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1:50 PM
Sun, Mar 10, 2024 2:19 PM
18
閱讀思考
大地知識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為什麼要工作? (自我探索平裝版) | 誠品線上
(比起知識噗大概比較像心態梳理噗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1:53 PM
Sun, Mar 10, 2024 2:20 PM
怎麼說呢
雖然也是好端端的打工、工作活到了現在,但看了前面幾章,覺得自己這方面的心態、知識跟覺悟,還是跟主角(國中生)差不多呢。
尤其像是投資這種概念,幾乎就跟不想考駕照一樣,說是打從心底不感興趣,或許都還輕了;說是「
無論如何都不想觸碰,連知道都感到排斥
」搞不好還比較貼切。
但我自己也知道這並不理性,所以更多的或許是,我究竟是在期待著什麼的問題?
幾乎有點像最近剛看完的空境,在詢問著走離開這世界,是因為真的享受孤獨,還是想自命遺世獨立,那樣的問題。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1:55 PM
Sun, Mar 10, 2024 2:04 PM
可能要梳理一下:
「工作是與世界上的他人聯繫」的部分,我究竟是「沒有實感」呢,還是「不願意有實感」呢?
看他講這個概念的形式,跟這本似乎有點像(我還在等書)
為什麼不能一直印鈔票? 英國央行經濟學家用10個日常問題, 解答你對經濟現況的疑惑 | 誠品線上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2:07 PM
Sun, Mar 10, 2024 2:08 PM
目前梳理內心的感受是,覺得自身對於:
「活著是有條件的」、
「因為必須滿足條件,工作變為強迫」
像這樣的束縛,有一種排斥感。
覺得「活著」並非單純地享受活著這件事,而是「必須被附加什麼條件」,讓我覺得相當的生氣。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2:11 PM
Sun, Mar 10, 2024 2:20 PM
但我也明白實際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把工作視為生存的束縛吧。
也有很多人,並不是對此麻木,
而是把工作視為有動力的、創造自己生活模式的充實、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看到的視野,那樣的積極和努力。
對於這些人們來說,工作與物質財富是他們的媒介,成就自己、也成就自己的願景,想要在世界上看到的改變。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2:14 PM
Sun, Mar 10, 2024 2:21 PM
所以說到底,是我自己的靈魂和內心,與「工作」的關係,甚至是我的內在,與「社會與世界」的關係出了問題;
所以,現在一提到「工作」,提到「與社會和世界連結」,它便不樂意了,極力渴望追求只是單純的活著。
就像是叛逆期奮力與世界抗爭的孩子般。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2:17 PM
以前嘗試過的自我說服策略裡,
包含「但世界就是這樣啊」,
以及上面的「工作不只是賺錢,也包含為他人服務,為自己創造意義」。
啊,完全沒有什麼屁用呢(。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2:19 PM
Sun, Mar 10, 2024 2:27 PM
如此說來的話,豈不是仍然得以自己想做的事情發想,才有可能做得下去了嗎?
這麼做的話真的活得下去嗎?
感覺聽到了腦海裏有這樣的聲音。
雖然已經比起幾年來隱約的生存恐慌來的淡化很多了,但不禁覺得還是、被拉扯在
「心態上好像很輕鬆就能為了穩定收入,就能把自己的時間、健康成本低價賣掉」
跟
「雖然想動手製作,更實際能用觸覺和其他感官體驗到的事物,但總感覺興趣好燒錢啊(投注的時間與金錢成本有點巨),
這樣的情況下,要能自己獨力掌握生活平衡的話,是否該再等等呢?」
這樣的想法之間。
旅人🧿連署不是暑假作業!
@PaPa_Char
Sun, Mar 10, 2024 2:23 PM
跟那個聲音溝通好像蠻重要的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2:29 PM
總覺得,既是有點幼稚、沒有什麼知識儲備的思路,又好像老氣橫秋、各項擔憂過了頭那種感覺
疊加上身體的物理與精神限制,實際也是辨不太明,哪些是屬於我自己的限制性思路,哪些金錢概念是繼承自原生家庭與社會階級的。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2:30 PM
先拉個線等明天繼續讀書,感覺有點被召喚睏了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Mar 10, 2024 2:59 PM
旅人🧿連署不是暑假作業!
: 確實是哦。我之前嘗試了好幾次,先擱著他就出去工作,結果被內在拉扯影響得很嚴重,又回到原點了。
載入新的回覆
閱讀思考 大地知識
(比起知識噗大概比較像心態梳理噗
尤其像是投資這種概念,幾乎就跟不想考駕照一樣,說是打從心底不感興趣,或許都還輕了;說是「無論如何都不想觸碰,連知道都感到排斥」搞不好還比較貼切。
但我自己也知道這並不理性,所以更多的或許是,我究竟是在期待著什麼的問題?
幾乎有點像最近剛看完的空境,在詢問著走離開這世界,是因為真的享受孤獨,還是想自命遺世獨立,那樣的問題。
「工作是與世界上的他人聯繫」的部分,我究竟是「沒有實感」呢,還是「不願意有實感」呢?
看他講這個概念的形式,跟這本似乎有點像(我還在等書)
「活著是有條件的」、
「因為必須滿足條件,工作變為強迫」
像這樣的束縛,有一種排斥感。
覺得「活著」並非單純地享受活著這件事,而是「必須被附加什麼條件」,讓我覺得相當的生氣。
也有很多人,並不是對此麻木,
而是把工作視為有動力的、創造自己生活模式的充實、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看到的視野,那樣的積極和努力。
對於這些人們來說,工作與物質財富是他們的媒介,成就自己、也成就自己的願景,想要在世界上看到的改變。
所以,現在一提到「工作」,提到「與社會和世界連結」,它便不樂意了,極力渴望追求只是單純的活著。
就像是叛逆期奮力與世界抗爭的孩子般。
包含「但世界就是這樣啊」,
以及上面的「工作不只是賺錢,也包含為他人服務,為自己創造意義」。
啊,完全沒有什麼屁用呢(。
這麼做的話真的活得下去嗎?
感覺聽到了腦海裏有這樣的聲音。
雖然已經比起幾年來隱約的生存恐慌來的淡化很多了,但不禁覺得還是、被拉扯在
「心態上好像很輕鬆就能為了穩定收入,就能把自己的時間、健康成本低價賣掉」
跟
「雖然想動手製作,更實際能用觸覺和其他感官體驗到的事物,但總感覺興趣好燒錢啊(投注的時間與金錢成本有點巨),
這樣的情況下,要能自己獨力掌握生活平衡的話,是否該再等等呢?」
這樣的想法之間。
疊加上身體的物理與精神限制,實際也是辨不太明,哪些是屬於我自己的限制性思路,哪些金錢概念是繼承自原生家庭與社會階級的。
先拉個線等明天繼續讀書,感覺有點被召喚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