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萬格與你度過深冬
讀嘛讀嘛 講座紀錄
獨書祭 對談 ✧ 最終回
https://images.plurk.com/60DpeBy0iJ0X0v0cDElSNb.jpg
第一次開書店 / 出版社就 〇〇
劉虹風(小小書房 / 小寫出版總編) x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https://images.plurk.com/1lsUWm4sR4EjmnCuuqJDHA.jpg
第一次開獨立出版社、獨立書店真的就能〇〇嗎?
兩位身兼獨立出版、開過獨立書店的講者,談談這些「第一次」裡的辛酸血淚,也將釋出今年(2023年)產業內的重要小說──吳明益的《 海風酒店 》在獨立出版、獨立書店掀起的波瀾和觀察。
斯塔萬格與你度過深冬
小小書房 目前搬過三次家,每次搬家過程會設定什麼目標嗎?例如,搬家前思考需要改善,然後在新地點執行?

虹風:第一間店在交通要道,讀者開車經過很少下車停留,「下次再來」不知何年何月。2008年景氣不好,二選一搬家或收起來。第二間店是兵家必爭之地,離家又近,後來是因為要都更才搬到現在的地方。
斯塔萬格與你度過深冬
https://images.plurk.com/72CpnrS9cH916JUuJDc7HC.jpg

在這段過程中,我寫了《開店指「難」》,深深感受地點才是王道,書店選址不能選店租太貴的,不然毛利和成本負擔不起。舉例來說,開在大馬路是不可能的,反之開在捷運附近轉角的小巷弄,租金結構就大不同了。

在偏鄉買書會有目的性,不會在乎車程;對都市人來說書店選擇多,相對會選便利性高的。再來屋況得搬進去才知道,房東很少會事先告知。
斯塔萬格與你度過深冬

☛ 想問夏民為什麼一開始做出版,到後來會想開書店?
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思維,書店必須在第一線面對讀者、折扣問題、退訂等生意問題,和出版社不太一樣啊!

夏:開書店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挫敗,但剛剛有看到「 讀字書店 」的常客,所以這算另一個收穫。

做出版到現在約十三年了,開書店是在中途一直想做的事情,當時累積不少閱讀資源和認識的朋友,可以邀請來書店分享。又當時桃園缺乏推廣閱讀的窗口,但認真經營兩年後鎩羽而歸。書店搬到台北後,我們減少舉辦活動,成為安靜的存在。可惜遇到疫情,收入來源失去三分之二,無奈之下只好收掉。
斯塔萬格與你度過深冬
更多請點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