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動畫電影 機器人之夢Robot Dreams (2023)

我⋯⋯不行⋯⋯

(下雷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電影讓我想到《戀夏500日》,最終說的都是從一段感情move on到下一段,但Robot Dreams在其他方面⋯⋯實在太有問題了。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雖然使用非人類和部份幻想設定來呈現世界觀,但觀眾很難不把故事視為現實的隱喻,以致於幻想與現實間的落差造成令人難以接受的合理性問題。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也許另一點讓人不舒服的是,故事作為感情隱喻,隱隱給人感覺是以男性為主要視角。雖然劇中角色狗、機器人、雪人、鴨子、浣熊都沒有明確的性別,而模糊了友誼和浪漫愛的分界,但主角狗因為寂寞、羨慕鄰居有伴,而購買了機器人作為承擔自身感情和陪伴需求的對象,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現實男性只要花錢就能透過仲介娶到外籍新娘,或是購買充氣娃娃、仿真矽膠娃娃——機器人在劇中是有意識、感情的獨立個體,與其他角色無異,卻依然是可以被購買、販賣,作為私人玩伴的存在。)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請告訴我這並不令人感到困擾?)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故事想要呈現一種「分開並不是誰的錯」的分手,讓狗與機器人都能合理地走進下一段(一對一/具有排他性的)感情關係,但是這個導致悲傷分離的意外,卻是無預警失去動力的機器人被無力移動機器人的狗留在海灘上,因為夏季結束海灘封閉而兩人被迫分開。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雖然事情的發生並不是狗的錯,但這感覺還是太像單方面的遺棄了。

失去動力的機器人像是漸凍症患者一樣有意識卻無法移動身體,被留下來面對未知、無盡的等待,如果這還不夠讓人不舒服,它在有意識的情況下身體被不特定對象隨意的肢解、搬運、販賣、暴力對待至四分五裂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感人、療癒嗎?真是謝謝你喔⋯⋯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劇本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故事非現實」來迴避,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角色都是動物或擬人化的非生命體,但是在除此之外的面向,故事呈現的人文風土(「八零年代的紐約市」)和所想要講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切又太現實。
🌈AkiRa
有些點,跟很久以前的電影A.I.類似,母親無法忍受孩子因為生病被冷凍睡眠,購買了一個AI機器人小孩來填補空虛,最後又把他丟棄。
我雖然很喜歡這部電影,但都是當「人類很恐怖的恐怖故事」來看。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AkiRa : 差異也許是觀眾會知道A.I.中母親的行為是不負責任而殘酷的,母親和AI男孩的關係是不平等的,故事並沒有把拋棄包裝成「不可抗力」。

但Robot Dreams卻是把「一個有行動能力的人丟下一個沒有行動能力的人」以「不幸的意外」帶過,用「主角也很難過啊」、「主角也努力過了啊,這又不是他的錯」來為角色辯駁;把「購買人」和「被購買者」的不平等關係以徹底正常、平等、友愛的朋友/情侶關係呈現,彷彿買一個來滿足自己的感情需求(然後失敗就買另一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然後再讓機器人被另一個人購買,過上快樂的日子,給機器人一個好結局來證明:「你看!沒事吧!它現在也過得很好!」)

如果這部作品的調性是「人類很恐怖」那我還不會這麼不舒服,但Robot Dream意圖把一切用一種很溫馨、很感人的方式呈現。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Move on”這個訊息本身是很棒的。最終兩人(狗和機器人)都擁有對前一段關係快樂的回憶,身邊有彼此珍惜的人相伴生活。這很健康、正向。

但就是前面太有問題了,連帶導致這個訊息也變得很奇怪QQQQQQQ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故事撰寫的立場可能是「感情的事情不是誰的錯」,因此不論過程,只論結局,讓過去成為彼此都懷念的回憶,帶著回憶和新伴侶走下去⋯⋯但實際情節就⋯⋯ 呃呃呃?!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狗跟新朋友放風箏打保齡球釣魚玩樂的時候,機器人在沙灘上動彈不得,不斷做著各種自己得救與狗重聚的夢;機器人被賣到資源回收廠被甩飛砸到四分五裂的時候,狗在買新機器人。

最後狗和機器人都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所以過去都放下,一切都沒問題。

這真的不是導演的惡意嗎我真的無法無法啊到底哪裡沒問題了你跟我說這溫馨感人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我並不是覺得「機器人的遭遇這麼慘,狗怎麼可以快樂」、「狗應該要更痛苦」、「就算不是狗的錯狗也應該負責或付出某種代價」;狗沒有錯,或說狗想要隱喻的對象並沒有錯。

但兩邊太失衡了我沒有辦法雲淡風輕看待。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也許我不能接受是反映出我自己的問題?機器人放得下,祝它幸福⋯⋯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哦然後機器人的一點真的很科幻trope 也很男性觀點,因為全片把性、性別都拿掉了所以不能說born sexy yesterday,但其他特點基本上都具備。

一個全新的(剛被買回來的)、無知的生命,用驚奇的眼神觀看周遭,她所有第一次的經驗都是跟男主角一起創造或男主角給予的,平凡的男主角就是她的全世界。
想曬太陽的翻車魚
機器人如果設定是個性成熟的成人 ,那也就算了,但他就只是個寶寶,對整個世界都微笑的寶寶 然後就被丟在沙灘上
想曬太陽的翻車魚
狗感覺就是最後還是覺得跟真人磨合太累但是又還是很寂寞所以就又去買了一個百依百順的”伴“回家
Sabrina
其實我覺得主角沒有讓我覺得他有很努力的感覺 難過好像也還好 🤔 虧前面那個發現機器人動不了的那幾幕畫面拍的看起來有夠深情我差點要感動起來,結果發現電話打不了就很放心地把人家丟在那裡先回家我整個
想曬太陽的翻車魚
養寵物都還比機器人難搞勒,有沒有這麼懶得付出的?
🌈AkiRa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 這裡可能還有一個問題,A.I.上映的時候我的年紀應該蠻小的,所以感覺不太相同。母親這個角色是給我一種有被洗白的感覺,因為最後去丟棄大衛(那個機器小孩)時,母親演得就是很不捨,不希望大衛被送去去報廢掉,好像她很有良心,甚至是想救他的性命,我小時候沒辦法分辨這其中的是非,覺得母親是「好人」,他們是被外力拆散。
然後整部電影後半都是大衛希望找到仙子才能許願回到母親身邊。長大重看才發現「那個女人把他扔掉,他還想回去找她。」
我也不太確定A.I.當時是否算明確傳達出這種「人類很恐怖的反思」,因為當初是闔家觀賞的片,也多人認知也是溫馨片,評論也比較放在大衛真是一個純真有愛的機器人。
或許當時導遊是在溫馨片中暗藏了細思極恐人性黑暗面嗎?
🌈AkiRa
我記得當時並沒有太多人去檢討人類,不過當時網路不發達,所以評價來自家庭跟學校居多。
當時觀眾多數站在「大衛只是機器人」的立場來看片,他只是一個人造物,所以並沒有太多人去檢討劇中的人類,就算他是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
我是到大學才發現「原來我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
🌈AkiRa
當初的觀眾只會覺得「這個機器小孩好神奇喔!」後面的冒險好精彩。現在的人會去批判的人類自私行為,在那個時候只是一種背景設定,所以才被原樣呈現?
而新的電影因為時代不同所以做了更多的掩飾?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