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xen✏️FF新刊調查中
寫一下昨天去聽蘇老的課,課堂中講到的『思考方式』
我用我自己的話做個整理,這其實也是蘇老每次上課都會要求學生做的課堂作業
Loxen✏️FF新刊調查中
人在面對問題時,會選擇不同種的『思考方式』,然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會學到的『思考方式』都不一樣,選擇的優先層級都不同
Loxen✏️FF新刊調查中
在上大學之前,因為教育體制的設計,人們採取的思考方式會偏『效益導向』
比如該如何在考試中得到更好的分數,而這個分數又會綁到其他東西上,有形的像是零用錢、無形的則是稱讚或某些特權
Loxen✏️FF新刊調查中
到上大學之後,一所好的大學提供給學生的教育,正是以『方法導向』的課程內容設計,教導學生學習如何從零開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白話的說法就叫做:作學問
這過程的學習必需要花費時間,也要大量的資料查找,而且還得要點想像力。很多很會考試的學生,到了頂尖大學會直接陣亡往往也是這原因
Loxen✏️FF新刊調查中
最後是出社會,要學的思考方式則是『人際關係導向』
由於一個人有的時間與能力都是有限的,但面對到的問題千奇百怪,絕對會超出一個人可以單獨做到的範圍
要怎麼樣找到能幫你解決眼前難題的人,取決於你怎麼去經營人際關係
比起效益導向或方法導向,人際關係導向的思考方式沒有一個制式的學習方法,所以才有社會大學這詞
但觀察那些很擅於用人際關係來解決問題的人,會發現那類人永遠保持對任何事物的『好奇心』
Loxen✏️FF新刊調查中
後來在下課時間,我跟蘇老聊起了這兩年很流行的AI工具
蘇老倒是完全不擔心AI工具會取代人類這件事,他的想法跟我很接近,尤其從前面三種思考方式就更能理解他不擔心的點在哪
從人類發明出工具起,幾萬年來工具都在「消滅只會以『效益導向』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的人」
但人的價值是你在面對各種問題時,能自由的切換思考方式,從各種導向中找到最合適的方法
而以目前的趨勢看來,擅長『方法導向』與『人際關係導向』這兩種思考方式的人,絕對不可能被AI工具淘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