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juli
憑藉各種經過設計的宣傳語彙,中國政府不僅積極影響國際對於中國文化與政策的理解,更藉此塑造國內的民族認同。這種做法不是現代中國政府始創的專利,攤開中國漫長的歷史,比比皆是
例如用「炎黃子孫、華夏民族」傳說色彩濃厚的概念,來凝聚民族血緣的身分認同,全以「歷史」作為基底,進行帶有政治意圖的論述。在二O二二年年底,中央研究院杜正勝院士他在《古今論衡》期刊,發表一篇論文〈中國是怎麼形成的〉。文章鑑古知今,既翻轉了中國的疆域版圖觀念,也指出周代開始的「內諸夏而外夷狄」架構,如何影響歷代政權的統治觀
杜正勝他在二O二三年年底把此研究正式成書,分享新作重點與研究心法,以宏觀視野帶領眾人看見中國自古以來的統治核心思維
中國人特務後代抓耙仔馬英九們與中國人蔣介牠們的中華民國殖民統治體制是中國國民黨集團權貴們發動二二八大屠殺的機制
taiwanjuli
中國的範圍到哪裡?先來認識最初的「中國」

「中國」這個名詞,最早見於西周開國之初的青銅器〈何尊〉,上頭的銘文寫到:「宅茲中或(國)」,但此處的「中國」尚不具備國家疆域的意涵。圖|研之有物(來源|Wikipedia)
中國的範圍究竟到哪裡?杜正勝他指出:「我們不能看到『中國』二字,就把當代對於中國的理解,投射到數千年前。」
根據目前所知,「中國」這個名詞最早見於西周開國之初的青銅器〈何尊〉,上頭的銘文寫到:「宅茲中或(國)」,但此處的「中國」是指新都洛邑,尚不具備國家疆域的意涵。
疆域問題是高度敏感的,當前台灣與中國是如此,對歷代學者來說亦然,為了「政治正確」,許多論述都是往「疆域最大化」的方向發展。
taiwanjuli
杜正勝院士認為,這樣的觀點疏忽了一個重要事實
版圖的主權意義端視能否實質治理,以此標準來看,可細分成「直接治理」與「勢力範圍」,而此直接治理的疆域,可視為有實質主權意義的「中國本部」
「中國本部」的疆域在秦代就大致底定,是植基於秦政權的「編戶齊民」政策,透過戶政與地政制度,把百姓納入整齊劃一的中央集權管理,以利統治者徵收稅賦、徵調兵役。這種高強度的管理,奠定後世無數朝代的統治基礎,乃至現代
至於中國本部以外的區域,是不同朝代在特定期間掌控的「勢力範圍」。
杜正勝他提醒,即使一地劃入版圖,也不代表統治者對於各個地區都能有效統治。例如清代疆域號稱包含整座台灣島,地圖上也確實畫入,實際上大部分時間統治的只有台灣西部,直到十九世紀才初步踏足宜蘭
研之有物》破解巨龍的神話!杜正勝院士談「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 自由評論網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