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ottle
「那些同意 「形式主義 」敘事的人不喜歡聖托馬斯(St. Thomas),原因與新柏拉圖主義者不喜歡亞里斯多德一樣;b/c因為亞里斯多德把柏拉圖關進了一個盒子裡。 新柏拉圖派所有那些奇長無比、引發永久倒退的著作,都是為了把柏拉圖從柏拉圖知道亞里斯多德把他關進的盒子裡解救出來,因為柏拉圖在他職業生涯的晚期寫了《巴曼尼德 The Parmenides》,裡面其實有一個「亞里斯多德」的角色。」
Stephen Coughlin (@S_Coughlin_DC) on X
-
續下收: 待查 神學 哲學 新柏拉圖主義 赫爾墨斯主義
BlackBottle
「巴曼尼德篇》是柏拉圖試圖將分割線從亞里斯多德鎖住它的盒子中解放出來的嘗試,柏拉圖宣布失敗。 亞里斯多德(應為阿奎那)的 「形式 」之於柏拉圖,就如同現實之於幻想(AR : AQ :: R : F)。

就像哲學系廢黜亞里斯多德一樣,梵二也廢黜了聖多瑪斯(但卻是用密碼完成的,同時依靠 「對話與實踐 」來完成任務)。
BlackBottle
「當你認真思考時,笛卡爾、康德和黑格爾是新柏拉圖主義(NeoNeoPlatonism)的現代表達,他們成功地將柏拉圖從他的盒子裡跳了出來。

“神學現代主義的意義和核心信仰從未被嚴格定義(The meaning and core beliefs of theological Modernism were never tightly defined)”,因為真正*這樣做意味著認識到“現代(modern)”類似於“新”(“novus”),並通過赫爾墨斯主義追溯到新柏拉圖主義線索。
BlackBottle
「為了能夠施展這種詭計,亞里斯多德必須被廢黜。 請注意,甚至列寧也認為有必要直接攻擊亞里斯多德的身份法則,當然,對於深奧的思想來說,它總是過於正式,而列寧承認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從形式和執行上來說,馬克思主義只是一個深奧的公式。
BlackBottle
「因此,要回答你關於聖文德(St. Bonaventure)的問題,大體上來說,聖文德是一位方濟會士,他的哲學基礎是新柏拉圖派。

我還可以補充說,影響聖文德的還有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和偽狄奧尼索斯(Pseudo-Dionysus)。 但我也必須承認,阿奎那(Aquinas)也同樣受到了影響。
BlackBottle
「在偽狄奧尼索斯問題上,我打破了 “正統(orthodoxy)”。 一旦確定他不是聖保羅任命的雅典第一任主教狄俄尼索斯,他的作品就應該被永久地關進禁閉室。 但是,正如所有(新)柏拉圖主義一樣,它具有某種知識上的誘惑力--形式上的神秘性:許多人都無法擺脫這種誘惑。
BlackBottle
「阿奎那曾多次引用偽狄奧尼索斯(Pseudo-Dionysus),但都沒有觸及他的核心神學/哲學--大部分都與天使有關(如果沒記錯的話)。 他對偽狄奧尼索斯的依賴被弱化還有其他原因:相當於無害錯誤。 我必須查一查聖文德對 PD 的取向,才能更確定地說什麼,但我的感覺是,他對 PD 的取向是沿著新柏拉圖路線的。
BlackBottle
「我在上文用括號註明了“正統(orthodoxy)”,因為一旦承認PD不是狄俄尼索斯(Dionysus),保留他的解釋就是他是一位“聖潔的”基督徒,他調和了普羅克洛斯(Proclus)(如果 沒記錯的話)與基督教神學。 (或類似的說法)。

我屬於這樣一個陣營,他們堅持一個可反駁的推測,即在查士丁尼關閉學院(如果沒記錯的話),新柏拉圖派被送往敘利亞沙漠的時候,是普羅克洛斯(或他的學派 )試圖透過模仿基督教來保留他的新柏拉圖哲學,他的啟蒙者知道密碼的關鍵,就像黑格爾的形上學中的赫爾墨斯學派成功地模仿了今天的基督教一樣--受啟蒙者認識到了密碼。
BlackBottle
「為什麼? 因為普羅克洛斯是反基督教的,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反映了他為克服在思想領域被基督教思想家所擊敗而做出的努力,而基督教思想家的哲學取向更接近於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而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反映了自亞歷山大征服世界以來的主流哲學觀點,因為亞歷山大是亞里斯多德的學生(而雅典則在蘇格拉底的主要學生阿爾西比亞德斯(Alcibiades)的奸詐 下崩潰了)--距今已有900 年。」
BlackBottle
--拉線。
///資訊量太過龐大,待查
BlackBottle
巴曼尼得斯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曼尼得斯篇為柏拉圖對話錄]之一,也被視為最難理解的一篇。 對話內容為當時兩大哲學家巴門尼德與埃利亞的芝諾的會面,以及年輕的蘇格拉底。會面的內容是埃利亞的芝諾主張他的一元論而與當時主張多元論的學者相互衝突,這些學者認為一元論當中充斥著荒謬與矛盾
BlackBottle
托馬斯主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托馬斯主義(英語:Thomism)是由哲學家、神學家與教會聖師托馬斯·阿奎那(1225年 - 1274年)的作品、想法中衍生出來的哲學學派。在哲學領域,他以對亞里斯多德提出的爭議與作出的評論而聞名。在神學界,他的《神學大全》對中世紀哲學影響巨大,如今仍然被天主教用來作哲學、神學方面的參考。在庇護十世發出的通諭《Doctoris Angelici》[1]中他提醒道,如果人們理解不了托馬斯的主要的基礎哲學論點的話,將無法理解教會的教導:
BlackBottle
多瑪斯·阿奎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多瑪斯·阿奎那,是歐洲中世紀經院派哲學家和神學家。他是自然神學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多瑪斯主義的創立者,成為天主教長期以來哲學研究的重要根據,著作以《神學大全》最為知名。 天主教會認為,阿奎那是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並將其評為36位教會聖師之一,又稱神學界之王、天使博士或全能博士。
BlackBottle
亞略巴古的偽狄奧尼修斯是5世紀晚期至6世紀早期的一位基督教神學家和哲學家,他使用假名,稱自己為「亞略巴古的丟尼修」。藉此,偽狄奧尼修斯的作品在東西方獲得了很大權威,尤其是對基督教神秘主義如埃克哈特大師產生巨大影響。偽狄奧尼修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BlackBottle
普羅克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羅克洛(希臘語:Πρόκλος,羅馬化:Próklos,412年2月8日—485年4月17日),也作普羅克洛斯、普洛克羅,最後一位主要的希臘哲學家,新柏拉圖主義的集大成者。
BlackBottle
噗首續:
「唉,我確實有個錯誤(過於學術化的錯誤說法)、
我在這裡指出(AR : AQ :: R : F)、應該讀為(AR:P :: R: F)
亞里斯多德之於柏拉圖,正如現實之於幻想。」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