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21
[閒聊] 關於跨性別免術換證這件事,講一下自己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立場。
1. 除了性別之外,實際上很多身份認同的議題有一個很清楚的界限在:你不應該去認同一個『你不是』的身份。舉例而言,今天如果一個非原住民說:「雖然我不是原住民,但我內心是一個道道地地的原住民,我非常能理解原住民的處境~」這可能會讓很多原住民人士感覺被冒犯。身份認同議題常出現在「兩個身份都是」的衝突上,需要經過反抗、否定、掙扎等過程去統合自己的認同,花費心力在一個「我不是」的身份上求認同其實是很奇怪的事。或者我們應該關注、尊重的是他們「不認同自身的生理性別」這件事,對於這份不認同給予尊重。
es21
2. 就是因為陷入性別二元的框架,所以「不認同自身的生理性別」才會覺得「要去成為對向性別」。男生就是可以自由自在的穿女裝、氣質陰柔、喜歡陽剛的男人……這不需要"是女生"才可以做,只要你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無關性別,這才是我們努力鬆綁性別、鼓勵認識尊重多元性別的初衷。

3. 推動多元社會是推行尊重彼此的狀態,有些狀態是樂意成為的,有些狀態是被迫成為的,因此能夠更寬容的去看待他人的種族、性別、宗教、文化、身體跟情緒障礙,並且在限度內(對等的)依照對方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可以讓這個互相尊重使社會生活過得更舒適自在。
es21
4.而有些個案的確是很厭惡自己的身體、甚至對於自己會勃起有強烈的噁心感……但是這樣的個案應該也不會希望讓陌生女性看見自己的男體同樣噁心。
而不在意女性觀感的那群人,也沒道理要別人在意他……。
綜合以上兩者,我不認同要把跨性別(男跨女)者視為一般生理女性,反而是讓全民都認識到跨性別族群,並且不歧視這個族群,有些人一直遮遮掩掩的想當某個性別族群,的確是我們的社會不夠包容到讓跨性別族群安心表明身份的表現。
es21
5.但同樣的,如果不用涵容、彈性的合宜手段來「讓大家認識跨性別者」及「宣傳多元尊重」,一開始就使用“被迫害者身份”挑起二元對立,這只會讓跨性別者族群被標籤為偏激與不正常,造成社會大眾的更多誤解。誤解跟偏見就是歧視的開始……。
換言之挑起對立的人就是在為弱勢團體製造歧視,如果要反歧視要先從他們下手。
es21
6. 性別友善廁所本身就不是「公眾同時使用的廁所」,這部份似乎是被有心人士曲解規則……。
設置區分生理性別的廁所、更衣室、澡堂,重點是放在『大眾同時使用』上面,因為要大眾同時使用,所以才區分生理性別,我完全不認為需要一個生理性別混用的區域。
es21
7. 承上,我認為性別友善廁所是「讓不同性別者都能使用,但是是輪流、每次都是個人使用」的廁所,就是一般家庭的廁所,沒有甚麼特別的。同樣的,性別友善更衣室應該是獨立於男性、女性更衣室之外,男性女性都能進入,但裡面就是個別單間;性別友善澡堂也應該是獨立的第三個選項(混湯?),至於進入“友善”空間感覺被標籤化?我覺得是努力於社會去污名化比較重要,當大家都不歧視跨性別者、把跨性別視為正常,那被標籤的威脅感也會降低。
es21
8. 多數人都會在發展階段經歷不認同自己樣子或身份的時候,那時候的重點不太是放在「我不認同自己,所以我趕快進行各種改變」,而是停在這個認同危機時刻,體驗自己、他人與世界,感受各式各樣的美好、缺陷與遺憾,用不夠美好的自己來感受這個不夠美好的世界……。要經驗過,才會整合出自己真正認同跟渴望的深層需求是什麼,很多時候所謂身份的「標籤」是最表淺、最不重要的事,個體在乎的可能是更有意義的被愛、被尊重、被呵護……只是誤以為只要獲得了表淺的標籤才能獲得更後面的深層需求。
es21
9. 承上,如果在還沒有整合跟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的時候,就貿然做出「改變自己」的決定,有時候會越改變越混淆。
其實人魚公主的童話就是在講這個,改變自己的身體,就一定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嗎?所以任何涉及身體重大改造的決定,我覺得都應該要仔細考慮。
同理,我不支持未成年者做跨性別手術,我覺得不認同自己的性別,這後面還有許多深層議題可以好好討論,而不是「性別改變了,問題就解決了,從此以後就幸福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