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parity@創作mod
ಠ_ಠ - 鼓勵作者們不要因為評論少而氣餒,讀者就像蟑螂,當你在明處發現了兩個,說明暗處已經有很多了
喜歡寫文字或讀文字的人,個性之中應該都有纖細敏感的部分
這個部分如果不小心被撬到,其實會不太舒服
(摸木頭然後稍微刺到木屑的感覺!)

每個人從刺激之中恢復所需的時間跟能量又不太一樣
(當然跟什麼時候讀到、當下的際遇情緒、甚至身體的狀態都有關係)
所以很可以理解「讀了,可是不想留言」
其實更多應該是「讀了,可是不知道怎麼留言」XDD

只是要說大家如果有留言我都很開心地在讀,不管是噗浪還是YT的影片底下
因為時差,我比較難第一時間回應留言,通常會等午休時間一起來回
或是等下班,剛好是台灣白天的時候,才比較有機會互動到XD
Uniparity@創作mod
比起文字我個人比較敏感的是聲音,可能因為我是做音樂的?
基於這個理由我盡量不聽中文的「聲音論述」:Podcast、新聞畫面、訪談影像、中文論述型YT等等
如果有文字我會選擇看文字,如果有字幕我就靜音看,沒有的話⋯⋯就算了XD
外文相較之下,我感覺離自己比較遠,所以聽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消耗
Uniparity@創作mod
文字創作真的是很難回應的形式,通常圖像、影片、音樂作品會先瞄準一個官能性的目標(換言之,情緒基調)
回應也大多圍繞在這個情緒目標上
(像是發色圖然後下面得到一串大爆射表符,這個情緒基調就定位成功了)

文字中的情緒基調常常比較曖昧內斂
相對地自己身為讀者,回應的感言是不是也要如此曖昧內斂⋯⋯?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要求跟想留言和作者交流的衝動有點牴觸XDD
Uniparity@創作mod
另外就是,在噗浪這種同好創作圈為主體的環境,文字創作者常常在作品中演繹自己的想法,甚至生命經驗
這種前提下,當作者把作品發出來,本身的心理狀態會比較脆弱

縱然我們說很多經典模仿的方法、文學分析、故事結構方法論之類的,這些都僅是骨幹,作品本身的肉還是要靠作者去填滿。和這些血肉(?)保持距離,對於創作者初期來說很難做到
所以大家才會說自己生作品是在生孩子
但我現在已經進展到覺得自己發作品是光明正大在精神污染別人(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