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
Laven
先附上前一個相關噗,康科德果園之家遊記:
@Laven - 波士頓康科德果園之家一遊。 #美國日常 #波士頓 #康科德 #小婦人 #露薏莎梅奧爾科...
今天3月6日,正是露薏莎過世滿136年,決定來續寫。以下提到的原著指的是美版的《小婦人》,即臺版的《小婦人》(從某年聖誕夜當天到隔年聖誕夜喬的父親病癒歸來)和《好妻子》(從大姊美格結婚到喬結婚並繼承姑媽的遺產)兩書的內容。
Laven
先提要一下。書中的「小婦人」馬區家四姊妹依序是美格(本名瑪格麗特)、喬(本名喬瑟芬/約瑟芬)、貝絲(本名伊麗莎白)和艾美,故事開始時四人年齡分別是十六、十五、十三與十二歲。現實中的四姊妹則依序是安娜(生於1831年)、露薏莎(生於1832年)、伊麗莎白(生於1835年,暱稱貝絲)和阿比蓋爾(生於1840年,因中間名為梅,下稱梅)。
Laven
一、「小婦人」的家境
原著中,四姊妹的父親是學者、牧師,出身上流階層,卻因為幫助朋友散盡家財,導致家境不好。現實中,露薏莎的父親阿莫斯布朗森奧爾科特出身一般家庭,祖先在殖民時代於麻州定居。奧爾科特家家境不好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一家之主阿莫斯從不積極於念書和工作賺錢,大部分時間都在倚靠他人的幫助,如未成年時受叔叔資助念書但很快放棄、當推銷員做得有一搭沒一搭最後還讓他父親收拾債務、被叔叔引介去當老師又只想按自己的先進觀念教育最後花費太多又沒效果而搞掉工作、靠人介紹與妻子艾比梅相識然而婚後多次對家庭經濟擺爛都靠妻子出面找娘家資助度過難關、靠教育家改革家或思想家朋友的支持和資助辦學弄集體社區又因過於先進與天真導致失去學生與同伴最後學校關閉且實驗失敗,在二女兒露薏莎因《小婦人》成名後,他人生的中晚年就變成穩定的靠女兒了。
Laven
二、缺席的爸爸vs在又等同於不在的爸爸
承上,《小婦人》中,四姊妹的父親因為參與內戰、在軍隊中當牧師而缺席家庭生活。現實中露薏莎的父親阿莫斯不是牧師、沒有參戰,也沒有做任何對家裡經濟或教育有益的事。誠然阿莫斯是那個年代的進步人,支持不死背的自主開放學習法,也認為要廢除奴隸制,因此收穫不少學者的欽慕與肯定,他的理想也得到家人的支持(艾比梅就是先當他的助教,後來未經家人同意和他訂婚),但這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阿莫斯沒受過正規教育,又因為念書苦悶與社交社交能力低落而拒絕上大學的機會,是自學閉門造車卻以為自己超會想超厲害的類型,卻又好運蹭到、騙到不少人,東蹭西靠就是不靠自己,行為軟爛但態度強勢,最後人生看起來很成功,實際上都是身邊人在替他負重前行(為什麼越寫越有種熟悉感)。
Laven
這樣的父親外表看似受人敬重,卻只有空殼沒有內裡,無怪乎露薏莎的《小婦人》中,四姊妹的爸爸從頭到尾沒怎麼出現過,就只有結尾從軍中光榮歸來的橋段,正是因為實際上她爸什麼都沒做成過。露薏莎的小說中,不論是小婦人系列(包含中譯《小紳士》、《喬的男孩們》)還是其他系列,女性角色都非常多樣且出色,而父親的角色都十分影薄,慈祥和藹的年長男性角色多半也不以「主角父親」的身分出現,比如《小婦人》中的勞倫斯先生是馬區家隔壁富有的老先生,《她的名字叫玫瑰》和《玫瑰的故事》的艾力克先生則是女主角的叔叔,主角的四個姑丈裡一個早逝一個長年不歸一個忙著做生意一個又是結尾才歸來的套路,足見父親對露薏莎的寫作與人生有多麼巨大的負面影響。
Laven
三、對貧富的不同態度與偏見
露薏莎的小說中有一個常見的橋段,就是對榮華富貴的看法很負面,同時異常強調勤勞樸實的美德、靠自己動手做的重要性。舉例說明,小婦人中有一段是大姊美格參加舞會,著迷於五光十色的上流生活,想起家訓與純真的美好才深感自責,婚後又因為好友莫蘭太太的慫恿買了昂貴的布料導致家用透支,差點家庭失和。小說中的有錢人多半很壞,富裕卻善良的人屈指可數,比如有錢的約瑟芬姑媽為人苛刻挑剔、有錢的朋友會忌妒艾美的才華、有錢的莫蘭太太雖然要什麼有什麼卻沒有溫暖的家庭;而小說中貧窮的人都非常善良寬大又努力向上,絲毫不會和狡詐、小氣和貪婪扯上關係,比如浦洛克胼手胝足值得鼓勵,會向馬區家求助的窮苦人都善良而不幸因此值得同情。
Laven
與此同時,奧爾科特家缺乏物資的陰影在書中處處可見。每個人都只有一雙手套、一套好一點的衣服,喬的髒了沒有替代品可用,裙襬被燒破也沒別的可穿而要想辦法遮掩。為了生活,美格當家庭教師被主人家小孩弄得筋疲力盡,喬在有錢但刻薄的姑媽家幫傭,貝絲身體不好無法出門只能在家補襪子,還在學的艾美必須偷偷找大姊幫忙才能支付買醃漬檸檬社交的開銷。書中媽媽給美格婚前教育,說婚後也要自己操持家務,因為「有錢人也會這樣做」,而且「什麼都不懂容易被僕役唬弄」,連《她的名字叫玫瑰》裡設定上是坎貝爾家族大小姐的玫瑰,也被鼓勵要自己擠牛奶、自己打掃、自己做麵包縫鈕扣。小說中明顯帶有貧者對富者的想像與偏見,對貧窮和富裕的理解都頗為片面,反而凸顯出說教感。由於貧者唯有認同自身的貧窮,認同因為貧窮只能自己動手是種美德,相對而言富裕自然顯得缺乏美德了。
Laven
四、奇妙的女性主義萌芽成因
小婦人的書裡,不只一次提到女性可以做很多事,鼓勵女性犧牲奉獻。考量露薏莎本人經歷過美國南北內戰時期,會有這樣的想法相當合理,畢竟男人去打仗或死或傷,女人必須靠自己撐起整個家。然而細究內部,會發現這個女性主義還是很男人優先的。露薏莎的父親阿莫斯一生軟爛,教書不成出書又不成,全靠親戚朋友、妻子女兒,然而露薏莎似乎到死都不認為她老爸有什麼不對,即使認為有不對,也依然持續忍耐著。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以女性當時小小的權力,要扛起這麼多還是太過了,但顯然她或她們沒有別的選擇。果園之家一遊後,想起《她的名字叫玫瑰》裡,主角玫瑰曾對艾力克叔叔說「我的工作始於照顧男孩子們」,艾力克叔叔也曾對玫瑰說「女孩子對男孩子有好的影響,你要多多幫助他們」,總覺得不對勁,彷彿這一切不是為了女性,而是為了成就媽寶而生。
Laven
五、小婦人的食物
小說中提到食物的方式和頻率,會反映作者的人生經歷與喜好,這一點東西皆然。《紅樓夢》裡吃的有螃蟹鹿肉茄鯗鴿子蛋蓮葉羹,喝的有茶有酒有玫瑰露茯苓霜;《哈利波特》裡則有烤雞牛排羊排培根布丁肉汁果凍餡餅冰淇淋甜甜圈南瓜汁奶油啤酒巧克力蛙糖絲羽毛筆柏蒂全口味豆,有時還有燉菜香料熱紅酒和普羅旺斯魚湯──然而露薏莎梅的小說對於吃總是非常籠統,即使是宴會大餐,也只含含糊糊用「豐盛」來描述。《小婦人》裡提到吃東西的橋段,印象中就是果醬、醃漬檸檬和龍蝦,果醬用來寫女人們的勤勞與愛物惜物,後面兩項都是用來寫艾美因羨慕同儕與上流而生的社交挫折,而且龍蝦是忘在馬車上,根本沒真正上桌。「玫瑰」系列裡女主角是千金小姐,書中明確提到的食物卻也只是燕麥粥、牛奶、咖啡和麵包,沒有更具體更豐盛的東西了。
Laven
去了果園之家才知道,這是因為真實生活中「吃」的匱乏,源頭還是露薏莎的沒用老爸。阿莫斯主張吃素,所以露薏莎一家只吃三種東西:水、麵包和水果,就這樣,沒別的了。當時果園之家餐桌上放著小婦人家的菜色,我看到有雞蛋,於是問導覽說「他們吃蛋嗎」,導覽回答No,這只是布置,因為他們吃全素,只吃水、麵包和水果。考量那是18XX年的新英格蘭地區,所謂麵包絕對不是菠蘿蔥花巧克力克林姆,只可能是粗糙乾硬的吐司或雜糧麵包,所謂水果大概只有蘋果柑橘和莓果類,而且很可能是季節性的,不是全年都有。或許阿莫斯主張吃素的背後有崇高的理由,但就我看來這只是他拒絕蓄奴又不事生產的結果。拒絕蓄奴就沒有免費勞動力可用,不事生產當然沒辦法雇用僕人、購買所需。他不願意親自養牛養羊養雞,又賺不到買牠們來吃所需要的錢、買不起他人的勞動成果,當然會說吃素很棒。
Laven
用健康教育知識想一想,如果只吃這三樣東西,會缺乏什麼?沒錯,答案是蛋白質和脂質,三種主要營養素的其中兩個,長期下來你會嚴重營養不良,生病會很難好起來,好起來又無法真的恢復健康。我強烈懷疑奧爾科特家的三女伊麗莎白之所以年紀輕輕就死去,並不是單純被猩紅熱搞壞了身體,而是她身體本來就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看書中描述貝絲的狀態,也明顯是身體逐漸消耗殆盡的衰弱法。如果她有菜有肉營養均衡,想必可以活更久。
Laven
露薏莎身體算好的,得過猩紅熱依然康復,只有戰時感染過傷寒,後人認為當時的治療法極可能導致她汞中毒,她一生沒有生育,卻只活了五十五歲。來個對比吧,和露薏莎幾乎同時代、居住地也不遠的霍桑的妻子索菲亞霍桑,雖然從小身體就不好,也因為牙痛、頭痛的治療而汞中毒,但是她生育了三次,還活了六十一歲。這六歲的差距加上平安撐過三次生產,想想應該是拜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質所賜。生物對毒物的耐受性與體重有正相關,重金屬正是囤積在脂肪裡,如果露薏莎有菜有肉營養均衡,必定會有足夠的脂肪,對重金屬的耐受性也會提高,要活得比索菲亞更長絕非難事。索菲亞的姊姊伊麗莎白皮博迪一生未婚,她可是活了將近九十歲。
Laven
順帶一提,伊麗莎白皮博迪女士曾經在波士頓市區開過書店,位置就在現在還存在的BRATTLE書店的隔壁。她和露薏莎的父親阿莫斯曾經很要好,所以阿莫斯為三女伊麗莎白取了皮博迪做中間名,後來兩人鬧翻後又改掉了。從這件事可以窺知伊麗莎白皮博迪的聰明與知過能改,以及阿莫斯到底有多小鼻子小眼睛。
Laven
六、小說與現實的差距&那位真正有力的人
書中馬區一家雖然貧困,卻有一個女僕兼廚師哈娜,也有富有且好心的鄰居勞倫斯老爺爺和其孫子羅禮,還有雖然刻薄卻供應艾美去歐洲遊學,過世後又把豐厚財產留給喬的有錢姑媽約瑟芬。現實中,以上這三樣純屬虛構。奧爾科特家是直到露薏莎的《小婦人》賺錢,才終於有能力請傭人,達成露易莎的夢想「卸下母親的重擔」,供應梅去歐洲遊學的人也是露薏莎。
Laven
關於大姊安娜。書中大姊美格婚後生了一對龍鳳胎,幾年後丈夫過世,靠著父母和喬的幫助以及姑媽過世後的一部分遺產,繼續養大兩個小孩。現實中大姊安娜生兩個兒子,丈夫同樣在幾年後意外過世,靠母親與露薏莎幫助養大小孩。露薏莎出錢替姊姊買了房子,並在過世前不久收養了其中一子。和她們的無賴老爸相比,大姊安娜可靠得多,和露薏莎互相扶持、有來有往,是照顧露薏莎的主力。
Laven
然後是露薏莎自己。上面提到露薏莎極可能汞中毒,是因為她參與了南北戰爭,小說中參戰的是父親馬區先生,現實中參戰的卻是露薏莎自己──內戰時她在醫院擔任過護理師。書中的喬雖然寫文章賺稿費,最終還是得靠姑媽的遺產翻身;現實中露薏莎完全是靠出書還清家裡的債務,並幫助父母與姊妹們改善生活。美版《小婦人》後半(即中譯本《好妻子》)及其他續集是因為前半迴響熱烈而續寫的。越早的成書其內容取材自真實生活的比例越高,比如美版《小婦人》前半(即中譯本《小婦人》)寫姊妹們演戲、吵架等,幾乎都是真實事件脫化而成;越晚的成書內容虛構成分則越高,比如露薏莎本人一生未婚未育,書中卻讓喬和一個德國老教授結婚,生下好幾個兒子。這完全是因為當時社會風氣和讀者期待的緣故,和露薏莎的真實人生沒有關係──看著她的軟爛老爸和悲慘老媽,她應該完全不想結婚。
Laven
最後是小妹梅。書中小妹艾美在姑媽資助下去歐洲遊學,和羅禮重逢,最後和羅禮結婚,同時馬區家對艾美隱瞞了貝絲過世的消息,直到艾美回來才獲悉此事。後來艾美生下了一個女兒,但女兒體弱多病,夫妻倆常常為此操心。現實中,梅在露薏莎的資助下多次去歐洲遊學,第三次遊歐時她遇到了比她年輕許多的瑞士商人丈夫,兩人在歐洲結婚,婚後住在巴黎。這段期間她的母親過世了,但奧爾科特家對梅隱瞞此事,下葬後才通知她,而梅也沒有再回來,隔年生下了一個女兒後不多久她就過世了,小孩依照遺囑送回來由露薏莎撫養。(那個年代年近四十的女性容易死於生產、產後感染與產後併發症,所以梅生產前便預立遺囑,要求若她過世,小孩要送回家鄉給姊姊露薏莎撫養。)在露薏莎過世後,梅的女兒才被送回瑞士讓父親撫養(雖然有傳言稱這是因為小孩的父親想藉此分到一部分露薏莎的遺產)。
Laven
深入了解奧爾科特家以後才會發現,這個正面又積極、頌揚勤勞樸實美德的故事,其真實的樣貌和書裡根本不一樣,反而還更接近鄉土劇。傳說世間的真實都會向鄉土劇的方向收斂,難道是真的嗎?
Laven
一個不學無術不務實事還社交能力低落,卻自認為聰穎非凡只可惜懷才不遇的男性,靠著一張嘴吸引許多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們贊助(愛默生曾寫道:「當他(阿莫斯)寫作時,他所有的才能就離開他了。」),並且和他的仰慕者結了婚、當了父親,從此憑實力禍害全家;一個惑於如簧巧舌與夸夸其談的女性成了母親,從此為了所有人以及嘴砲王老公的麵包疲於奔命,還必須提早訓練女兒們自食其力;女兒們中,一個結婚生子還是躲不開家累,一個因為機運讓才能得以變現被當作搖錢樹,一個被父親理想的生活方式搞壞身體年輕時就死去,最晚出生的一個則因為沒有深受其害被父親當作想望與寄託,得以過著相對無憂無慮的自由生活,離世後又留下嬰兒讓家裡負責扛責任的人們操心。
Laven
於是整件事裡最值得感謝與尊敬的,很可能只有露薏莎以及她的出版商。她的出版商曾對她建議,《小婦人》這本書千萬不可以賣斷,一定要用本數來抽版稅。這位良心業者可能是奧爾科特家最重要的貴人,畢竟當初露薏莎並不認為這本書有能賣的價值。如果沒有這個建議,只怕一家人都會餓死──儘管在她老爸的思想中這說不定也是一種自由。
Laven
回頭再看書裡的許多橋段,格外覺得殘忍又溫柔。我認為《小婦人》書裡,寫得極好的橋段都是姊妹們的互動,因為寫出了真實的人性,其中兩段寫得尤其好,一段是喬與貝絲,一段是喬與艾美。貝絲了解到自己命不久矣,當她看著其他人,比如看著羅禮充滿活力的樣子,內心便會湧起一股對一切「生」的嫉妒,接著她又會因為本性善良,對於自己竟然嫉妒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而愧疚難過,又不忍告訴喬會讓喬更難受而選擇獨自忍耐。這一段想來是露薏莎因為與伊麗莎白長年互相依靠彼此,而替伊麗莎白體味出的痛苦。
yangwl
原來小婦人(日本翻譯為若草四姊妹)在史實是存在的啊...我都以為純粹是虛構人物。
Laven
故事中艾美得到姑媽的喜愛與資助,得以離開家去歐洲追夢,讓喬五味雜陳,恨自己不能討人喜歡,又覺得自己想拋棄家人、想要奪取妹妹擁有的幸運很不應該。現實中,梅則是從根本上和露薏莎有性格與成長經歷的差異(她對父親帶給大家最淒慘的經歷沒什麼記憶),也因此受到的禁錮不深,依然有力氣勇敢飛離,追求想要的自由與藝術。露薏莎對這樣的梅充滿羨慕嫉妒的情緒,但她依然了解梅、支持梅,於是一面努力扛著照顧全家的責任,一面藏起怨憤持續用寫書賺來的錢供給梅,讓梅能完足她的自由與藝術之夢。
Laven
最後來說說喬的頭髮。《小婦人》書中,因為母親去看望父親需要旅費,喬決定賣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美麗鬈髮,換成錢讓母親在路上使用。導覽說,這個橋段很可能來自露薏莎的一段驚魂經歷:某一次露薏莎病重,昏迷了好幾天,當時醫生認為剃掉頭髮可以改善病況,於是就剃光了她的頭髮,露薏莎醒來時才赫然發現自己竟然沒有頭髮了。導覽說這真可怕,我卻覺得露薏莎的廢物老爸才是最可怕的,偏偏導覽對阿莫斯支持女兒寫作稱頌不絕,還說了她爸的小故事。據說阿莫斯常常坐在路邊的樹下,邀請路過的人停下來吃蘋果、聊聊天。導覽說:「現代人迷失在數位世界,都已失去這種單純互動的能力了!」我心想,那是因為阿莫斯根本不養家,才會有嘴砲的餘裕。雖說「他不養家」和「他只有一張嘴」這兩件事,嚴格說來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還真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循環無限令我迷惘。
Laven
yangwl : 角色不算是真實存在,但是是有真實人物當原型參考寫出來的,所以也不算純屬虛構。
Laven
各位如果不是非常有興趣,建議不要去找露薏莎她爸阿莫斯的資料。真的,看過以後,保證你可以把羅禮和喬cp破滅的難過──如果你有的話──完全忘光,但是從此都會記得那裡有一個禍害全家的廢物老爸了。慎之慎之,不知道那位老爸是不是也愛穿高腰褲。(咦)
秀樹,自封跨運藍鑽講師
這噗寫太好了,我好愛!!!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