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cp6
媒體識讀:
偽專家效應成日常,為什麼「他」什麼都能評?
「酒駕取締不問警察,問藥師;少子化不問主政官員,問律師;民調不問數據分析師,問醫師,背後反映出的是一種媒體塑造的「偽專家效應」。目標是藉由專家的光環,讓閱聽人誤把評論當新聞,進而錯把媒體立場或想塑造的輿論風向,當作客觀事實。」
昭昭的心理學學習日常
vucp6
「人本就有服從權威的天性,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或對方頭銜比你高,心理學上討論的「專家效應」與「回答默從」(response acquiescence),說的就是這些現象。專家頭銜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利用這些心理特性,可以無形的設立討論門檻。」
vucp6
如何擺脫?遮起頭銜、抽換署名、勇於挑戰
要如何避免總是被偽專家影響呢?筆者的建議很簡單,當您在接收資訊時,先把頭銜和媒體別遮起來,判斷一下這到底是新聞還是評論,又是否合理。再者,也可以試著抽換資訊署名,例如原本的資訊是「中國時報報導,藥師稱兩岸即將開戰」,您把它換成「自由時報報導,超商店員稱兩岸即將開戰」,再重新想想看您對這則資訊的評價。最後,無論是誰報導的,或是誰說的,請記得「勇於挑戰」,真正的知識與事實是經得起挑戰的。」
vucp6
人天性容易相信專家? - PanSci 泛科學
「人們對於生活中的未知常感到不安全,往往會想要趕快抓住一個答案才安心。......得注意專家所提供的訊息並不是唯一的答案,很可能還有其他不同角度或立場的說法。」
「對於專家的說法還有一個角度要去思考,就是所表達的意見是否真是他的專業。」小心「月暈效應」的影響。
vucp6
有限理性
vucp6
「月暈效應」。而一般人看到專家在某方面學有專精,就很容易以為他在其他方面也都很好、懂很多,要知道很多教授、博士都是生活白癡啊。專家並不是什麼都懂,別把他說的話當作聖旨了。
vucp6
專家,他們的看法確實是很值得去參考,畢竟能被稱為專家就有其不同於一般大眾之處,但千萬別忘記了專家也是人,他的知識跟觀點也是有限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將他們說的話當作是意見參考,而不是當作唯一遵守的道理,盡信專家不如無專家啊。
vucp6
盡信書不如無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