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言葉]歷史上的亞洲,並不是一個平面,而是由數個中心—周邊關係所複合地構成的,並在新加坡、麻六甲、琉球、香港交叉。

—《海的亞細亞》濱下武志

言葉 Book Hist
DarkAsk
《海的亞細亞:濱下武志跳脫陸地中心的史學視野,海洋如何奠定亞洲的貿易、移民、世界觀和國際秩序》濱下武志

就如作者濱下武志老師所說,這本書「對於同時代圖像的檢討,與其說是提出結論性的命題,毋寧說是方向提示;與其說是使問題收斂,毋寧說是將問題本身所具有的變化與擺幅,包含趨近同時代人的問題認識,而使其自己顯示」。

因此,難以將宏觀的書中概念簡單地陳述心得或感想,亦無法以節錄書中隻言片語來傳達內容。

僅以字句留以紀之,以維持腦中讀後所留概念。
DarkAsk
過去朝貢貿易是連結亞洲各地域的道路。以東亞地域為中心,通過東中國海、南中國海連結東南亞,經由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達於南亞地域。甚至,與伊斯蘭地域圈的交易也透過朝貢貿易的框架來進行。在朝貢貿易的名義下,交易可以有免稅特權,以仰慕中華皇帝威德的形式,「自由地」進行交易。

海的亞細亞

海域既是朝貢圈,也是交易圈。更一般地說,也是人群移動的移民圈。

日本常以漂流故事等來談海洋的無秩序性,或是離開陸地之恐懼。實際上,即使成了漂流民,若是能被發現,亦可以沿著朝貢路徑、由對造國家負擔經費而被送回本國。

另外,九州沿岸一帶相當常見的是,沿海走私貿易船利用這種制度,在接近海岸處故意失事,主張自己是漂流船,而後趁官員抵達前迅速完成交易。
DarkAsk
https://images.plurk.com/7vE22wozj36KipQILVysJX.jpg https://images.plurk.com/7Cb9LSv6EYJqeMCJkuMiPh.jpg

亞洲海域的交錯(十七至十九世紀)
透過沿海、環海、連接海洋的組合,以及三者彼此的相互關係,在海域中形成固有的交易、移民圈。
DarkAsk
歐亞大陸東岸部的海域,由北到南呈現出緩和S字形的線型連續排列,形成大陸部、半島部及島嶼部輪廓的海域連鎖,這是亞洲在歷史上以亞洲地政空間登上舞台的前提。

這些大陸部與半島部、島嶼部由海域相連結。半島部與島嶼部的特徵是,它與大陸部十分接近而受到大陸部(中國)的影響,但同時又維持相當距離而不被同化。

也就是說,亞洲的海域像這樣讓不同的地域保有個別的獨特性,但也以中國為中心,形成一種鬆散的文化、政治、經濟的統合,以及地域與海域的相互關連。這在歷史上的特徵是以中國為中心,形成跨越東亞與東南亞區域的華夷秩序與朝貢貿易關係。

這種沿海、環海之上,歷史上出現了在總體意義上更為重要的,或作為海洋與海洋之網絡中繼地的交易都市。
DarkAsk
不過還是簡單地寫下幾句介紹。

就如同中文書名副標所述,本書是自三套叢書中選錄濱下武志老師所撰寫之主題文章集結而成,過去許多都是大陸、西洋觀點來紀錄、分析歷史,然而如果跳脫陸地中心史觀,而是以「海域」角度來研讀亞洲的貿易、移民等,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看法。

但必須要提醒的是,本書堅硬難啃且艱澀,不是那種可以輕鬆吸收的科普書籍,加上內容是以概念為主,引導讀者打破固有的大陸史觀,重新建構以海洋主要角度的思考模型,沒有那種看了幾段「新知」就能拿出來賣弄雜學的狀況。
DarkAsk
即使是翻譯者之一,也是其學生吳密察,在書前的導讀中也這麼寫著:「老師的文字真不好讀!文章總是「太濃」、句子總是「太長」、傳達的概念總是「太多、太豐富」,而且喜歡模式化、抽象化地談問題。平常讀起來就沉悶難解,如今要翻譯成中文,就更是「折磨人」了。

因此,不是一本很推薦閱讀的書,讀起來不會是愉快順暢的,往往腦袋中會變成一團漿糊,要睡過一晚理清後才好繼續,請抱著覺悟才去翻開。

按: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nooorman
這本書很棒
DarkAsk
nooorman : 好像不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回覆,感覺我們閱讀的同調性很高?
nooorman
對耶,我很愛歷史著作,因為自己本身也是做史學研究,然後最近都在讀日本史、神道教史、日本學科普類的書籍
Ἐσκός@貓咪大戰車
這是集中在17-19世紀還是也有10-17世紀的部分
對前面一點的時間比較有興趣
DarkAsk
nooorman : 歷史我倒是讀的不多,只能說沾點醬油,比較多的是廣範圍的比較神話學、民俗學等方面,神道教史等只是順便路過這樣。其他讀的還有吃的。
DarkAsk
Ἐσκός@貓咪大戰車 : 這本的論述內容主要集中在清朝近代前後。

更早的時期應該有其他書,但是要找一下⋯。
chopin150
Ἐσκός@貓咪大戰車 : 小島毅、 羽田正的《從海洋看歷史(海から見た歴史 東アジア海域に漕ぎだす1)》有從 1250 講述到 1800 年,比較可惜的是臺灣只代理了第一部。
Ἐσκός@貓咪大戰車
感謝 雖然日文沒翻譯代理的話我應該看不了
DarkAsk
上面講到「銀的時代」,在《海的亞細亞》第七章「通貨之區域性與金融市場之多重性」中,討論了十九世紀後半到二十世紀的亞洲貿易,並提出許多細節,如各通商口岸通貨圈的匯兌關係、僑匯網絡等等,對於有涉及相關研究的人來說,內容相當精采。
DarkAsk
不過全書中我覺得最值得思考的是關於「華夷變態」的討論,尤其是對於國家的主體性自我認知來說。

第一章「從亞洲思考」:「華夷變態」—地域的動力(p.94)
第二章「東亞所見之華夷秩序」:結語—華夷變態、東亞史的動力學(p.114)
有時朝貢國批判中國的中華,並且將「華」奪取過來,使向來的華夷關係逆轉或產生變化。這就是所謂的「華夷變態」(這個詞是來自林春勝、林信篤編輯的《華夷變態》一書,該書是將江戶時代對航行至長崎的唐船問訊調査書編輯而成,其中用此詞語來形容明清交替)。
華夷変態 - Wikipedia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