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
讀嘛讀嘛 版權 吳曉樂 譚光磊 台灣出版民間真相與正解促進會
現場》我的輸出不是DPS,我的輸出是版權:版權經紀人譚光磊談台灣文學版權代理講座側記 | Openboo...
撰文|魏芳妤(政大台文所研究生)
攝影|洪沛澤

為了撥開台灣出版品外譯機制的層層迷霧,也為神祕的版權代理行業解密, 現流冊店舉辦「台灣出版民間真相與正解促進會」講座系列第6場,邀請作家吳曉樂主持、資深圖書版權經紀人譚光磊主講,帶領大家從版權代理產業開始,瞭解當前國內外版權市場狀況與趨勢,以及台灣作品在國際的未來。

活動一開始,譚光磊解釋「版權」詞源:「以前印刷是製版,所以出版社擁有的是那個『版』。所以說盜版,是在捍衛製版的權利,後來出版界大家都講『版權』。」作為業界流通的術語,「版權」一詞其實並不存在於法律中,正式名稱其實是「著作權」。
openbook
1992年,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姍姍來遲地頒布。六一二大限後,台灣大量盜版書在期限內被傾銷或銷毀。台灣社會對於版權觀念修正後,開始日漸茁壯健全,不過,還是免不了經歷陣痛期。
「我1998年念大學那段期間,台灣的翻譯小說很少。大家習慣不用授權就可以出版。突然變成要授權,多了一個成本,那些很厚的(翻譯)書大家就都不想做。」當時就台大讀外文系的譚光磊敏銳觀察到,有些書在國外出版後,台灣出版社對昂貴的版權費感到退縮,竟曾出現5、6年都沒有繁體中文譯本的「翻譯書真空期」異象。
openbook
於此同時,因譚光磊自身對於奇幻文學、電玩的熱愛,加上優秀的外語能力,吸引了各家出版社前來與他展開翻譯、評書、選書等合作。不過,一直到譚光磊在美國科幻雜誌《軌跡》(Locus)首次讀到作家經紀人(agent)的相關資訊,被這門神祕的行業深深吸引,日後才誤打誤撞的踏上了版權代理之路。
openbook
談到台灣的版權代理,譚光磊坦白,其實大部份都是將外文書引進到台灣書市。「什麼樣的書會賣呢?告訴你,8個字——升官發財身體健康。」現場哄堂大笑。

現實是,翻譯書籍長期在台灣出版市場的市占率居高不下,外文書輸入台灣總有讀者支持,出版後亦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然而,若從台灣作品版權輸出的角度來看,則是另一回事。譚光磊比較版權輸入與輸出在台灣的截然景況,形容兩者之間存在著「地位的懸殊」,「完全不一樣」。強勢洶湧的外譯作品如大軍壓境,時常輾壓了本地作家的市場生存空間。
openbook
譚光磊笑道:「那時常會懷疑我的工作是不是在『助紂為虐』? 開始想做版權輸出,也是有點『贖罪』的心情,覺得應該來為本地作家做點事。」
openbook
對台灣作家來說,外譯機制不透明的情況下,對於自己的作品能否在國際版權市場中受到青睞,內心總不免忐忑。吳曉樂分享,每當自己的作品有幸被國外出版社選中、外譯出版時,內心尷尬小劇場便會上演:「你不曉得這可否列在人生成就裡——這是個人努力取得的成就,還是僅只是運氣?」

版權推廣、把台灣作品推向國際,實際上該如何漂亮執行?
吳曉樂嚴肅地說道,「串流平台的出現,所謂內容,已澈底進入國際競爭時期了,品質穩定,且可以跟各國優秀文本一較高下的內容,仍很有限。不僅台灣,我相信全世界的創作者都在煩惱這件事。」

吳曉樂認為, 故事內容應該是台灣創作者應優先看重的任務與戰場。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