BOB,不過國外BOB標準超高,準備完跟長時間登山用的重量級大包差不多。

所以我認為以國外GHB為準加入些BOB物資可能比較適合台灣環境。還有台灣大多數關於防災包準備的資訊也幾乎都是這等級的物資包,因此相對前兩者有比較多的資訊可以參考。

有些人會想用行李箱來當作大型包,但各方相關指南都不推薦。請選擇後背包,重量相關問題就靠內容物輕量化解決。

對了,既然前面兩個包日常都在身上,那揹上大型包時當然也在,因此準備時可以直接視為有帶上前兩者的物資。
ಠ_ಠ
目前自己準備的東西有:

收音機
真遇上了需要大型包的情境,應該要有沒有網路的預期。這時無線廣播幾乎是唯一可以獲得訊息的管道。現在很多收音機都是針對防災設計,我買的是能太陽能發電、可以手搖發電,甚至可以當行動電源的機種。

較完整的醫護用品
有別於貼身緊急包重點在分秒必爭,後續醫療不是問題,需要大型包的情況很可能醫療資源匱乏。不過較完整的醫療用品應該包含哪些?還在研究。個人目前是紗布、OK蹦、棉棒、鑷子、生理食鹽水。

露營吊燈
與手電筒不同,露營吊燈比較適合停電時長時間照明。現在很多都可以當作行動電源使用。

防水收納盒
把重要東西裝起來。收納盒很容易忽略的東西。

證件
戶口名簿、銀行儲簿等重要文件。 乾糧 應急用的食物,自己直接放前面說能保存20年的應急糧食,差在準備數量多一些。
ಠ_ಠ
自己大型包已知尚欠缺的部分是衣物類,這點我還在思考比放入舊衣物更好地做法。另外國外會推薦準備口罩以防遇到空氣懸浮物的情況,不過台灣現在醫療級口罩極易取得,也許頂多放幾片單片包裝式醫療口罩(這種都不便宜)即可。
ಠ_ಠ
以上是自己準備過程的小小心得分享,歡迎一起討論。
rabbit4540
噗主讚
我自己衣物的部分會跟出國時的登機行李一樣,放一套(上衣+運動內衣+內褲+外褲+襪子)(預設身上已經穿著外套,也可以再放一件薄防風雨的連帽外套),選擇不會太厚然後盡量是快乾舒服好活動的款式,顏色明亮的。
例如長袖排汗衣冬夏都好用、襪子不要用太短薄的、很冷的地方可以加上迷你羽絨背心
rabbit4540
然後我日常隨身包都會帶衛生棉(非生理期也會至少帶一片)
大型包的話有考慮直接放衛生褲(有點像尿布的那個XD),一片很厚但長途旅行或跑跳時超方便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