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φ(°-° 】朗樂
#FB版面上的 #日常廢洗澡時在想今年的生活型態,放了不少時間在跟台上;中文的部分沒有實質獲得到什麼 (eg. 開始常交流的人),跟看YT差不多;英文台聽多了倒是思考後的輸出會嘗試用一點英文,但要變強還是得靠字彙累積。想到社交成本的問題,差距越大的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愈高,包含了外貌、興趣熟練度、生活圈重疊累積值、行為模式差異等,想了想根本付不出來,當這個這平台全消失後,有第二管道聯繫的人沒幾個,有互動到就是單純最初始的緣分。其實這次遊行後記憶點最大的,是收到了一個在同志遊行中理應上很容易取得的擁抱,那應該是整個下午焦慮感最低、最不用動腦筋的時刻了,不用去想對方的意思是什麼、該互動嗎。我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