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
人物》永遠與現實對話:杜正勝從人生歷程談向歷史及《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 Openbook閱讀誌
中研院院士杜正勝年初出版《中國是怎麼形成的》,讓大眾得以一窺這位重量級史學研究者的歷史洞見。由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的吳雅婷,及學者劉靜貞共同採訪撰稿。

杜正勝年輕時將對於社會主義烏托邦的幻想,寄託在未來的中國。「現在看起來,就是用那個幻想的烏托邦,在心中抵制那個現實中的專制政權。」

90年代以後,他獨自至中國各地踏查考古遺址。「一路上,發現這個中國跟我所想的很不一樣,跟書本所寫的中國很不一樣。」

「所以回到學術,我也開始反省:以前所了解的中國,正確嗎?」

因為《認識臺灣》的關係,或者加上後來他在教育部推動的歷史課綱,某些人因此視杜正勝為「臺灣史專家」。杜正勝說,臺灣史研究,他到現在仍不敢自居,但對臺灣教育,他自認是盡了一點力量的。
openbook
真正讓杜正勝開始被大眾認識,不得不提他參與主編、日後卻引起爭議的教科書《認識台灣》。

他帶著有些冤枉的神情回顧:編輯《認識台灣》一套三冊是國立編譯館的業務。當時館長來邀請時,「歷史篇」已聘妥主編,所以請他擔任「社會篇」主編。

三冊幾乎是各自分頭作業。「社會篇」主要內容定在1950年以後,當時受到批判的日本殖民時期內容,根本不是他負責的。但所有矛頭後來都指向他,並直指他是「李登輝的人」、李登輝就是這套書的幕後黑手。
openbook
杜正勝分析,爭議發生在1997年6月,或許因為他在1995年為李總統寫了二二八紀念碑揭幕式演講詞,1996年又為李總統寫了第一任民選總統就職演說詞,所以讓人有些聯想,而成為政爭的藉口。當年引發爭議的教科書內容,如今已成為臺灣年輕人對家國認識的基本框架。

「其實我沒有那麼偉大。」杜正勝為自己在此事中的角色如此定調。他並不認為自己是李登輝的幕僚,他說李總統只在覺得需要的時候讓人來約稿。「就這樣而已。他不下指導,只是給個題目,說是為了什麼,希望我寫一篇。其實我有很大的自由。」這是他認知中與李總統的關係。

杜正勝參政,但不加入政黨,不管是偶爾的文膽工作,或是後來到故宮博物院、教育部任職,都是本著學術研究的原理去完成任務。當時他也以這些方法和步驟勉勵部會同仁。
呸姬
哇沒想到呢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