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組和雷射胖達青鳥東的K拉米
這幾天讀故事時發現一個不只出現一次的問題 就是「搞不清楚作家現在到底在做什麼」,就是在這個情節這個當下,故事到底要前往哪裡?

有些天賦異稟的讀者很快在荒野中辨識出方向,但如果不是這麼敏感或不是這麼腦袋清楚的狀態,很需要適當的「引導」,用人物對白、敘述、或任何故事要素來指引「現在要關注的問題」——比如現在要解決綁架事件、現在要解決人物的心結、找某個事件的線索,而藉由這樣一個一個小問題的累積和解開,慢慢帶領讀者到作者鋪排的大事件或爆點中。

推理小說,這個引導也有個進階的變化,就是「誤導」,讓讀者走上歧路,再告訴你真正的出口其實在這條鐵軌的下方⋯⋯或其他。

有引導才有情節推動,如果讀者根本沒有get到現在在做什麼,就算給了超妙的解答,在連「問題」都沒抓到的前提下,答案也不是答案了⋯⋯囧
親友組和雷射胖達青鳥東的K拉米
雖然永遠都會有讀懂故事的人存在,故事只要到一個水準也絕對都有讀者——信仰程度的相信這件事,但把故事整體看成一段一段的鐵軌,在一個問題到下一個問題之間的階段都有足夠清晰的資訊指引,也會對故事的節奏和體驗醞釀的累積有幫助。

A問題—A解決—B問題—B解決⋯⋯每個問題的距離多遠,解決之虞又留下什麼,怎麼穿插下個問題。這些很細緻的編織就看創作者的技術和直覺了>_< 而且如果一個階段的「問題—解決」鋪陳很慢很久,就要看筆力或解決的強度是否夠留住讀者。

故事是一個一個用文字鋪排的資訊累積,一口氣解壓縮會眼花撩亂不知道當下的重點是什麼(但還是要說有人就是天賦異稟,不過光是努力也足夠了)

但寫的當下不太可能意識到這些(也有人可以),最好還是找人看還是隔幾天再看。故事閱讀是個流動的狀態,沒有渠道真的會很難讀⋯⋯
親友組和雷射胖達青鳥東的K拉米
推理小說是最好觀摩這個過程的文類,特別是日本本格推理小說,因為本來就是很注重資訊分布的文類,都會有端正的結構和適當的好幾組「問題—解決」過程。

另一個我覺得很特別值得觀察的是東野圭吾的「對讀者下戰書」的加賀系列,可以注意的是最後解謎階段,加賀準備解決問題的推理過程。

因為東野要方便讀者推理,一個線索一個線索丟出來的順序是設計過的,有強烈引導的意義,光是思考「加賀為何第一個問這個問題、第二個問這個問題、最後才問這個問題」,就能抓到「用故事引導讀者」的意思。

而且有問題,有解決,就算小,只有一點點,一步一步往前進讀起來也會比較舒服,娛樂感和多巴胺也可以在這個過程建立。(但當然不要讓讀者舒服也是很好的創作意圖,我是認真的)
親友組和雷射胖達青鳥東的K拉米
雖然我們都說讀者多變、難以想像,但我有點覺得「我們理解事物」的方式並沒有進化到具有很大的差異,故事要被理解、感受才有辦法被共情,或者被誤導⋯⋯當然「直覺」和「經驗」可以幫我們很快處理資訊,但不能假設大家都有好的直覺和豐富經驗,還是建議用「有沒有引導人前往你要的地方」來檢視故事鋪排是否足夠清晰。
親友組和雷射胖達青鳥東的K拉米
先寫好讓人可以看懂的故事比較重要
Shade♪クラツキ
看書(看劇也一樣)看到要考驗信仰值真的蠻討厭的XDDD 我自己是粉絲的時候也很喜歡粉絲向的內哏之類的(跟小K說的引導問題不太一樣就是了)但塞太多塞到干擾故事的時候看著也會想說這個沒看懂的人真的會覺得好看嗎⋯⋯
親友組和雷射胖達青鳥東的K拉米
這我覺得好像也可以歸類到「掉書袋」問題,就變成這個書袋好不好看w 你看京極堂胡說八道也是滿好看,但胡說到後面好幾冊之後讀者也是脫鉤了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