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
TIDF心得筆記噗
片單與簡介:
1. Flickering Lights
電力要來不來的日子
2. My Stolen Planet
沒有她們的星球
3. Damnatio Memoriae
記憶抹煞
4. 維拉.恰卡紐娃短片輯
祕密地下社會
殞落時分的飛行
他鄉之羚
5. Manifesto
殘酷日記宣言

心得下收,會慢慢更
芝麻
電力要來不來的日子 https://images.plurk.com/6aTu2BNJUOvkP3WUO2WC4H.png
芝麻
在黑暗之中

電影一開始,以動畫和字卡描述了生活於印緬邊界的那加族的處境:沒有印度政府對於和平的保障,沒有自來水、公衛系統,更沒有電力。
因此,那加族人時常陷於黑暗。
白天,外頭是明亮的街道,房內卻是一片昏暗;晚間,外頭被黑夜吞噬,屋內只剩手提式的太陽能手電筒,提供唯一的光源。
每當導演的鏡頭對準那加族日常面臨的黑暗,觀眾們在關了燈的影廳內,也掉進了全然的黑暗裡。
作為唯一光源的大螢幕一旦黑了,觀眾的視線便如同那加族,只能沉默地、徬徨地,等著某一道光芒亮起。
無論螢幕內外,所有人的視線都追逐著光。

觀眾的觀影體驗,導演想透過電影傳達的一切,交相呼應著。
這點我很喜歡。
芝麻
打破第四面牆

在拍攝過程中,為了訪談、錄影、近距離觀察,劇組與那加族很親近。電影裡,也就常常看到被攝者習慣性地和拍攝者互動。
「給他們一點香蕉。」經營雜貨店的茉莉總會對著掌鏡人微笑,照顧她視線可及的人們。
「他們一定是要拍我們認真工作的樣子。」挖著放電線桿用的深坑的人說,一次又一次地彎腰,汗水沿著臉上的細紋淌下。

這類跨越鏡頭的互動帶出了親切感,在訪談時再度被放大。
當劇組將鏡頭對準曾因參與那加獨立運動,而被印度警方打斷骨頭與牙齒的爺爺時,他說:「那加族值得自由地生活、建立自己的國家。」

透過打破第四面牆的互動,紀錄片以柔和地、近似於對朋友傾訴的姿態,將觀眾拉入自己的陣營。
這是紀錄片的煽動性,而導演確實發揮得很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