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28. 雜噗筆記 雜噗筆記 書籍感想
<觀鳥大年:飆鳥活動=一種極限運動?誰能料想到賞鳥能夠如此殘酷又有趣!>
觀鳥大年:飆鳥活動=一種極限運動?誰能料想到賞鳥能夠如此殘酷又有趣!

By Mark Obmascik/譯:張穎綺
=========≠=========
紀實文學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觀鳥大年>敘述北美區域每年會在鳥迷間發起的比賽,即「追尋鳥」這件事。這類比賽有些是區域性,有些則規模龐大。對於對「追鳥」文化陌生的人而言,這種比賽可能很小眾,甚至有點次文化,但對喜歡鳥兒的觀鳥人士來說,它是某種野心跟著迷的壓力解放。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觀鳥大年由美國觀鳥協會舉辦,比賽內容為,看誰一年內在北美地區看到最多鳥。

這個比賽,是北美地區最大規模的賽事,規則很簡單:

找到鳥,紀錄下鳥種(不包含被人類圈養的種類)。如果有相機跟人證(一起來見證鳥的其他參賽者),就更棒了。

書寫鳥類的紀錄將成為排名第成績標準,雖然有人質疑作假的漏洞存在,但是一般鳥迷秉持尊嚴互相相信對方紀錄下來的真實。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為了打破紀錄,新年第一天就看遍40種以上的鳥,大有人在。只要在比賽內看過的鳥,一年之內就不用再紀錄了。

為了追求遷徙的鳥種,鳥迷訂閱北美鳥網跟地區人士的線報,也會訂閱雜誌,並且乘車在沙漠,租船在海上,為的就是目睹比別人更稀有度鳥種。在原產鳥種跟遷徙鳥種都看遍的情況下,鳥迷之間需要靠所謂的「迷鳥」(偏離遷徙航線的迷路鳥種)、稀有鳥種,來將比起伯仲之間的分數拉開距離。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這就像一個地下活動,沒有獎金,有人為了追鳥妻離子散,有人為了旅途散盡家產,但都是為了奪得美國觀鳥協會最終公布的第一名單。

這,就是觀鳥大年為人帶來的故事,讓你認識鳥迷,認識賞鳥的瘋狂,讓你知曉一種潛藏在人類皮囊下,追尋羽毛的野性迷戀。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本書介紹1998年,為北美觀鳥紀錄帶來最高巔峰的三位競爭者,山迪•柯米多、艾爾•拉凡登、葛雷格•米勒三人一整年的觀鳥歷程。

藉由當時的安檢程序的簡易,史上最強聖嬰現象,阿圖島之旅(險惡又帶來奇蹟的觀鳥必經之地)的三種結合,這三位帶來了一年700種以上的觀鳥紀錄,締造難以抹去的傲人成績。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柯米多是個有點小器、刁鑽,具備偏執性格的追鳥狂人;拉凡登熱情活力,以高齡的年齡享受看鳥的退休生活;而米勒,是個被債務壓垮,需要不斷加班超時工作的工程師。

這三人不論境遇,經濟狀況都明顯地有所差異,唯一相似的點除了觀鳥的熱情,便是在競逐觀鳥的過程中,彼此帶有溫度又保持敬重的競爭姿態。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當我看見柯米多鼓勵自己不喜歡的觀鳥人士持續前進,保持病痛看到那隻千里迢迢趕來觀賞的好鳥,卻又在對方看完後,心滿意足地拋下對手,不禁覺得這個人很有趣。

柯米多明顯地喜歡攀比,但又在看鳥上喜愛跟人分享(但他必須先比對方看見那隻鳥),他具備強大的熱情,甚至偏執賞鳥到前往一些離譜的地區,使得本書敘述柯米多的文字看起來更像一場小型冒險。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拉凡登是另一個反面,他帶來的觀鳥視角一直是溫和的,甚至能在他的篇章裡,讀到他如何在家庭跟賞鳥之間取得平衡。拉凡登當然也有觀鳥的狂熱,但他也是三人中,最早開始審思觀鳥狂熱深度問題的人物。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米勒則可以說,在經濟狀況上是另外兩人的反面。與柯米多的偏執不同,觀鳥的熱情促使他在金錢與工作壓力中殺出一條通往自然的血路。

他的敘述文字帶有一點稚嫩的盲從,甚至有點茫然的迷失,但是他也是三人中,最容易滿足在賞鳥活動中的人物,無須煩惱其他事物,對於不想理會現實壓力的米勒,賞鳥可能在另一個方面有讓他上癮的原因。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整體而言,我認為這本書當作輕鬆小品閱讀還不錯。

<觀鳥大年>的敘述比較流水帳,但是因為它是記錄文學,而且使用輕快簡易的文筆,所以在整體閱讀上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無法從這本書中對於人物、地景有太多了解,雖然書中提供了許多資訊,卻沒有任何一項有更多的細節的描繪。

所以建議,如果是想要認識觀鳥人士的心理層面,或是某個鳥類棲地的想像摹寫,這本書便無法滿足這些渴望。

整體而言,這是本適合休息閱讀的書籍,認識羽毛的追尋者,認識人類追獵習性的歷史演變。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說完了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最近在看這本書,以前就有在圖書館看到,終於讀了以後,算是認識了另一個從不知道的世界
麻 雀
好酷的賞鳥王比賽!
紐碼Нюма佩脫拉克104
我也想參加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紐碼Нюма佩脫拉克104 : 可是紐碼,你得先學會辨認鳥種,不然一群鳥出來,你就只能紀錄到一種鳥而已了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麻 雀 : 這應該算是另類的賞鳥活動。看書中說,歐洲地區的觀鳥更早發展起來 其實有這類興趣的人數相當龐大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發現錯字:

「比起」伯仲之間=彼此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