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Ra
@yuz601 - 看到threads很多畫家討論Ip經營的事情, 多數人認為畫家努力培養出一個熱門IP...
其實ip怎麼搞跟十幾年前討論品牌怎麼搞,都是一種跟風。🤔
比如說無嘴貓可以算是很紅的IP,甚至可以去看記錄片,但是歷史並沒有辦法複製,所以說得可以很好聽,實行起來也不一定就有市場。
比較新的知名ip,哈利波特算不算新?現在資本化了動不動想跟親媽切割。(但不否認羅琳說話能這麼硬是他不缺錢,也不是專制國家的人民,IP回饋給他的算是很多。)
掰噗~
(p-music)
🌈AkiRa
我自己比較清楚的,中國小說家的作品ip化,老一點的都是初期都靠自己紅起來,但ip化就等於「失去作者掌控」。反正要審查要魔改都是身不由己。
🌈AkiRa
然後也有作家一個作品因為人氣高,順理成章ip化之後,他似乎有意想繼續創造「為了ip而創作的故事」,但表現就不如之前的作品了。
🌈AkiRa
我自己是覺得如果是
「有意識去創造ip,並且也能做到很好」
那麼這種作者確實是天選之人。
或者說他們也可能是團隊。(例如Clamp應該可以算)
但這種人類特質,天時地利人和本來就難以複製。
「只是想做好創作,人氣太高變成ip,作者就必需想清楚自己是想要錢,還是作品更重要」
但有時候是身邊的團隊想賺錢,但作者不一定想,最後造成痛苦跟悲劇。
🌈AkiRa
ip只是一個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其實這種做法很久以前就有了,所以這個江湖的水本來就深了,然後再加入現代的「網紅流量概念」,變得更難解了。
🌈AkiRa
創作者不需要強求能不能作成ip,做創作就好。
但要遠離一些畫大餅的「腦闆腦」,並且不要亂簽約。
🌈AkiRa
是否有錢就=幸福。
我覺得是。
但,你確定這些錢是到創作者身上嗎?
有些時候,創作者沒有拿到足夠的賣命錢。
甚至還有人簽約之後基本被坑,例如李子柒。
🌈AkiRa
不能只關心「如何成功」,反而是要更清楚「如何不被坑」,創作始終都是一種自我剝削,要為了你覺得值得的人事物去做。
🌈AkiRa
——
因為我也不是一個什麼大佬,只是之前在高等教育、文創、政府補助案一些行業游離。
我是覺得創作者分成兩種,一種是能夠忍受商業化的,一種是不能忍受的。
我是後者,我可以幫一些人做助理,但是我沒辦法去「出名」,不要以為出名是很輕鬆的。
比如說你本來辦了一個展覽效果不錯,就會忽然有很多人邀展,期限可能是幾天後,在很遠的地方,人到那邊去,發現只是一個百貨商場的不知名角落,自備展櫃,自掏高鐵票、住宿。
你可能會覺得這種就要拒絕。
我以前的老闆就是從不拒絕,這才是她出名的最大要素。
演講一定答應、行政工作答應、評審老師答應、上課決不請假,一天中可以早上評審,中午開會,下午上課,晚上演講(都在不同的地方)
🌈AkiRa
當然,台灣有教職的人是不能「商業化」的,所以她很多都是免費工作,還自費請一堆助理。
覺得作者是為了錢嗎?有錢就幸福嗎?
有人是更想要名聲,出錢還出力。

創作者的痛苦就是不是錢就可以解決所有事情。
如果只想發大財,還有更多選擇。
🌈AkiRa
個人作家想要商業化做ip,因為作家就=品牌=等於商品,行程應該不會比我前老闆少。
邀稿、業配、直播、短影片、粉絲頁⋯大概都會非常滿,而且一旦累積到出名的程度,瞬間的曝光需求量就很恐怖。
你可以拒絕,但很可能就沒有下次機會了,這是個每個人都在出名的年代。
如果選擇權在自己還好,如果選擇權在他人,比如說有合約有經紀公司,那麼就很被動。
也有人覺得「那我自己請人當老闆」,當然可以,看口袋深不深了。
🌈AkiRa
不管是ip還是十幾年前流行說的文創品牌,我還是覺得都像是一塊月亮上的大餅。
當時很多人會說台灣不做「品牌」就會沒有競爭力,但十幾年後也沒有看到多少令人非常印象深刻的「品牌」。
恐怕最有印象的是呂豬腳吧
🌈AkiRa
專心在創作的會發現說這個大規模商業化不太可能。
🌈AkiRa
如果專心在商業化,那可能又沒法好好創作了。
🌈AkiRa
所以才會有一些不太會創作的大談自己的生意經,會說「我只是沒空自己創作不然我自己寫早就好了。」
🌈AkiRa
正常的人類大概都是無法創作、商業化雙修的(除非規模在一個小範圍),可以做到的或許有,但他們也多半不會出來說嘴,他們已經忙著開公司了。
於是ip又變成很多人在講的月亮上的大餅。
(其實行銷、公關、產品多樣化、異業合作諸如此類都是本來就有的東西)
🌈AkiRa
比如說他舉的例子是寶可夢,他說寶可夢是一個ip,但寶可夢出現的年代並沒有ip這個詞。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ip化」只是藉由收購這些改編權,去快速產生一個跟寶可夢一樣的ip(但多半沒辦法贏),是一種速成的方式。
「因為可以加以商業利用就買下來做成ip」
「因為想當ip賣掉所以做的創作」
有沒有問過消費者想不想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