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her 埃忒

昨天贊助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募資計畫,今天就收到課程連結。剛剛看了第一堂課《給大人的第一堂性別平等課|翁麗淑講師》,作為性別認同上的非主流族群,我覺得很感動,真的差點哭出來那種

雖然平時我就從FB、噗浪及BDSM社群接收到關於性別平等的資訊,但許多資訊其實偏硬、偏學術或者偏特定主題的研究,讀起來耗時或比較難理解。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線上課把性平這件事做得平易近人,無論是不是有小孩的人,我覺得都蠻值得看一看

家庭情感教育第一課|兒童啟蒙繪本 X 大人線上課程|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 flyingV

埃忒閱讀
Aither 埃忒
今天我跟卯迷有這麼一段對話
:我發現我可能是壞掉的
:說不定壞掉的不是你,而是這個世界

影片剛好講到類似的事情
Aither 埃忒
在看影片的時候,我發現我遇到的情況,其實就是性別歧視或性別平等教育沒有好好落實的情況,例如性別認同不被尊重、因為不是順性別就被貼標籤、被規勸

當我 發噗 講關於BDSM和性別的事時,BDSM社群的有力人士阻止我發文、叫我不要再講了,看完這個影片之後我懂了。這件事情,有一點點像影片中說的,當女生穿短裙走出去被欺負,身邊的人不是罵欺負別人的人不好,而是限制別人的穿著,認為你不應該這樣穿
Aither 埃忒
以穿短裙被欺負的例子來說,如果一個人對受害者說「你怎麼可以穿短裙」、「這樣就是在吸引別人欺負你」、「你要好好保護自己」、「我這麼說是為你好」很可能旁人覺得他在譴責受害者,那麼為什麼換了一個情境,這樣的行為就成立並被支持呢?

更令我難過的是,這些行為發生在自詡為有性別意識、尊重/友善/包容多元性別的社群
Aither 埃忒
結果我跟卯迷講了剛剛看影片的事,講一講就哭了,因為我意識到真正欺負我的不是別人,而是那些說著「為你好」、讀過性別文本、自認為擁有性別意識的人

社群中的一些人,覺得自己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性別意識,忽略自己也有不夠有意識的情況,在過於自信的思維下,以為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是為他人好,就像卯迷引用過的一句話——通往地獄的路是由善意鋪成的
Aither 埃忒
BDSM社群確實比社會上的許多群體更留意到關於性別的事,但是看完這個影片後,我覺得社群距離性別平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Aither 埃忒
在我心中,我一直覺得自己擁有一副不討厭的身體已經是很大的資本,而且我享受了女性在諸多社群的紅利,覺得這樣的自己不是少數。在看這個影片的過程中,我才意識到身邊一些順性別實踐者總是把他們是性少數掛在嘴上,可是我跟他們比起來或許是更少數的那撮人

意識到這點,並不是要跟人比賽誰比較少數、誰比較可憐,而是覺得這個世界的許多表現方式諷刺到不行
Aither 埃忒
可能有人看我談這些事談到爛了,我不知道我會談被噤聲的事情多久,或許會一直談下去,直到世界改變
楓@一步兩步
覺得不管自己認為的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本來就沒人有權力阻止你在自己的地方講話,你也不能代表整個社群或是整個BDSM圈的人
他們阻止你發言是他們的問題,不代表你就是錯的
同樣的事情我們站在不同角度,也會有不同的想法,覺得這些都很正常
Aither 埃忒
回到影片的話題,在這部性別平等教育影片的最後,翁麗淑老師提到大人如何支持面臨感情困難(例如親密關係不順遂、未婚懷孕)的孩子

❝想想看一個面臨到感情的困難的小孩,他要找誰求救?他一定是找一個不會再責備他、好好的同理他,然後會知道他的處境,會很願意聽他傾訴、會很知道、會很想要幫助他走過來的一個大人,這才是我們信任的。

所以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大人,是不是已經心裡有數?我們很希望大人,如果你的意識已經起來了,你會知道在什麼時刻,你要站在誰那邊。你要好好的思考一下,我有沒有機會,好好的去站在更多元的小孩這邊,然後會知道我要怎麼回應這個世界某個時刻的惡意。

我好好的去告訴我的孩子說,我是跟你站在一起的,我們可以一起來對抗這個世界不友善的地方。❞
Aither 埃忒
雖然突然引用這一段話看起來很跳,但我就是很喜歡這段話、很被打動,很想記錄下來
Aither 埃忒
看到這段話,我知道過去遭遇各種事情時,我很希望有人能夠同理我、陪伴我、傾聽我是正常的,我不需要因此自責
Aither 埃忒
看完影片之後我跟卯迷說,原來妳支持我是因為妳懂這些,妳看到了我沒看到的部份,而不僅僅是因為我是妳的伴侶
Aither 埃忒
我覺得很有意思,這個世界不乏急著向社會宣告自己多懂性別的人;卯迷懂這些,可是她不說任何話、宣稱任何事,僅是在我需要的時候陪伴我
Aither 埃忒
這部影片接住了我,這是我遭遇被噤聲事情後,第一次不自責、不懷疑自己,第一次放心的大哭。也因為這部影片,我得到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Aither 埃忒
以前我看過彩虹旗,當時以為彩虹旗只代表同志,不知道LGBTQ+群體,也不知道自己算大家口中的LGBTQ+,只覺得自己跟周遭的人不一樣,因此沒有像卯迷一樣去找性別資源來看。等到我知道LGBTQ+這個詞,已經有了伴侶,覺得自己很幸福,不需要特別去看資料。看了這部影片後,我更了解自己,覺得其實還是可以看看各種資料或尋求支持
Aither 埃忒
我希望不同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人能被社會支持,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被貼上各種標籤。原本以為自己不是會在性別上被貼標籤的人,沒想到還是中標了。光是一次被信任的人貼標籤就讓我疲累不已,很難想像長期面對這件事的人如何與壓力共存
Aither 埃忒
現在是同婚通過的時代,即使不是每個人都支持同志,但尊重同志的人已有一定的比例,而哪些話是歧視也很容易看得出來

有時候看到不知道算不算歧視性少數的發言,我會把主詞代換成同志來檢驗,這麼做之後,發現許多性別歧視顯而易見而且荒謬不已。許多人說「我沒有歧視____族群,但是⋯⋯」然而那個但是後面總是接著歧視的發言
Aither 埃忒
「OOO是厭女」的討論可能有其必要性,但是今天看影片之後發現,原來我很多時候被這句話卡住、甚至產生自我懷疑,因此支持性別平權時變得很不自在,就像我幾個月前被「非二元的『女性』是厭女」的想法卡住那樣

LGBTQ+中的一些性別氣質、偏好、思想被指為厭女的,所以LGBTQ+就好像錯了或不夠好,我們整天活在必須擔心哪個行為是厭女的想法中,不能自在做自己

現在想一想,會被這麼困住,很可能是因為我對女性主義不夠了解,或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加強空間,因此無法分辨哪些發言是合理的、哪些發言在倒退嚕
Aither 埃忒
Aither 埃忒
第二堂|教小孩,先用對方法|陳雅萍講師
Aither 埃忒
這集提到家長不打罵可以怎麼溝通,我才知道原來之前在網路上跟一些人互動時,對方提出不同看法的方式令我感到舒服、被尊重、不被強迫,可能跟教養方式有關

或許我跟他人的互動中,複製了許多原生家庭的溝通方式,但那些溝通方式比較僵硬、死板,容易引發爭執,就像我跟我爸媽互動過程的再現
Aither 埃忒
「我說一下我的看法,你聽聽看覺得如何」

有次我跟卯迷吵架,當我把吵架過程放到噗浪後,一位噗友提出不同的看法,他用的就是這個技巧!!!
Aither 埃忒
最近我用了選擇題技巧,問卯迷「妳想要先做A,還是先做B?」但這個方法不夠好。當我想提出看法、不希望帶給卯迷壓迫感,又希望她知道我願意陪她的時候還是不知道怎麼做,影片剛好解答了我的疑問

雖然知道影片教的技巧需要練習,但好想要馬上學會
Aither 埃忒
聽到「在過程中,不會陷入誰可以做最後決定的掙扎」才意識到我在溝通的時候,潛意識中經常帶著「只有一個人能做最後的決定」的想法,以至於我跟他人都感受到壓迫

溝通會建立正面或負面的循環,即使我覺得自己做得夠好了,但其實建立的仍是傾向負面的循環,只是情理上看起來站得住腳而已
Aither 埃忒
我好像不太知道如何表現對他人的理解,因此別人跟我對話的時候他們很可能覺得我不理解他們,大家就會困在情緒裡頭。雖然成人溝通時不會要求這些「感性」的事情,可是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
Aither 埃忒
今天先看到這裡,花一些時間慢慢消化線上課的內容,有空再繼續,不然看太多也記不住
Aither 埃忒
我可以對卯迷更有信心,如果沒做到承諾,可能是她遇到困難,而不是不守信用;如果她沒做到,不是要懲罰,而是重新計畫;承諾可以看做願意努力的承諾,而不是對方一定要做到
Aither 埃忒
我把上課筆記寫在手帳上,紀錄下溝通的時候可以怎麼講,卯迷看了之後我問她有什麼感覺?她說「對我來說差不多」。我問她「我現在講話給妳什麼感覺?」討論之後發現她回答差不多的背後,其實是擔心如果我換個方式溝通會壓抑自己的感受,她會為此難過

我告訴她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如果對卯迷生氣我也會說出來;即使換個溝通方式,也是以不壓抑情緒為前提來調整。聽完之後她說那她就放心了
Aither 埃忒
看到影片覺得自己能力還不足,無論是溝通的用詞、對他人的信心,還是跳脫原生家庭慣性的能力,很想要花時間把這些我沒有從原生家庭學到的地方補起來,透過好好說話,帶給卯迷更好的生活品質
Aither 埃忒
「講話同時也是講給父母自己聽的」

這句話對我啟發很大,我一直以為溝通是為了配合他人的狀況,沒有想過講話本身也能帶給自己(柔性的)力量
Aither 埃忒
看線上課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得到一股力量,好像慢慢學到不需要畏懼別人的態度,無論是惡意中傷還是無心之過,同時也好奇如果用非壓迫的方式對話,要如何跟帶著惡意的人溝通?
Aither 埃忒
Aither 埃忒
第三堂|當負面情緒來到我們家|諶淑婷講師
Aither 埃忒
5W1H(H questions)可以用來自我覺察

What:現在是怎樣的情境?
Why:小孩為什麼有情緒?
When:現在有時間陪伴對方走過情緒嗎?
Where:吵鬧的地點在哪裡?
Who:一個人奮戰,還是有人可以支援?
How:希望事情朝怎樣的方式發展?

問自己:
面對孩子的憤怒,我真實的感受是什麼?
Aither 埃忒
大人跟小孩的相處方式,是在教小孩如何處理情緒

我覺得諮商則是在我成年之後,教我如何處理情緒的環境,我可以講出自己所有的感受、在心理師的引導下覺察、思考,幾次之後內化心理師的溝通方式,漸漸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
Aither 埃忒
可以做一個表格,把孩子生氣的時間點、事件、生氣多久記錄下來。感覺這個方式也可以用於自我覺察
Aither 埃忒
發現孩子的敏感源(引發孩子生氣的因素)可以幫小孩做很多選擇,迴避過敏爆炸的情況

我有發現自己滑社群的一些敏感源,例如性別不平等的發言、命令式的思考、情緒化的發言,因此我會特別迴避這些發言、不去搜尋某些關鍵字或自己的名字,讓自己遠離敏感源。或許這也是三年下來黑單不到10個人的原因
Aither 埃忒
在想之前我跟卯迷的很多衝突,來自於人際關係;自從我不太參加社交活動後,我跟卯迷的衝突也大幅降低,我覺得這可能很大一部分跟我離開情緒過敏源有關
Aither 埃忒
看見小孩情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他沒有辦法說出來,我們可不可以幫他猜猜看?小孩生氣真的是有很多很多原因的

聽到這一段,覺得自己被肯定了
因為卯迷也不擅長說出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我就會陪她猜猜看。之前有些人覺得應該是卯迷要自己學會覺察,但是對我來說陪伴卯迷、幫她猜猜看並不造成我的困擾,也能在陪伴中看到她成長,所以我仍然持續這麼做
Aither 埃忒
有些人可能覺得一個人是成人了,就應該要會做ABCDE,但我覺得這件事沒有那麼絕對。只要我有餘裕,任何適合我們的方式都值得嘗試
Aither 埃忒
「你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那你在做決定的時候是抱持什麼樣的想法呢?」
「你現在的感受到底是怎麼樣?」
Aither 埃忒
❝小孩的情緒是週期性的循環,我們不可能每一次都處理得很好,那我們一定會有處理不好的時候,沒有關係。因為負面情緒就是會一直來,我們就會有不斷不斷練習的機會,我們可以把這件事情越做越好,等於你是把他看做一個正面的教養機會。每一次孩子的負面情緒來臨,你不只是在幫孩子訓練他的大腦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樣子,其實你也是在幫助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更懂得面對負面情緒的人。❞
Aither 埃忒
「抱抱治百病」在我跟卯迷的關係中也很有用,我跟卯迷後來起衝突的時候、和解的時候、下班見面的時候,以及任何想抱抱的時候都會抱抱
Aither 埃忒
❝小孩在這個被抱抱的過程中,他就會知道雖然他在生氣,可是他沒有因為這樣被討厭,媽媽也沒有因為這樣不理他或放棄他,媽媽還是在旁邊陪伴他。❞
Aither 埃忒
看到這一段話,想到跟人吵架後,社群裡打電話給我的人曾經抱抱我,我跟他說「對不起,我還是在噗浪講了許多話,因為我真的還無法放下」,當時他就說「沒關係,你繼續說你想說的就好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他就像講師舉的例子,在抱抱的過程中我覺得被陪伴、知道對方沒有不理我或放棄我,加上認識對方很久很久的朋友說對方不是會因此就不爽的人,因此我想,或許我可以給他更多的信任呢
Aither 埃忒
不知道這跟對方是孩子的家長,遇過一些大風大浪(?)有沒有關係­XDD
Aither 埃忒
這一課好療癒
Aither 埃忒
Aither 埃忒
第四堂|與孩子談情說愛|莊淑靜講師
Aither 埃忒
❝每個人的學習階段跟動力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去評估所謂的早跟晚,只要順應孩子的狀況就可以了。❞
Aither 埃忒
這一段話突破了我對什麼時候可以談性、談情感的迷思。許多人認為這需要規範一個時間點,例如一個年齡,我過去只是抱著這個時間點可以提前的想法,沒想過其實每個人適合談的時間不一樣!
Aither 埃忒
浪漫愛的特徵:
異性戀中心
一見鍾情
一生一世

這完全打中我朋友對伴侶的想像
Aither 埃忒
匯流愛的特徵:
多元性取向
隨機應變,不強調永遠、唯一
坦露自身的需要,了解對方的特質
自我認同,個人自主,平等協商
Aither 埃忒
如果這堂課講師的口條再順一點,說理的時候搭配多一點舉例,我覺得會更好
Aither 埃忒
看線上課的過程中,我才意識到這個社會沒有對我們進行(足夠的)情感教育,然而因為大家都是成人了,所以社會對大家的期待是「一個成熟的大人」,就像期待一個不了解戀愛與性的人18歲之後就突然學會我們沒有教他們的知識。可是許多人其實不知道什麼是性別平權、意識到自己帶著異性戀中心的想法,以及為什麼與他人互動不是做好一套SOP就夠了

現今BDSM社群倡導上述觀念的方式,有時會接近教條化的宣傳,提倡要尊重不同性別、尊重他人,卻沒有詳細的去討論、去引導。我覺得線上課的內容蠻值得帶到社群去討論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帶到社群中呢?
Aither 埃忒
Aither 埃忒
第五堂|那個說不出口的性教育怎麼教|楊舒聿講師
Aither 埃忒
❝大家很多時候對性的瞭解、對性的知識,或是對性的好奇,其實沒有一個自在的環境可以去討論。那我們就想說「哇,那如果我們知道說性它是可以被一般化、可以被日常中討論的,那會是什麼光景,會是什麼樣貌?」❞
Aither 埃忒
之前在社群中,我聽到的是大家對性和情慾有汙名,但是不知道與汙名、汙名化相對應的詞,叫做一般化或是日常中被討論。我很喜歡這些正面的詞彙,希望可以好好的記錄下來
Aither 埃忒
❝當我們在傳遞性教育或者是當我們在傳遞性知識的時候,或者是當我們想要告訴孩子一件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最重要的並不是我們說了什麼,而是我們那個時候說話的態度、說話的表情、說話的語調,跟說話的身體姿勢,其實是這些非語言的動作在做訊息溝通的傳達。❞
Aither 埃忒
這邊講者提到非語言的訊息佔了7、8成,語言訊息只佔了2、3成,所以非語言訊息的傳遞很重要。我以前不知道這件事,以為非語言訊息不重要,還認為如果一個人無法只聚焦在語言訊息、為了非語言訊息感到不開心,就是對方不理性,現在看來完全大錯特錯,也理解為什麼有些人講話的內容很有道理,可是對話的過程中我就是感到不舒服
Aither 埃忒
之前感到不舒服的非語言訊息有:我沒有被放在平等的位置看待、學識與經驗被低估、文字沒有情緒、文字的情緒難以辨識、你訊息、預設我比你好的立場、以自己的經驗批評對方等等
Aither 埃忒
講師是心理師,他提到在課程中如果聽到性器官的名稱、性語言或是開性玩笑的內容,如果大家不自在可以按快轉或跳過

聽到這一段話我在想,當BDSM社群的一部分人希望這個社會更接納性、正面的看待性的時候,是否選擇了大眾其實比較難一下子接受的對話方式或倡議方式,因此受到反彈呢?

我並不是認為這些方式不可行,只是聽到心理師的這番話,我在想,過去我接受一些圈內社群的想法,是因為我是能夠接受的人,但不是社會上每個人都一樣,因此可以的話,我希望給與大家更多的空間、更少的壓迫
Aither 埃忒
我的情緒能力中的「涵容」能力還有練習的空間、人際關係中「協商」的能力也是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