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電影】

50年之後,沒人會記得我們。

The Mystery of Inisherin

《伊尼舍林的女妖》劇透感想慢慢寫……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故事從雲霧中浮現的美麗島嶼開始,派瑞沿着忙碌的港口一路行至海邊,來到刷著白漆的小房子敲敲窗戶。這是他的日常,每天下午兩點,喊自己最好的朋友康姆一起到酒館來杯啤酒,順便分享驢子便便(更正:小馬便便)裡的新發現。

——但今天,有什麼改變了。

康姆背對窗子抽著煙,對派瑞的聲音充耳未聞。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派瑞只好落下我們老地方見的話語,回家跟姊姊詩凡討論朋友的異樣。詩凡和酒館老闆老強聽到此事的反應皆是疑惑兩人是不是吵架了,畢竟之前他們一直形影不離,不會有任何一人獨自先到酒館報到。

聽了酒館老闆建議的派瑞返回康姆家,途中康姆也出門來到酒館和老闆談笑。這段的鏡頭設計超有趣!鏡頭特寫康姆坐在吧檯邊上的笑臉,但一聽到派瑞的聲音從背後響起,笑臉馬上沈下來。

派瑞一如往常走到康姆身邊,卻被冷冷回應:「去坐別的地方。」老闆見場面尷尬趕緊幫忙打圓場,康姆又不領情地說:「那我自己去坐別的地方。」一個人到外面喝啤酒去了。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短短八分鐘,電影已經將幾個主要場景和「朋友斷交」的主題透過「路途的往返」展現出來。在之後的篇幅,這種微妙的交錯仍會不斷持續出現構成整部電影。

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什麼呢?接下來的對話寫得饒有興味,派瑞並沒有說錯什麼得罪康姆,也沒有做錯什麼對不起康姆,斷絕往來只是因為康姆的 “ I just don’t like you no more. ”

派瑞聽了又傷心又疑惑地反駁:「但你昨天還喜歡我。」然後康姆回:「噢,有嗎?」
比起朋友吵架常見的激動捍衛自己,康姆這裡表現出的只有心意已決的冷淡,似乎不喜歡派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柯林法洛粗粗濃濃的眉毛太可憐兮兮,我第一次看到這段幾乎和派瑞一樣心碎,認為康姆的話語太過直接和殘忍,然而目前的印象都會隨著角色刻劃的深入慢慢發生轉變。有些細節我到二刷才注意到,比如決定割席的這段談話,康姆他的表情也同樣深沈,同時蘊含著分離的痛苦和即將解脫的矛盾。

這點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一段走到盡頭的關係裡,也許沒有一方是純粹的受害者,雙方都為彼此的差距推了一把。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稍稍爬點幕後資料才知道,原來導演不只拍電影;還創作了好幾部舞台劇劇本。

二刷回過頭重新注意劇情的鋪開方式,確實很有舞台劇的風格。場景在幾個地方反覆搬演:派瑞家、康姆家、酒館、港口或教堂。並且由明快的對話帶動節奏,沒有半句是廢話。對話看似無意義卻都具有簡潔乾淨的引導意義,都在指涉些模糊的什麼。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對話,覺得導演很厲害。語句幾乎都寫得非常簡單(且同時懷有深意)除了一些愛爾蘭方言(?)聽不懂外,簡單到連我這個英文幾乎還給老師的人也可以大致聽懂。

伏筆的線索亦是採用平凡無奇的方式被埋在對話中,看似小島的無聊日常卻在之後的劇情平靜地步步引爆。初看不覺得怎麼樣,二刷發覺處處精心。不愧是寫舞台劇出身的導演,喜歡挖細節的人會大呼過癮。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舉個開頭的例子,派瑞向詩凡、酒館老闆分別談到,康姆不應聲在屋子裡幹嘛時兩次提到的 “ Sitting there and doing nothing. ”

大家都認為康姆應該在睡覺或做其他事情吧,否則沒事(無事可做)怎麼會故意不去應門呢——除非你們兩個正在划船 rowing (吵架)。詩凡此時的小玩笑「或許他只是不喜歡你了」也很快一語成讖。

之後的劇情派瑞像是聽不懂人話似的鬼打牆糾纏康姆,有次康姆不快質問:「你就沒別的事好做嗎?」順帶演奏了一段自己譜寫的旋律告訴派瑞,只要不再陪他瞎扯那些狗屁倒舍的家長裡短,就能在剩下的人生裡繼續產出音樂作品。

康姆之所以希望派瑞從此沈默,是因為需要時間思考作曲,因為他「有事要做」和派瑞的「閒閒沒事」成天坐到酒館想找康姆和好是一個有趣的呼應。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派瑞〉我很好心。

詩凡曾問派瑞是否會感到孤獨,派瑞的反應就像面對神經病一樣反感。不像康姆、詩凡對藝術文學抱有興趣,派瑞不曾對人生和存在的意義產生疑問,他建議詩凡不該讀那些悲傷的文學,因為看了會傷心難過,真是一個快樂且無憂無慮的人吶。派瑞無法理解不是看了悲傷的文學才難過,而是傷心的人需要悲傷的文學來撫慰心靈。

派瑞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個好人」。

爹地媽咪都對自己很好,所以自己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好。他不在乎什麼未來、永恆或被歷史銘記,始終只專注當下的需求。之後詩凡都快因為精神崩潰決定搬離小島,派瑞還在糾結「以後誰煮飯」這個顯然不太重要又確實有點重要的問題wwwww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派瑞是典型的鄉村人民性格,樂於照料家裡的牲畜,甚至把動物當成家人對待,准許牠們任意進屋大小便,詩凡經常為此表示不滿。派瑞單純憨傻沒有心機,會把絕交當成愚人節玩笑;黑化後的派瑞甚至會在放火燒別人家之前,預告作案時間讓對方逃生。

作為影片開頭等同於觀眾視點的角色,很容易對派瑞被好友拋棄的處境產生同情憐憫,也會認同康姆突然斷交的行為相當不厚道(好心)。派瑞好心又善良,但好心不可能面面俱到,好心有時也會傷害他人。如同導演在花絮談到的,每個角色都有陰暗面,所謂的好人可能也是反派角色。

派瑞可能不是島上倒數第二蠢的人,但也許真的是最蠢的……人情世故的應對遲鈍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他酒醉下暴露了多明尼被父親猥褻的事情。總是一而再,再而三認為和康姆還有機會當朋友;即便康姆到最後已經把左手手指剪光光,無法再演奏小提琴。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派瑞聲稱自己好心,卻鮮少真正替他人設想,也不會意識到隨口的玩笑會多麽傷人。他沒有康姆、詩凡那種對「死亡將近」的煩惱憂慮,自然不會認為「你爸被麵包車撞死了」這樣的謊言非常惡毒。

他單(蠢)只是希望朋友不要為了音樂冷落自己,好像小小孩啊,世界的一切都該為自己的需求讓路。

奇妙的是,派瑞對動物的事情異常敏銳。當詩凡著驚叫要派瑞把康姆的斷指扔出去時,他說「會沾上泥土」要用鞋盒裝起來。我以為派瑞是擔心斷指被弄髒,二刷才驚喜發現其實是擔心泥土沾到血液(污染泥土和牲畜要吃的青草),順便埋了之後驢子誤食手指死掉的伏筆,好高招啊。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講這麼多好像在diss派瑞這個角色,不過我自己倒是不會討厭反而還挺喜歡派瑞的,還覺得最後的黑化版派瑞(超不好心的~)邊走邊罵麥科米太太「怪婆婆」很帶感w!!

該怎麼說呢?派瑞的這些特質,充分反應了身為一個小島鄉民的狹小眼界,我喜歡這種人被困在自己小框框裡的侷限和缺陷。就像詩凡說的,這就是一個無聊的小島啊,還能期望派瑞變成什麼樣子呢?

沒讀多少書,沒什麼興趣愛好,工作是照料牲畜,娛樂就是到酒館和朋友還有其他居民鬼扯瞎聊抱怨鼻屎大的日常(更正:普通的、好的談話)週末再上上教堂,一生大概就這麼稀裡糊塗毫無目標的過去了。

——直到碰上朋友斷交(國家內戰)和驢子死掉(親友逝去)。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康姆〉音樂能長久,繪畫能長久,詩能長久。

電影沒有明確提及康姆的身分,但根據幾個學生特意渡船來到小島與他學習,我想他可能是已經退休的業餘音樂家?康姆的興趣是音樂,他也喜歡其他形式的藝術,能面面具、留聲機、小木偶……康姆屋內放滿各國文化的裝飾品,充滿著人類文明眨眼瞬間留下的永恆痕跡。

康姆多才多藝又風趣,在酒館拉小提琴很多女人都會特別注意,但康姆同時也是個相當理智又十分壓抑的人,不像直率的派瑞那樣藏不住心情,甚至剪斷四根手指從派瑞家門口滴血走過的表情都冷峻地令人害怕。

電影也有呈現康姆生氣大小聲的情節,然而更多時候,他的情緒像是故意藏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派瑞坐在地板上,一臉失魂落魄;也可以見到康姆坐在小屋外面,抽著菸眺望大海波濤,似乎心中有著千頭萬緒。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當詩凡問到康姆究竟想要什麼時,康姆說:「只是一點點平靜,一點點內心的平靜」會如此回答代表內心始終無法得到安寧。有段劇情神父在告解室內問康姆還會覺得絕望嗎?康姆說:「又有一點了。」暗示康姆和派瑞絕交以前,就曾經找神父告解過自己的悲觀想法了。

那康姆為何絕望呢?其實就是電影前段兩人攤牌時提到的「時光飛逝」。感慨時光飛逝,而自己沒有東西可以留下。

與派瑞的相處空耗了許多時間,派瑞是個無趣的人,對思考創作沒有任何益處,那些無聊的抱怨反而消耗了康姆的心神。所以見到絕交後快樂演奏的康姆,多明尼才說:「今晚他(康姆)不像是有壞消息,而是如釋重負的樣子。」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我以為派瑞誤會康姆患上憂鬱症是一個惡趣味的笑點,後來仔細想想也並非全是笑點。康姆絕望的症狀,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憂鬱症——存在危機。

而緩解存在危機的解決方案之一,便是和「永恆」的事物相連,就像叔本華認為投身「藝術」能夠暫時忘卻痛苦。永恆,在傳統西方社會的代表就是「宗教」,透過信仰人們得以消解對於人生目標的無所適從,與彼世永樂的天國連接。

不過每個人認知到的「長久」根據眼界有非常大的差距,派瑞主張好心能長久,好心能被記住,所以好心很重要,卻被康姆反駁五十年後,還有誰會記得詩凡和你(派瑞)的好心?

「我們記得十七世紀有誰很好心嗎?一個也沒有。我們卻都記得當時的音樂,每個人都知道莫札特。」

(詩凡的歷史小教室:莫札特是十八世紀人。這種反駁式的吐槽到底算不算愛式笑點啊,派瑞的台詞也好多小吐槽www)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相較於派瑞這個鄉村人性格,康姆代表的是知識份子。認為音樂能長久,繪畫能長久,詩能長久。比起被左鄰右舍記住,康姆更希望能以音樂和藝術的名義被後世長久懷念。

爬影評時看到一個分析很有趣,康姆雖然是一個愛爾蘭人卻渴望和大陸(英格蘭或者歐陸)上的事物(莫札特或其他音樂家)連結,這個觀點剛好兩人的酒館爭執能夠呼應到。

康姆:「然而兩百年前某個人的音樂……」
派瑞:「然而 (yet) ,你英國人喔。」

聽起來康姆好像甘願為了藝術當個壞心人,畢竟很多藝術家性格也都很G8呀,但康姆真的是這樣嗎?他真的像派瑞酒醉時罵的,永遠沒有好心過嗎?

我想這件事也可以從「分手的決心」窺看一二。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片長快過一半,我以為整部片應該就是在這樣又好笑又悲傷的藕斷絲連勾勾纏中度過時,派瑞家的大門邦一聲,康姆他真的……斷手了……

好詭異的轉折,剪手指竟然不是玩笑話……感到驚訝的同時,我也充滿疑惑?康姆假如那麼討厭派瑞,為什麼不直接攻擊他,而是傷害自己的手指,再丟到派瑞家門口?為什麼要用這麼間接迂迴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厭惡?

我反覆思量,儘管派瑞因為被拋棄覺得康姆很壞心,可是康姆終究還是太好了……這可能只是從電影延伸出來的腦補,但我想康姆很清楚他們兩人的關係走到盡頭,問題不在派瑞而是出在自己身上。是的,派瑞一直沒有變啊,變的是康姆本人。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康姆或許忍受了派瑞的抱怨和無趣很久很久,但突然割席對派瑞來說確實並不公平,所以即使康姆已經決定分離,依然不願再傷害對方,依然對派瑞的沮喪失意抱著歉疚,不希望再有更多虧欠。

這也解釋了康姆在派瑞挨警察北北揍後,選擇扶他起來,還幫忙駕起馬車送派瑞一段路。以及小驢子珍妮剛剛死掉,警察北北又跑來對派瑞出言不遜,康姆替他揍了警察北北一拳。突然覺得警察北北科爾尼先生到底算是什麼助攻型劇情工具好好笑wwwww

總之康姆真是太善良太心軟了,善良到只能傷害自我,藉著傷害珍貴的手指,傷害對音樂、對永恆的道路,來明示分手的決心。可惜不管手指還是音樂,於派瑞來說都不重要,他才能夠蠻不在乎的繼續鬼打牆唉。

即使無情提出絕交,但康姆才是那個一直為對方設想的人呀。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詩凡〉那裡只有陰鬱和怨恨、寂寞和惡意,人只能慢慢等死。

詩凡是個很有趣的女性角色,她的特質似乎就是派瑞的對照組。派瑞唯唯諾諾,詩凡堅強自立。她的兄弟活在被動物包圍的世界,詩凡則活在層層書本之中。派瑞蒙昧無知,詩凡聰穎清醒。

電影展現過不少詩凡大聲說話的片段,不管是康姆的斷交害得派瑞胡思亂想,還是多明尼詢問她為什麼不結婚是不是不夠放蕩的冒犯,詩凡都誠實不懼的給予言語上的反擊,當時我腦中浮現的只有三個字「女強人」呀。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儘管如此詩凡依然有說謊的時候,比如她堅持不告訴派瑞島民都認為他是第二蠢、第二遲鈍的人;也不願戳破派瑞自以為聰明的愚蠢想像,因為詩凡深知批評給人的傷害有多巨大。

派瑞對詩凡很好,詩凡也愛著兄弟。包含那個莫札特是十八世紀人的回應,感覺也是詩凡替兄弟出頭的一種方式,讓那場酒館爭執中康姆身為知識份子的權威形象稍稍消弱了些。

詩凡也是個心思相當纖細的女人,會讀悲傷的文學。她的言行勇敢堅強,同時精神也十分脆弱,如同導演所說,我們可以感受到詩凡內在的一部分正在逐漸崩壞。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第一次觀影時,我的注意力都放在多明尼告白被拒絕沒有太留意這些,沒有意識到電影後段站在「湖岸邊的詩凡」代表什麼意義。第二次看才發現,欸欸欸等等詩凡這段竟然是「脫鞋」站在湖邊。

不知道西方是否也有跳河前脫鞋的文化聯想?很可能詩凡此時真的只是想光著腳丫子感受草地的觸感,順便淚眼汪汪看看風景,但麥科米太太在對岸詭異微笑向詩凡招手,以及之前警察北北向雜貨舖太太說到的八卦。「一個年輕人,29歲,無憂無慮卻走入湖中。」都很難不聯想到——詩凡也有想要自殺的傾象。

當我覺得詩凡似乎不具有足夠的動機自殺,又突然回想到她的前一個場景窩在棉被裡面哭泣,再往前追溯呢?噢對,警察北北烙話要詩凡回去警告派瑞小心一點,順便一起罵了詩凡,「妳真是瘋婆子,難怪沒人喜歡你。」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沒人喜歡你。這這這可能真的戳到詩凡的痛點了吧……詩凡可能真的沒有想要結婚,卻也切實感受著孤獨(不然也不會問派瑞那個問題)

詩凡和康姆都能體悟死亡某天將臨的恐懼,只不過康姆受到小島人的愛戴,詩凡則(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接收著惡意和批評。電影沒有明確描寫,但詩凡到這個年紀還未結婚成家,可能也少不了島民的議論和閒言閒語,何況背景還是1923那個保守的年代。

康姆和神父告解時,神父說到「這是一個小島,消息傳得很快。」從雜貨舖太太向派瑞索要「新聞」的情節也可以看出,島民們很喜歡聊這些八卦。比起主島那邊的內戰詳情,島民對小島上的無聊日常更感興趣。

這是一個小小的島嶼,島民們只能憑藉惡毒的議論還有彼此怨恨,度過孤獨的生命直至死亡。這些對詩凡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尤其是針對派瑞和自己的議論。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於是詩凡去還手指給康姆時忍不住抱怨「一個無趣的男人,你們全都好無趣,沒事自怨自艾,你們都無趣死了。」確實在詩凡眼裡,派瑞和康姆斷交後的這些爭端其實很無聊,竟然要鬧到剪掉手指的地步簡直難以置信。

有趣的是,這個場景是一個女性在抱怨兩個男性的斗爭,不禁也讓人聯想到爭拳頭大小(權力、戰爭)的事情,確實是父權社會下不斷重覆上演的劇碼。

最後詩凡因為受不了小島惡毒相互仇恨的氣氛,決定搬到主島上了。從電影末段的信中可以知道,主島和伊尼舍林比起來相對開放,有不少外地人生活,而且戰爭快結束了,派瑞也可以搬到主島上找份工作,未來的一切似乎都會有好的變化和發展。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然而回到稍早之前,詩凡坐在船上笑著和崖邊的派瑞揮手道別那個場景,她的眼神稍稍往旁邊看之後,笑容就淡掉了……鏡頭帶到派瑞站著的崖邊,遠處有個黑色人影。這裡導演故意保留人影的懸念沒有給特寫,可是用膝蓋想也知道是怪婆婆麥科米太太,我內心發寒啊啊!

稍微查了一下,愛爾蘭內戰雖然大約發生在1922~1923年之間,但大大撕裂了愛爾蘭社會,兩派人士也在內戰之後繼續活動,至今仍然可以見到當時影響的餘波。

詩凡終於逃離了被惡意壟罩的小島,但有一天死亡的恐懼以及人類社會的無聊爭端,或許會重新找上她……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多明尼〉碰碰運氣,堅定信念。

多明尼的戲份不多,卻是我前後印象翻轉最劇烈的角色。電影前段多明尼的對話圍繞於「女人」的話題,我對他的印象就是個一心想色色的膚淺年輕小夥,感覺大概是蠢蠢的丑角或搞笑役之類的定位,直到酒館爭執派瑞藉著酒意把父親(警察北北)猥褻他的事實講出來,我才蛤一聲皺起眉頭,怎麼會、這麼沉重……

多明尼每次出場,幾乎都呈現傷痕累累的狀態。總是挨父親的揍,總是不受島民待見。老強不准他進入酒館,喝酒時被父親命令回去幫自己燙襯衫。派瑞是島上第二蠢的人,但至少還有明事理的詩凡保護他,而多明尼受到的欺凌壓迫卻多半來自最親近的父親。

於是多明尼年紀輕輕已經體會到小島上的人情冷暖,知道島上最好心的人就是派瑞,因為派瑞不會跟著那些島民批評或開惡毒玩笑。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只是後來的劇情,我們都明白派瑞之所以沒有欺負多明尼,僅僅由於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動物和康姆身上w,當派瑞想把那些音樂學生趕出小島、趕離康姆身邊,甚至為此說出「你爸快死了」這樣的惡劣謊言時,多明尼失望地說:「結果你跟他們半斤八兩。」

儘管生活淒慘黯淡,多明尼卻始終是善良和懷有盼望的!
碰碰運氣,堅定信念。膽怯的心依然要嘗試一搏,去相信各種可能性不是嗎?

即使派瑞和康姆的關係進展到相當惡劣的地步,多明尼依然保持樂觀的告訴派瑞,或許這是個改變做法的機會,不要總是當一個愛抱怨的蠢蛋。多明尼甚至還能在這個保守封閉的小島說出一兩句法語!想想多明尼對詩凡的喜歡,可能是小弟弟對大姐姐的嚮往吧。

法語和愛情,都是一種多明尼對未來的期待和夢想。不過後者在告白失敗後就此夢碎了。夢碎之後,死亡無聲到來。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多明尼是主要角色中最年輕的角色,年輕到還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在經濟上依靠警察父親,但他也是小島上最早死亡的角色。作為片中唯一死亡的角色,多明尼的死充滿了懸念。

派瑞於信中寫到,他一定是失足掉到湖裡。可是很多事情的面向皆是角色的眼睛所見不到的,需要觀眾自己釐清思考;而派瑞的萬般篤定,又更讓我感覺多明尼是自殺的。

或許告白被拒,已經帶走了多明尼人生最後的樂觀和希望。碰碰運氣,堅定……喔不已經沒有信念了嗚嗚嗚,也再次呼應了「年輕人,無憂無慮卻走入湖中」那則新聞。

多尼明首次出場拿了根長長的棍子,尖端有鉤子。他說不知道拿來勾什麼的,電影末尾麥科米太太就拿那根棍子勾他飄浮的屍體……難道多明尼的出場就已經揭示了死亡的結局?唯一懷有盼望的角色死了,真的不得不佩服導演寫下如此無望的劇情,從此伊尼舍林(愛爾蘭)再無希望。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寫到這裡,我又忽然發現主要角色們都是單身(或喪偶狀態?嗎?)身邊都沒有伴侶,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刻意為之,但這點確實強化了電影處理死亡、戰爭、人生虛無等主題時襲來的強烈孤獨感。

面對終將一死的孤獨,即使是最親近的家人、最要好的朋友也無法分享,永遠只能獨自消化。像最後的康姆一樣什麼都不去做;像派瑞一樣找個仇人來纏鬥至死方休;像詩凡逃到一個會讓你暫時忘卻死亡的地方,或是像多明尼去泡泡水感受水溫。

如果《空之境界》裡把墜樓寫作「俯瞰風景」,那是不是也可以把落水說成是「感受水溫」。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佩德.科爾尼〉有六先令和一頓午餐,我不在乎誰處決誰。

名字好難記其實就是警察北北啦,警察北北感覺是一個比較難和愛爾蘭內戰隱喻去做聯想的角色,關聯性似乎沒有派瑞和康姆兩人那麼大?我比較難意識到他在這場國家內部的民族撕裂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後來我想了想,科爾尼先生是片中最有具體形象的欺凌者。不只言語辱罵,公然使用肢體暴力,還會猥褻自己的兒子。身份是警察,但與其說是維持小島秩序的執法者,不如說是倚仗公權力的惡霸。他毆打兒子痛揍派瑞,不是因為他們違法,單純只是不開心自己的尊嚴名聲受到污辱。

科爾尼先生曾經邀請康姆一起到主島觀看處決,並說到就算沒給報酬自己也會去,康姆問被處刑的是國民軍還是共和軍,科爾尼先生只是笑笑說:「有六先令和一頓午餐,我不在乎。」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如果多明尼代表著受到各方勢力壓迫卻仍然心懷希望的底層人民,那感覺警察北北就是那種因為有權力(拳頭大)所以自然而然會去揮舞拳頭施予暴行的人。他們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也沒有改變社會的崇高願景,不在乎戰爭是打英國人還是自己人最後誰勝誰敗,只是身處其中並享受踩在他人頭上的快感。

不能說科爾尼先生是純粹的惡役,但他確實遵循著人類基因中存在的嗜血殘忍天性,就像小孩有時也會故意虐待踩扁昆蟲,警察當然可以到處捏捏小孩的臉頰就這樣巡邏一天,但如果能不對輕視的人打招呼,有辦法隨便毆打討厭的島民,他就會如此去做。

最後安排警察北北看到兒子屍體的鏡頭也挺意味深長,兒子的結局不是被長期虐待的父親打死,而可能是自己選擇走入湖中?也許在失去所有愛和希望的戰爭裡,只剩下死法是無奈的底層人民能自己決定的事情。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大概也是我藍窗百分百一去不復返的過度解讀,不過作為片中唯一真正出場的「父親」角色,科爾尼先生的形象非常糟糕,且島民們都認為是屁孩多明尼自作自受。

導演對於科爾尼父子關係的處理很有趣,我會有點聯想到《農神吞噬其子》,父親不論在東西方的主流社會都是威權、嚴厲、強大、陽剛的象徵,所以文化中有時也會以「爸爸」來隱喻那些人們不得不低頭服從的對象,這也與科爾尼先生的「警察」身份不謀而合。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麥科米太太〉月底前伊尼舍林會有人沒命。

我對電影奇怪的片名有什麼含義一度困惑,直至康姆揭露完成的新曲子考慮取名為〈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才恍然大悟。派瑞感到奇怪伊尼舍林沒有女妖,為何如此命名,康姆回答他只是喜歡有兩個sh音節的發音方式,並表示希望以後能在派瑞的葬禮演奏這首曲子,但似乎對兩人(目前絕交的關係)來說不太恰當。還拿「葬禮」開玩笑啊,導演真的不處不在的黑色幽默,一邊悲傷一邊又覺得好好笑我也好撕裂w

康姆否決了曲子和報喪女妖的直接連結,卻間接證明了電影想要傳達的「死亡」主題。康姆提到,「或許伊尼舍林還是有女妖,她們不再用尖叫來預告死亡,只是輕鬆悠閒的觀察而已。」這樣的形象不禁使人聯想到島民麥科米太太。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麥科米太太是非常神秘的角色,電影沒有多加敘述她的任何資訊,我們只知道她是個沒事就喜歡在島上晃晃的獨居老人,話語中總是不離「死亡」的話題,讓詩凡避之牆後不及。怪婆婆會和詩凡聊父母「去世」多久啦,會開玩笑叫黑化版派瑞「別殺」了狗狗,還有最重要的麥科米太太預吿了伊尼舍林月底前可能「會死」兩個人這件事。重點不是實際死幾個人,而是「預言」這個舉動符合了報喪女妖的特點。

不過我覺得「麥科米太太 = 女妖」這樣的理論好像太簡單粗暴,失去了電影刻意留白的美感,所以我自己傾向以這僅僅是一種象徵手法來解讀,就像音樂劇時常出現的死神形象,或莎劇中的鬼魂、命運女神那種定位,超自然力量不會直接影響到劇情發展,目的在於「宣告」,以及宣告之後對角色(和觀眾)產生的內心迴響。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傳說報喪女妖能夠以多種面貌示人,但為什麼電影不是選擇美豔動人的年輕女子,而是陰森古怪的老太婆呢?我想是因為有時老人本身就讓人感到恐懼與厭惡,所以「老人恐懼」也是恐怖作品會採用的題材之一。麥科米太太是電影中最年老的角色,而「衰老」幾乎就意味著「接近死亡」。

雜貨鋪、教堂、道路、湖畔、懸崖⋯⋯麥科米太太即使不說話,也四處遊蕩默默出現在小島各個角落,那一身黑色打扮在綠色大地上無比顯眼,隱約給人一種陰魂不散、到哪都揮之不去的感覺。她只是出現,就能向島民預告以及提醒他們終將走向死亡的事實。

多明尼只是開始,往後伊尼舍林還會繼續死人,麥科米太太也會拉張椅子輕鬆悠閒的抽著煙斗,默默看著。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派瑞〉兩個人才能跳探戈。

前面寫角色想法比較多是以真正的人際關係角度來分析,接下來我打算試著戴上更多的「戰爭」濾鏡來解讀看看。關於戰爭的細節片中並未提及太多,僅有報紙上的報導、牆上月曆的日期、主島偶然傳來的砲火聲和角色蠻不在乎的三言兩語,去說明他們身處1923年4月「愛爾蘭內戰」的時代背景。

那是主島上發生的事情,戰火不會波及到伊尼舍林這個離島,所以內戰究竟是誰打誰對島民來說不是很重要,不過若是將伊尼舍林(Inisherin)看做是架空版本的愛爾蘭(Irish)就能發現這個遠離戰火的故事,實際是以另一種微小個人的角度去詮釋內戰的歷史本身。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1921年,簽訂的〈英愛條約〉造成了愛爾蘭的南北分裂。北愛爾蘭六郡劃歸英國所有,南愛爾蘭即使聲稱享有自治的權利,卻仍受制於英國政府的監督,必須表示效忠英國國王。這份條約引發了共和軍(反條約派)的不滿,他們渴望享有完全的獨立自由,因此和親英派的國民軍發生衝突。

國際之間的政治局勢經常能以友情來作比喻,建交(友好)斷交(絕裂),民族分離(獨立)和土地劃分(統一)的矛盾也經常激發著戰爭的發生。

以角色的身份地位來看,派瑞隱喻了多數由平民組成的共和軍,康姆則象徵著較多知識份子和政府官僚的國民軍。派瑞認為自己的一生都在伊尼舍林(愛爾蘭)這塊土地就是他的家園和歸屬,他的家人(動物)房子一切回憶都在這裡,不理解為何詩凡要搬到主島(其他國家?)去尋求安頓。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如前幾樓所述,康姆是伊尼舍林人,但內心可能沒有那麼強烈的國族認同,而是與對岸的主島、英國、甚至歐陸這些更大的集體(藝術、文明、永恆)產生連結。愛爾蘭獨立戰爭時,大家只要一個鼻孔出氣一起打英國人就好了。現在,有人滿足於綁手綁腳的有限自治,有人則要求完全脫離英國掌控,否則便是白費了前人心血。

派瑞:「兩個人才能跳探戈。」
康姆:「我不想跳探戈。」

其中一方不打算隨之起舞,可是既然衝突無法調解,這兩股矛盾的聲音勢必會引發戰爭。

如同康姆的「我只是不再喜歡你了」片中沒有具體指涉是什麼事件,才導致康姆和派瑞絕交。模模糊糊又相當寫實,因為長期下來累積的價值觀差距實在太難一語道盡。可能會有某個看似導火索的事件,但戰爭爆發之時,已經代表雙方早就走到無法再和平共處(忍受彼此)的階段。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兩軍宣戰話雖如此,生活在同一塊土地的人民,他們之間的感情或者經濟交流不可能馬上說斷就斷,何況有些人還是過去一起對抗英國人的好兄弟,所以派瑞和康姆那些「似乎還能繼續當朋友吧」的鬼打牆和拉拉扯扯就說明了這些複雜的勾勾纏。

關於康姆的「斷指」,逛到有人把它解讀為劃給英國的北愛爾蘭六郡很有趣,親英派自損利益(割讓土地)期望換取和英國的和平,但反條約派打算繼續對抗英國以要求更多自治權;或是把剪斷手指解讀為國民之間的「手足相殘」好像也可以通,手心手背都是愛爾蘭土地上的血肉啊。你傷害哪一面,另一面也會一起流血。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神父〉你想上帝在乎小驢子嗎?

派瑞黑化的時機在小驢子珍妮死去之後,單看電影表面的劇情安排會覺得派瑞黑化得有點荒謬可笑,驢子誤食手指完全是個意外,康姆也不是故意要害死驢子的啊,還不是派瑞你自己要去勾勾纏。康姆也是為何對一頭驢子產生罪惡感?

如果把這個事件想像成,戰爭之中很難去控制和避免的傷亡;或是把珍妮想成是外族人或異教徒也會覺得荒謬的挺有一番道理。派瑞用有花紋的布料包裹起珍妮的屍體下葬,還立了個十字架來紀念牠,真的很難不往「為國捐軀」的隱喻去聯想。

善良純樸的好人何時才真正反目,仇視起他政治立場不同的好兄弟呢,也許就是自己的家人⁠⁠⁠、⁠朋友、財產、土地因為戰爭受到侵害的時候。

「你想上帝在乎小驢子嗎?康姆。」神父這麼問。
「我怕祂不在乎。」康姆回答。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在宗教上,當時北愛爾蘭人民多半跟著英國信仰新教,南愛爾蘭則延續傳統信仰天主教。若是主不在乎,那我們這些以上帝為名的鬥爭又有什麼意義呢?真是太可怕了。

有個不重要的小細節很有趣,就是神父被警察北北從渡船拉上岸的畫面。暗示神父其實住在主島,只有主日才會抵達伊尼舍林,帶島民做做禮拜和充當類似心理醫生的煩惱傾聽者。可以聯想成神父帶來的信仰原本也是外來文化之一;或主日以外的時間,伊尼舍林都沒有神沒有救贖,受死亡的陰影所攏罩。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康姆〉我有時擔心自己只是在找事情做,拖延死亡的到來。

我殺你的驢子,你燒我的房子,這樣我們算是扯平了吧,戰爭可以結束了吧。從燃燒的屋子逃生後,康姆站在海岸邊說。但派瑞表示,康姆要在房子裡被燒死才算扯平。這不是結束,只是開始。他們從此勢不兩立,至死方休。

戰爭一旦發生,永遠會有誰虧欠誰,誰先動手的等等永遠追溯不完的罪則和仇恨。即使有人願意退讓,另一方也不見得能夠接受。派瑞放火燒房子時,導演將一些特寫鏡頭給了燃燒的能面面具等外國珍藏,戰爭帶來毀滅,不會因為哪些建築哪些藝術品很珍貴特意繞道,無情的戰火連那些寶貴的文明痕跡,也會付之一炬。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康姆曾告訴詩凡「我有時擔心自己只是在找事情做,拖延死亡的到來。」儘管詩凡下意識否定和逃避這個說法,但試想誰不是如此呢?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註定奔向死亡,於是我們忙碌於生活,追求社會給予的價值規範,以忘記壽命不停的倒數計時。

似乎又可以回應到電影開頭的 “ Sitting there and doing nothing. ” 派瑞從一個生無大志的島民,變成以「復仇」為人生驅動力的角色令人感慨唏噓,不過他到死亡之前至少「有些事」可以來忙碌了對嗎?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派瑞〉有些事情永遠無法釋懷,我想這是好事。

結尾,兩人站在海岸邊。康姆說,這兩天已經沒有再聽到炮火聲了,內戰快要結束了。派瑞卻認為,很快又會開始。

相較主島那些砲火轟炸,這種直接體現戰爭對社會造成的巨大破壞和眾多死傷,伊尼舍林沒有報喪女妖,所以死亡在這裡也是「悄無聲息」。儘管這部片圍繞著「死亡」的主題,但它採用一種相當內斂隱晦的舞台劇形式,利用各色各樣的角色去呈不同的眾生樣貌和人生價值。

同島不同命──臺大高維泓從劇場文學,剖析愛爾蘭革命敘事的轉變 - 人文.島嶼

丟關鍵字隨意看看的過程找到這篇,寫得好有趣!原來以「悲喜劇」去重構直面那些歷史傷痕,已經是愛爾蘭的創作者們行之有年的事情。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電影構圖使用不少望遠鏡、鏡子、窗戶等場景物件,與上面文中提到的「劇場是一面鏡子」的概念很相似。

鏡子、望遠鏡這些物件代表著觀看者和被觀看者的距離和隔閡,派瑞永遠無法透過望遠鏡看清康姆的人生煩惱,但觀眾也因為鏡面的反射,得以透過這種隔岸觀火的形式去接受和直視那些歷史事件。

歷史和戲劇一樣都有不斷「重復上演」的特性。從有限的元素,衍生無限主題,很喜歡這種帶有舞台劇風格的作品。導演說在劇本撰寫的階段,就已經把諸多細節確立好,連分鏡都一起想好要怎麼畫了。難怪感覺電影的結構非常紮實完整,劇情和敘事方式都很惦惦吃三碗公,低調而優秀。看著導演帶著愉悅的神情提出一直想寫一對好友吵架分離的故事,真的很難不抱著欣賞的心情去看待這樣的「愛的戰士」!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伊尼舍林的女妖》對戰爭並沒有提出什麼大道理或深刻見解,即使包裹著愛爾蘭內戰的隱喻,但主題還是很個人化的故事可大可小,因此可以從諸多面向去解讀。導演說可以根據你的個人經驗去代入,是會同情被拋棄的派瑞呢?還是會同意主動割席的康姆?

派瑞最後那句:「有些事情永遠無法釋懷,我想這是好事。」相當引人深思。

可以指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和仇恨無法釋懷,也可以指歷史一路演進過來的所有戰爭和傷痕,都不該被遺忘。因為永遠無法釋懷,所以會永遠被記住。

很悲傷,但「被記住」或許是相對於死亡代表的「虛無」來說更好的處境。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片中透過角色視角有一些這些鬥爭很無聊沒意義的反思,想了想我自己好像不會如此批判角色和當時的人們的活法,所有人皆是順應環境和時代活著,若是換個成長環境,他們當然就不會是那個樣子。

戰爭的發生也並非一人一時一地的結果,而是多種複雜因素導致。我們站在宏觀角度批判的無聊,也可能是他人流血奮鬥的人生意義。

但不論時代背景如何改變,政治立場和價值觀有多不同,身為一個小小的人,能做的都只有在死亡之前,打發時間努力活著。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 Ending (HD 1080p)

好久沒有寫這麼夭壽長的感想,已經完全沒在管文句通順程度我要死掉……本來只想隨便提點一些記錄下來的概念就好,結果串接腦內零散的想法花了好多時間和腦力

既然導演說他想拍一部像文學作品一樣的電影,可能每次重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和發現,我也卯足藍窗之力在腦補和討論電影中留白的部分,很多地方都是憑印象寫說不定有不少繆誤,但就就這樣吧我倒地。

總之太喜歡這部電影了!直接把手機桌布換成派瑞、康姆和狗狗在海邊的身影,憂鬱劇情和絕美風景的反差太美太美……
mika🔱社畜4.0
哇,我也好久沒有看電影心得看得這麼過癮了,太習慣看影片形式的解說了都快忘記文字也可以這麼引人入勝,覺得薪偷都偷得有意義了(等等

有過類似的割席經歷讓我一開始不自覺得一下代入到康姆一下又帶入到派瑞,思考友情、人生與存在的意義,後來我又看了別的影評提到康姆斷指的決絕,似乎也有著對自己才能沒達到期望的長期焦慮最後絕望,突然更能能理解康姆的偏激了,而派瑞那被貶低的「好心」理論也讓我頗為感同深受,覺得能各從他們之中看到自己或是認識之人的影子...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mika🔱社畜4.0 : 阿圓把我誇上天嘿嘿 ,有讓你的薪偷時間變得有意義我也開薰!!

活到這把年紀,難免派瑞和康姆的立場和想法都經歷過,一邊看一邊轉換立場代入是很有趣的地方。我好喜歡那個康姆的才能達不到期望,最後陷入絕望的詮釋角度!斷指的舉動確實有種自暴自棄的意味,這麼說如果康姆以後的音樂做不好,是不是就可以把理由推到手指上了?雖然表面沉靜,但康姆內心藏了很多焦慮的感覺……

我也是看的過程一直忍不住想想想,反思自己和認識的人,派瑞的「好心」理論有點類似我們文化中提倡的「做人」。有人認為做人重要,有人認為做事重要,有些人則覺得不管怎樣自己開心最重要。不同的人生經歷決定了不同的價值觀,而不同價值觀又會產生許多摩擦,進而去改變或更加鞏固一個人的思想,真的是人情練達即文章啊(遠目
mika🔱社畜4.0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 對對 就是那種感覺,還有後來房子被燒但無動於衷那哩,好像也有種放棄、無所謂了的感覺,更貼切了藝術創作的長期焦慮下的絕望感;另外一個滿有趣的隱喻覺得也頗有意思,在派瑞為小毛驢的便便平反時,彷彿也是在為自己的善良無雜質平反一樣

人情練達即文章太貼切了...短短一部電影映照每個人的人生,鏡射了歷史,同時還隱喻各種隱喻,光是看大家的影評心得就覺得好厲害,我也列入我的待看清單了,最近正好想把電影清單清一清www 有太多累積待看的電影了呀
見山是山☜見丸不是山
mika🔱社畜4.0 : 唉是啊,房子被燒也沒打算反抗和為了保護自己的收藏品做些什麼,康姆已經生無可戀…這個解讀很有意思呢,派瑞為小驢便便平反那段很可愛,好像也只有他這種純樸善良到極致的人,才會這麼認真糾正自己聊的是小驢便便不是小馬便便。

我也覺得這部沒有呈現太多元素和複雜劇情,但又可以包山包海把人生和歷史的各種隱喻囊括進來很厲害,但換個角度也可以說它確實有很多地方故意沒把話說盡,留給觀眾自行解讀的地方不少。逛一圈大家的影評看到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角色心理很好玩,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派瑞和康姆,阿圓如果哪天有機會觀賞也可以一起來推理你心中的他們! 然後待看清單打勾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新增的嗚嗚嗚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