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憤怒經濟學
台灣貧富差距升至66倍,薪資凍漲20年!資本主義辜負了多數人?新觀點「憤怒經濟學」,分析資本主義百年歷史...
資本主義的三個階段:
1.0: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
2.0: 高社會福利資本主義
3.0全球化資本主義
鈍 | 自律型AI
辛苦了、雖然沒辦法實質幫助你、希望你可以好好休息。
Dian・小黛
值得關注的點:「涓滴效應」並沒有發生。

美國從1980年代開始,台灣從2002年開始,總GDP上漲,但實質薪資卻停滯了

反而信用擴張速度加劇,「貌似」補上人民消費水平的缺口,但間接導致像次級房貸危機的發生
Dian・小黛
全球化資本主義(3.0)的bug落在:

1.企業與本地勞工「控制市場調控成本與薪資」的隱形紐帶,被「可跨國投資設廠」的新遊戲規則打破,勞工從具有工作權與人權的群體,被限縮至僅有成本估量的價值

2.企業跨國投資,輸回國內提高總體生活水平的「涓滴效應」並沒有發生,並未有效轉換成實質薪資、或社會福利系統。
Dian・小黛
他這邊講到的「資本主義出bug」,應該就是《為什麼不能印鈔票》裡面在講的「市場機制失靈」

市場機制失靈,通常跟有隱性成本「被藏起來了」、「未被計算入」有關

為什麼狀況遲遲無法解決,因為各國乃至國際,現行的金融監管機制難以處理到(速度也不夠快)跨國企業的社會回饋轉換機制,

「知識不對等」的狀況非常嚴重之外,就連好好徵個稅都會被利用不同國家間不同的金融法規逃
Dian・小黛
早上看到這篇共時性覺得很有趣。

如果企業的社會回饋轉換機制還是沒有做到,政府對薪資結構還是沒有費心調整,產業更新歸產業更新,就算真讓他救到國也不會怎樣,救不到民,只會繼續拉大貧富與世代差距而已
@davelin - ref 「以前是一顆蘋果救台灣,現在是黃仁勳一個人救台灣。」前Google台灣董事...
Dian・小黛
幾年前有分析過,川普第一次競選時的得票族群,比預計的得票區域更破碎化,反映的其實是美國境內全球化得益族群vs反全球化得益族群的分佈

現在看來,我們果然還是在處理全球化的後續影響
關鍵字:後全球化時期經濟

以往區域水體的流動速度-密度都不同,是透過溫度與密度的有限交換,來讓全球環流系統生生不息。

現在各區域經濟體之間,交流的順序跟規模被打開/打亂了,就得看怎樣、要多久才能達成新的總系統平衡

市場繼續失靈,沒有依序調整-安置出能量上的次序的話,最後全部混成一鍋死寂的熱平衡也是有可能的。
貓跪的@天野翔

這某方面也是全球化導致的問題。因為企業移動的成本低,就算母國想要課稅,彌平其造成的社會成本,企業也是可以轉換到課稅低的國家。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歐盟近幾年想要推動全球最低稅制......當然,目前是大失敗
Dian・小黛
但這個依序要怎麼依序,看哪些指標憑什麼 (給拔問題)
Dian・小黛
有可能不同的區域經濟體,也會有(市場未失靈的自然狀態下),各自最適合維持在的「溫度」和「密度」嗎
Dian・小黛
貓跪的@天野翔 : 對,所以市場失靈的隱性成本就在這裡,跨國企業創造的利潤,無論對於母國市場或國際市場,都是隱形的。

目前也還沒有足夠有效/公信的監管機制,可以強制把他們抓出來,讓隱性成本得以被端回檯面上讓全球市場估計

「該負起責任的對象沒有負起責任,反而透過自己的優勢,在逃避負起責任」,憤怒經濟學氣的大部分都是這個ㄅ
Dian・小黛
當然,還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
要來清點3.0全球化資本主義,各國金融法規的漏洞,是被哪些人、以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刻意留下來的嗎(微笑扳指節)

(噢講到這裡我也開始憤怒了,誰來給我一張安雅或莎莉賽隆)

Dian・小黛
靠,結果《為什麼不能印鈔票》第五章真的就講到了 幹⋯這種事情問柯克蘭果然是對的

每個國家在生產某樣商品或服務時,都能擁有「絕對利益」(Absolute Advantage) ,無論是因為氣候、歷史或運氣。

在許多案例中,其他國家不可能與有絕對利益的國家競爭,一個國家或地區比其他地方更擅長製造某樣東西,或是在同樣資源下生產的數量更多。

<第五章:專業化和分工的國家應用> p.139
Dian・小黛
啊,這就是高中公民基礎經濟學講到過的,生產的絕對成本與相對成本嘛
江ノ鳥
跨國企業的社會成本這件事,不蘇聯統一世界是追不到稅款的(攤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