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京都的櫻花,與紐約的櫻花,有什麼不同?是品種不同? 或氣候與地理造就植株的存續及展現的差異?或是 #民族視角的不同? 京都文化的美學視角,在規劃城市空間與植株所占角色的視角,與紐約的文化美學不同?因此我們到京都賞花,是看花? 還是看京都的文化視角?如果是那棵種在京都的櫻花,那麼確實要身臨京都才能觸及花體;如果是要體驗京都的美學視角,自從照相機發明,一路以來升級為錄影機,再到網路世界的萬物相連。京都的文化美學,會不會其實和梵谷一樣,其實是透過 #在其中度過一段時間_讓自己的視角發生變化 ? 而這個「其中」不必然是京都這個地理空間,而是「京都的美學」。而看的目的是看? 還是 #轉換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