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關於科普寫作】
Facebook
最近在臉書上看到科普寫作論戰(沒想到這比南極還冷的領域,竟然也能掀起熱戰🤣)
以下以寫過一年數學科普文章的身分,分享一點點個人觀點。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 科普,到底該「科」還是「普」?
我認為「普」比「科」更重要。
個人認為,科普偏向是讓人、讓大眾對科學產生興趣,寫得太「科」,最後願意了解的人可能就只剩下相關從業人員和學生。
在受眾注意力和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文章的題材至少要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否則就失去了普及傳播的意義。
因此,我在寫數學科普時,一定會先換位思考:我覺得這個題目有趣嗎?如果我是讀者,會想閱讀這篇文章嗎?
如果連我自己這關都過不了,那還是先把想法束之高閣吧🤣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順帶一提,把科普文章寫得「普」,算是非本系生的優勢!因為我們比較能以外行人的角度,檢視文章會不會太過艱澀難懂。
(如果連我這有稍微接觸數學的傢伙都看不懂,那這篇文章幾乎只能給科學宅看啦!)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 科普寫作需要經過什麼樣的訓練?
我從來沒受過科普寫作相關的教育,科系跟數學沒太大關聯,數學甚至是讓我的能力雷達圖變成凹多邊形的科目。
稍微稱得上訓練的部分,或許和我喜讀科普書籍有關。我高中時甚至拿了零用錢訂購了半年的BBC Knowledge跟半年的科學人。
我格外喜歡BBC Knowledge最後面的讀者專欄,裡面會由科學家回答自各方讀者的疑問,印象中有個問題大概是問:「把mp3檔案放進mp3播放器,會讓mp3變重嗎?」
科學家就很認真算出把檔案放進硬碟裡會增加幾個電子的重量www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原則上,我認為只要有科學思維,就能寫出科普文章,簡單來說就是:
1. 懷著好奇心觀察一切
2. 能提出合適的疑問
3. 能作出合理解釋

(可能)需要的技能點:
1. 廣泛接觸各種知識:除了找題材,廣泛接觸各種知識,才會知道文章可以從哪些方面下筆。
2. 和專業人士討論:有想法後,我會拿文章大綱和有數學專業的同事討論,確認內容正確性。
3. 寫作能力:重點在於用詞精準,並且能寫出通順好懂的句子。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 數學科普文到底長什麼樣子?通常是怎麼想出來的?
以我所寫的〈Pingu企鵝家族中,企鵝們在哪個時區?〉為例:
Facebook
文中沒有任何數學算式,但他確確實實也是篇數學科普文章,因為裡面包含了時區、經度的計算,也介紹了球體表面的性質。

那這篇文章是怎麼想出來的呢?是我某天在看Pingu的時候,忽然意識到企鵝會看時鐘這件事情……非常異常……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如果牠們看的時間是按照時區劃分,那這樣豈不是用肚肚滑沒多遠,就可以換時區回到過去了(登愣!回到過去的企鵝!)
難道在時區發明之前,人們不會有這個問題嗎?一查才發現,這還真的是格林威治時間發明前曾有的困擾。

那麼,針對這個沒有結論的問題,有沒有辦法提出更有理有據的答案呢?
無聊的回答是「編劇說了算」,這並不是我想要給出的答案。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反覆思索後,我決定從Pingu講的謎之語言切入——這是我結合語言演化學,以及南極探險隊看時間的方式,想出來的答案。

以科學來說,這篇文章充滿了不切實際的想像,結論更是和數學八竿子打不著;然而,我認為從有趣的角度而言,應該不少人會覺得這是有趣又能學到小知識的文章。

至少到現在,我都還是覺得這篇文很可愛🤣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 在台灣,能專職科普寫作嗎?
家裡有礦的話可以。
不過,別說科普作家了,即使是一般作家,應該也是家裡有礦才能夢想的職業。
科普寫作只是我當時的工作內容之一,我還有負責其他事情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 補充:那篇引起討論的文章
Facebook
ㄋㄧㄠˇ
覺得超有共鳴(但不是在寫科普文這點←沒寫過科普文):
很認同你說好奇心+適合提問+合理解釋這點
覺得國民義務教育教一些大家覺得沒用的東西用處之一就是給人一定的知識儲量,讓人比較容易能做到那下面你說的那幾點... 尤其是當事人找資料時要有能力辨識資料裡模糊不清的部分和核實資訊(日常生活也是)。

寫作時,身為非資料內容的本科系真的很吃香。也覺得一般人(?)要多訓練用詞精準+能寫通順好懂句子的能力。

這幾年幫人寫作品論述也意識到你說的客群很重要(以前自以為地覺得自己寫爽就好)。寫給知識份子人群、藝評、畫廊、校內教授、客戶、一般民眾、同行等的論述,遣詞用字和要寫的點都會很不一樣,如果不能客製,就會讓讀者覺得不想讀下去。只好忍痛承認寫作是要看客群。
神△又名人型生物學之父
好奇想問,在科普寫作中,「科」的難度通常是設定在多深?在作者面來說,會想介紹什麼難度的內容(換句話說,作者本人的學識程度大概要多少?)
讀者面來說,會預設所謂的大眾有什麼背景的理工知識(例如是至少高中社會組畢業?)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我先回神父的留言!
神△又名人型生物學之父 :
> 科普的難度通常設定多深?
以數感來說,我們的數學難度通常會設定在國、中小學生看得懂的程度,但這不代表我們教的數學觀念會完全侷限在國中小數學。
我用天竺鼠車車寫過一點點排隊理論,用五條悟寫過微積分的觀念,但是會改寫成一般人也能讀懂的程度。
難度設定在多深,取決於刊登媒體設定的客群。以引起討論的這篇文來說,國語日報科學版的客群是小學生,科學月刊會再難一些(大概國高中生),科學人最難(?)
(以我當年讀科學人的經驗來說,我認為科學人的客群大概至少是高中自然組,而且還是自然組中,對自然很有興趣的人)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 作者面來說,會想介紹什麼難度的內容?
我們不會限制內容的難度。介紹什麼難度的知識,是根據「這個問題適合用什麼數學概念來解」。

> 作者本人的學識程度大概要多少?
我認為作者本人只需要有高中程度的自然科學、數學知識就夠了(我高二在三類組,高三就轉一類組了)。學得比較少,寫作的瓶頸頂多是發生在「不知道怎麼回答問題」和「不確定回答方式夠不夠嚴謹」。
比起專注某方面的知識,不同學科、領域的橫向連結更重要。
恰好炎上這篇是植物相關,我便拿植物譬喻好了。
科普要寫得有趣,知識發展方式會比較像鬚根,知道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但不見得深入了解這些知識的細節;台灣的科普寫作很多是由教授兼職,他們的知識都已經發展成軸根了,所以常有「知識的詛咒」的問題——知道太多,反而很難深入淺出地把知識講得有趣。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 讀者面來說,會預設所謂的大眾有什麼背景的理工知識(例如是至少高中社會組畢業?)
數感不會預設讀者有什麼背景知識。有簡單到像時區這篇(國小中低年級應該就能懂了吧?),也有稍難的文章。
原則上,只要有國中程度的數學知識(不用會計算),應該就讀得懂我們的文章了!
對科普有興趣的人已經夠少了,還寫到只有自然組看得懂,這樣知識就只能在同溫層裡傳播了Q口Q
但如果是雜誌的話,就會有難度的分級,類似英語雜誌也會依照程度區分。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實際應用上,我們會再依照文章的用途,調整字詞難易度。
針對國小生的,就會進一步簡化用詞,縮短句子,以介紹現象為主。如果要針對國、高中生,那可能就會把背景和推論過程講得更詳細。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補充一下:
雖然前面回答看起來需要的先備知識好像不多,但我在寫這些的時候都會跟數學專業的同事討論,確認推論和計算過程沒有問題才會發表。其他領域的知識也會從各方引用資料,不只是看網路知識,更多時候是讀傳統ㄉ書。
所以先備條件可能是要喜歡(不排斥)看不同領域的書ㄅXD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ㄋㄧㄠˇ :
好奇心+合適提問+合理解釋→這其實就是科學思維?我一時之間不記得課本是怎麼介紹這三個步驟XD
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我們雖然學了很多艱深的知識,大部分人不太會把這些知識應用在解題、考試以外的地方,更甚者,某些人會把難以變現的知識,斥之為無用。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實際上,知道的知識越完整,學新的知識越快,除了觸類旁通,了解來龍去脈後,知識也能記得比較久。
比方說,地理課會學到海風陸風的吹法,其實源於比熱差異;逆溫時為什麼容易堆積空汙?和熱漲冷縮的觀念有關,冷空氣比較重(密度大),當冷空氣堆積在地面時,就不易形成對流--這也是為什麼冷氣機不會裝在地面。再進一步則和分子運動的速度有關……這些知識是可以互相串連的,當這些知識形成完整的組塊(chunk),就能記得更熟,學類似的知識也更快。
然而,在學期間,為了測驗方便,我們會把這些東西拆開來學,大家就會覺得要記得的東西很多,東一塊西一塊,摸不著頭緒。
https://images.plurk.com/7cTsmodz5wJC3gYYVxsFcX.jpg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噗首那篇文「從事」錯打為「從是」了(?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不只是寫作,只要涉及傳播,都需要考慮到客群能不能接收到作者想傳達的訊息。
雖然本篇專言科普寫作因為我不會畫畫或做影片,但我認為因應客群調整傳播媒介也很重要。所以我的文章不只會作為文章刊登,也會和設計討論配圖,視情況改編成影片。

離題一下,就我以前的經驗而言,國文作文並不欣賞平鋪直敘的句子,好像非得把簡單的意思寫得佶屈聱牙,曲高和寡,才能凸顯作者才思過人,不落窠臼。
可是課本也會提到白居易寫作時,首重「老嫗能解」,作文卻經常獨尊駢麗寫法,彷彿下里巴人的通俗便不足稱為文學,不覺得很矛盾嗎XD?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 你可以幫忙留言www 老師確實很常打錯字www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因為詩比較會考量琅琅上口,而文章比較偏向用看的吧。而且其實三國演義那種以古代的分類來說就是通俗文學,也同時受民間和文人歡迎。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 我不大認為「老嫗能解」是侷限在詩作體裁的想法就是了XD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之前接觸過的日本和西方的經典文學作品感覺也能分成直白簡潔易理解的類型與佶屈聱牙的類型,所以我覺得這可能不是單純國文作文的問題,而是其實一直以來作家都隱約有分成平鋪直敘和華麗修辭兩派,然後在台灣國文教育界是後者佔上風。
當然我不是專業的文學研究者,只是個人的體感而已
暉映🕸伯爵家養寵れす要休息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 以我淺薄的印象來說,國文課本選文好像都偏向非駢文類型的作家,才會覺得作文格外重視修辭拗句很奇妙(?)
確實這兩種類型的作家都有,那我們的作文教育能不能試著欣賞這兩種不同路線的風格呢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我會覺得在那個時代的文人心目中詩歌和文章的受眾本來就有些差異,因為詩歌更容易背誦、吟詠等特質,可能流傳的層面比較廣,而白居易的「老嫗能解」實際上是進一步拓展客群的方式。
感覺和宋詞相反,由民間流行的詞曲發展為文人的作品,然後蘇軾進一步拓寬了風格(開拓新的客群?)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從課本選文看起來感覺是比較偏向推崇內容為主修辭技巧為輔沒錯,這點確實滿矛盾的w
可能選文的決策者和作文評分體系的決策者是不同群體
不過印象裡作文「測驗」的評分標準是區分成幾個不同項目,閱卷老師可能會覺得你沒有使用修辭技巧的話就無法給這一項目的分數,所以導致實務上重視華麗修辭?
ㄋㄧㄠˇ
覺得也要看當今制定課綱和選課文的委員們在意的是什麼,或許真的有必要汰舊換新、聽取更廣泛更現代(?)的多元價值觀了
ㄋㄧㄠˇ
還有高中高職體系的差異,希望教學內容能真的契合大家需要的,但不要因為如此而造成文化資本在階級間的固化。如果知識能更加科普地傳遞,就不會讓人覺得難懂無用,不同背景的人也都能更快樂地接受新知吧(也是預防失智...)
ㄋㄧㄠˇ
是說,有些人排斥接觸其他領域的知識好像是因為沒安全感(?) 幾位20-30歲的年輕人(我幾個在北藝讀碩士,一路以來都是只有美術的朋友)參與跨領域課堂時,跟我說聽到政治和歷史,覺得非常震驚,因為完全是不同系統的(他們從國小到碩士人生中真的只有專攻美術,而且台灣美術裡面有很多系統,他們是專注在某一個系統),他們提到不知道要用甚麼立場聽、不知道這些知識對他們創作的影響是什麼,所以感到慌張和不確定,但跨領域課又是必修課。
才發現原來這也是會發生的現象。
神△又名人型生物學之父
感謝解答!因為有曾想過帶高中生做科普寫作,才會有這些疑問,當然目前還只是想法而已!因為感覺如果是貼在FB粉專這種公開的(不像國語日報這種面向特地讀者刊物的)怎麼設定TA就是一個問題
(BTW科學人真的好難,我高中是念自然組雖然物理都在睡覺還是很常看不太懂)
神△又名人型生物學之父
啊,所以我才會懷疑科學人的科普是給誰看的,可能是真的對自然科學有興趣的理組人士吧,畢竟我相信和全台灣民眾比我還是有一定的自然知識
神△又名人型生物學之父
關於文學是否重視修辭,簡單來說目前算是重視內容大於修辭,古典文學中真正的胼麗文在課本都拿掉了,例如傳統詞賦和駢文這種,詩多半教杜甫的社會派或詠史詩,連詞、曲都不是選純粹抒情或堆砌文字的
當然優秀的文學作品,文字技巧還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課文多半都是在有深刻內容的基礎上,輔以純熟的寫作技巧的作品,整體才會給人文字還是很華美,修辭很複雜的感覺
不過放到中國文學來說,課本的文章已經算是很不重修辭了
神△又名人型生物學之父
從作文來看,第一等的文章當然也是內容充實+文字技巧純熟,不過對學生來說內容還是最優先的,現在學測作文已經固定會考論說文,算是強化對內容的重視,簡化追求華麗字詞、堆砌文字的美文陋習
ㄋㄧㄠˇ
神△又名人型生物學之父 : 不過我覺得台灣學生有點太過缺乏生活經驗,導致作文的內容已經變成編故事大賽或是為賦新辭強說愁(
可能要制度大改才能讓學生真正有充實的內容能被提取,不然真的就乾脆考哲學或論說文就好
ㄋㄧㄠˇ
沒有內容的話,至少優先顧及邏輯思考和比較實用的部分
和光同塵.晦朔待明
雖然駢文在課本是直接被評為詞藻華麗但浮濫空洞,但我個人滿愛駢文的,因為真的很美w
神△又名人型生物學之父
ㄋㄧㄠˇ : 是否要和英文一樣只考論說文,是個複雜的問題,從古文就開始講求結合生命經驗來寫作,演變到現在就是傳統那種美文 ,英文則似乎不太有這種抒情文章,所以考試就沒有
至於學生亂寫好像也沒辦法,只能說這就和論說文的測驗目標不同,所以現在就是兩個都考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