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影】《墜惡真相》(Anotomy of A Fall)

本來想跟《夢想集中營》一起寫,除了Sandra Hüller都有參演外,兩部都用了聽覺與視覺分開傳遞訊息的手法,也都處理到「再現」(representation)是否可能的問題。但動筆後發現篇幅比想像中長,還是單獨發好了XD
https://images.plurk.com/5nru3bCERqPEczcW8kVddT.jpg
劇本真的很優秀,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當之無愧,也完全理解為什麼是去年《電影筆記》年
度十大的top 3。

-無劇情簡介,有劇透,請斟酌後閱讀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作為電影,《墜惡真相》挑戰了一個很有趣的題目:用影像拍出沒有「見」證的證詞。雖然科技讓電影出現許多變形,但就普遍情形來說,構成電影的感官體驗基本上就兩種:聽覺與視覺。其中又以視覺為電影的靈魂。大家可以想像無聲電影,電影也確實經歷過默片時期;但若反過來,除去畫面只保留聲音,那這樣的敘事載體恐怕很難被定義為電影。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然而《墜惡真相》明明是電影,卻透過巧妙的設計剝奪了「真相」的視覺(也讓人想到正義女神矇著眼的形象),迫使眾人必須依賴剩下的感官來還原事件。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墜樓案件有一個關鍵的證人:盲眼的兒子Daniel,以及兩段錄音,而他們都「沒有視覺」。這種設計使案子最重要的資訊來源成為對話與聲響。電影證明聲音的確可以提供某種程度的線索。至少,其中一份錄音檔確認丈夫墜樓的前一天夫妻倆曾起過爭執,而音檔也說明引發爭執的原因,並揭示兩人的關係中還有哪些蟄伏已久的問題。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然而,音檔雖然是「事實」卻不是「真相」。首先,聲音提供的資訊存在限制。夫妻爭吵的段落中,我們可以透過聲線來分辨發言者是誰(電影畫面也很配合的把畫面重現給我們看),但當衝突升級,聲音只剩下物品碎裂的聲響與喊叫聲時,我們再也無法判斷現場的情況(此時畫面切回法庭,只能聽見聲音)。觀眾無法知道是誰先出手攻擊,也無法得知狀況到底多嚴重。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二來,說到底,那場爭執儘管提供許多資訊,卻仍是對一段關係的斷章取義。婚外情、靈感授權、罪惡感與時間分配等糾紛是這個家中長期以來的課題,要下任何定論前必須考量到這個家庭的過去、夫妻兩人的個性與默契、對話時的情景,以及種種可能的變數。交給外人來評斷誰是誰非其實很困難,也不恰當。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除了聽覺,導演亦在其他感官上進行類似的論證。Daniel第一次給證詞時,說他摸到牆上的膠帶,所以判斷他在室外聽見父母親的對話。然而經過重演,Daniel改口說當時的位子應該是室內才對。這個橋段證明了觸覺的不可靠性。而Daniel在電影後半,想起狗狗曾經生病,很可能是吃到爸爸吐出來的藥物,所以他私自在狗狗身上做了一次危險的實驗來驗證記憶。而說服他的是味道:他說狗吃藥後的味道跟當時一模一樣。然而,決心起訴Sandra的檢察官卻認為「這不代表什麼」。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去年的金馬看到許多作品都在反思影像的誠實問題,紛紛警告觀眾影像可能「具欺騙性」,像《國王說好個絕世奇機》或《世界末日又怎樣》,而《墜惡》不但大方承認影像無能為力,還把其他感官一起拖下水——如果影像無法呈現百分之百的真實,那聲音、觸覺、嗅覺也都不可以。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結果到最後,不管是觀眾還是Daniel都無法真的確定Sandra有沒有殺了她丈夫。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Daniel面對彷彿變成陌生人的母親沒辦法決定要不要作證,向法庭派給他的監護人求助。監護人回答,有時我們找不出真相,我們只能「決定」我們要怎麼看待這件事。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於是Daniel最後給出一段關鍵證詞,告訴法庭爸爸曾講過一段對話,使Daniel相信爸爸有自殺念頭。然而,這段對話的呈現方式非常特別:爸爸的身影在畫面上,發出的卻是Daniel的聲音。如此安排像在提醒觀眾,爸爸此刻是被「代言」的,我們永遠無法回到那一刻讓爸爸用自己的聲音告訴我們,他到底說了什麼。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不只死者,代言的情況同時發生在Sandra身上。德國出生的Sandra在法國過得不快樂,於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拒絕講法文,以英文為主要語言。法庭上,她不得不講法文,過程中她的思路與想法便很可能已在語言轉換中偏離原形。而案件到了後期過份複雜,她必須先講英文,法庭再將她的言論翻成法文,這時她便真的陷於無法自己「發聲」的狀態。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而眾人與「真相」之間的阻礙還不單只有「代言」這一層。監護人所說的「決定」也指出Daniel作證時,證詞可能經過選擇。觀眾可以推測,他大概是先決定相信「爸爸自殺」,而後才下定決心作證,也才從記憶中提取出能證明這個想法的事證。這個順序可能聽起來不公正,但法庭的攻防實則也建立在同樣的基礎上。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便是檢察官朗讀Sandra寫的小說,說她描寫一位想殺死丈夫的婦人,而Sandra說過自己的小說與真實人生密不可分,因此這段話可以證明Sandra有動手殺人的想法。然而Sandra的律師指出,ㄧ來小說是虛構,必須與事實分開;再者,那位婦人是不重要的角色,相關的描述也就僅此一段。同樣一段印在書上的文字,要怎麼解讀與呈現全看雙方「相信什麼」。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另一方面,攝影畫面也不斷提醒觀眾,眼前所見皆經過「選擇」。片中,攝影機的存在感異常強大,經常有明顯的zoom in,鎖定某個拍攝的目標,然後突然拉近距離——鏡頭要拍誰、拍哪裡、拍多近,都是選擇。同時,電影中的鏡頭多為近景,集中在上半身或頭部,很少有遠景,而且在許多畫面中皆可以觀察到導演刻意製造一種被縮限的視角。窄化視覺體驗ㄧ來是模擬案件看不見全局的狀態,同時也是提醒觀眾,眼前的畫面「不中立」,一切皆為「選擇」的結果。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當真相已逝所以無法再現,且過於複雜所以無法企及時,真實與虛構的邊界便開始鬆動。電影開頭,訪問Sandra的研究生談起她作品中的現實與虛構,同樣的問題也在法庭中數次成為辯論主題,畢竟Sandra自己在本書中寫道,她對作品的期望是「以虛構擊碎現實」。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而我認為這也是電影給出的觀點:現實是一種敘事(narrative),而敘事必定包含某種程度的選擇,經過選擇便不可妄稱自己是真相。因此我們也許永遠無法擁有真相,只能擁有虛構。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但若因為「真實不可企及」而停留在「沒有所謂真相,所以怎樣都可以」的虛無情境,那這部片的力道必定下降一大截。《墜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影片承認真相不一定能夠企及,人類的感知能力存在限制,因此建構電影的影像與聲音也必存在限制。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決定」與「行動」。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要相信什麼,如此ㄧ來我們就知道怎麼看待眼前的故事,甚至是,眼前的世界。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結果,這部「取消視覺」的電影,最後反而告訴觀眾我們要怎麼繼續「看」電影——真相難以捕捉,視覺上如此、聽覺上如此、在電影的世界裡如此,但在現實中也如此。因此,對影像的焦慮非但不必要,在體驗過沒有視覺的狀態後,反而渴望看到影像補上聲音敘事中「失蹤」的畫面。真正保護我們免於欺騙的,應該是放下對真相的執著,認知到全盤的真相本難以覓得。我們所能做的,是從眼前的所見所聞中做出自己的判斷與選擇。我們怎麼選擇,決定了我們的現實。詮釋電影(故事)時如此,回到生活亦如此。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原文片名的「Anatomy 」有很多解讀方式,
對應自己的詮釋,「解剖」除了暗示電影將夫妻關係、案發現場抽絲剝繭之外,也許也可以理解為感官上的分拆。
不過五感中湊到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卻好像找不到跟味覺有關的橋段。狗狗吃嘔吐物應該不算吧……還是說味覺真的沒什麼好隱瞞的,好吃就是好吃,難吃就是難吃,吃了會死就是吃了會死?
✧玻璃✦讀書寫字讀書寫字
-片頭跑credit時特別讓我們看照片,凸顯「純視覺」的安排也很耐人尋味

-狗狗梅西真的很棒很可愛!!坎城認證的年度最佳狗狗實至名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