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0:29 AM
3
1
回覆讀者留言,先謝謝您喜歡🥹,收在下面。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0:34 AM
Tue, Nov 14, 2023 10:39 AM
讀者在最後的許願題裡提到倉松《修行》下篇的狀況所以在這裡回覆,其實我有寫下篇,可是寫到一萬字左右的時候發現節奏拖沓也不知所云,照那個狀態寫下去再給一萬字應該也寫不完/寫不好,現階段的下篇實際上是被我棄稿的狀態。
目前的寫作重心還是放在長篇《遷徙》上面、如果有想到更好的寫法我會把下篇寫完的,很抱歉給了一個飄渺的回答,但我不願深陷明知不好卻又要硬上的情境裡,目前真的只能這樣,非常感謝您喜歡《修行》,也很抱歉我這麼任性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0:38 AM
另外也提到了上圖的內容,說真的我也不算有名的寫手,很多時候連自己的東西在這個圈子裡到底算不算好都不確定、畢竟收到的喜歡和轉發數都很現實XD,所以這部分請權當我的心得分享吧、我慢慢寫,中間可能會吃飯暫離就是了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0:48 AM
Tue, Nov 14, 2023 10:50 AM
我其實不確定所謂的「寫作練習」具體來說是什麼,畢竟我非本科出生、會寫純粹是興趣+我想看。如果是指大學以前的作文練習的話那其實和現在的寫作脫鉤太久了,就算把那一套放到現在的寫作裡來練習我也不覺得會有效果就是。畢竟厲害的寫手在文章上是「看得出作者本人的特色」,而不是「能把某一套公式發揮得很熟練」,儘管寫到一定的時間有一定的經驗之後「風格」就會看起來有「公式」的感覺,所以我比較會注意這個部分,倒也不會為了要寫作去特別做什麼練習、畢竟我也沒有要投稿或參加比賽,但如果是要參加文學獎之類的比賽的話、就我所知確實是有方法可以練習的。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2:24 PM
但我確實因為過往但緣分有上過幾堂教人怎麼「閱讀」的課程,用比較學術的講法的話大概就像「文本分析」那樣吧,回頭來看真正對我有影響的其實是這個部分,當我對閱讀作品的方法有了結構性的了解以後讓我能跟準確的找到一篇作品好在哪裡與哪裡優秀,如果想要了解這部分的話現有的資源可以去找朱宥勳的影片來看、個人覺得算是淺顯易懂、也可以試著用他的方式來讀讀看文章,應該能比較出和單純閱讀文字的差別,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其實蠻可觀的、那就像在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一樣。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2:43 PM
所以比起練習寫作、我覺得無形中練習到的其實是分析作品的方法。我可以接著回答最後「平常會看哪些作家的書?」這題。
如果是為了練習寫好文章而去鎖定作家的話我其實是開不出作家的,因為閱讀對我來說是從小喜好的養成其實不帶有目的性,當然會在想要寫某些題材的時候特別去找那方面的文學作品來看,但這種作法比較像在幫之後的資料搜集找方向,而不是那種「因為他寫得很好所以我要拿來參考和練習」的心情。
但如前所述、我覺得想要寫作勢必要幫自己累積「資料」的。既然是「資料」那下轄的分支就包羅萬象了,不僅限於文學的部分、個領域的文字甚至跨領域的各種媒介都可以算在廣義的閱讀裡,畢竟現在找資料的資源比以前要多元,書本之外還有漫畫、動畫、電影、電視劇⋯⋯等,我自己會習慣看到自己覺得有趣或厲害的表現手法就多看一眼或簡單紀錄的習慣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2:45 PM
這應該也算一種文本分析吧XD 雖然不到學院或專業的要求和水準、但試著有系統和調理的交出來你覺得一件作品好在哪裡,其實也可以在之後寫作的時候找到參照、不管是設定還是敘述或表現手法方面。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2:51 PM
Tue, Nov 14, 2023 12:51 PM
當然實際要寫的時候還是會出現短期裡目的導向的閱讀,比方說我想要寫一部和19世紀甜點有關的小說,那就會從設定的方向裡面掐出關鍵字去找資料,範圍同理不限於工具書、也有可能包含當時的文學作品、畫作、描寫那個年代的電影或其他媒介,但這已經是比較後面的階段了。
相對於這種務實的資料收集,如果是以讓人覺得「寫得好棒」、「好喜歡筆下的畫面感」、「氣氛好好」這種會讓作者聽過以後飄上雲端的讚美,其實我覺得就是那種無目的地、海選甚至亂槍打鳥的閱讀,不是預設「因為誰寫得好所以去讀他的作品」,而是不預設任何前提的去儘可能接觸所有你可以入手的資源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2:57 PM
Tue, Nov 14, 2023 12:59 PM
這其實沒有捷徑、就跟背單字一樣智能一磚一瓦的疊,所以逛書店對我來說很重要,實際去書店接觸每一本吸引你的書籍、覺得有興趣就買或者去圖書館借然後看,數量累積起來自然可以歸納出「你喜歡的作家」、「你覺得寫得很好的作家」、「很有特色的作家」等各種分類,看起來都是在誇讚的形容其實做出細微的分別時某方面也表示你對文字的敏銳度增加了,這樣下筆寫作的話一定也會比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豐沛吧。我自己在開始寫灌籃以前大約有一年多的寫作空窗,沒有想寫的東西所以把時間都拿去看書,再提筆時確實有感覺到那麼一點不一樣,雖然那不一定會反饋在讀者的反應上就是了、有些影響其實發揮在很細緻的地方、有時候連作者自己都沒感覺(
清月🗿
@hod30425
Tue, Nov 14, 2023 1:05 PM
先寫到這裡吧、如果有想到其他可以補充的再放上來,希望有回答到你。以及我一直覺得比起寫作更重要的還是閱讀,再怎麼想寫沒有最基礎的資料也寫不出來,所以還是從看書開始吧、看多了就會想寫,寫下去然後發表出來,讀者也會給出各種形式的反饋的、大概4醬
載入新的回覆
目前的寫作重心還是放在長篇《遷徙》上面、如果有想到更好的寫法我會把下篇寫完的,很抱歉給了一個飄渺的回答,但我不願深陷明知不好卻又要硬上的情境裡,目前真的只能這樣,非常感謝您喜歡《修行》,也很抱歉我這麼任性
另外也提到了上圖的內容,說真的我也不算有名的寫手,很多時候連自己的東西在這個圈子裡到底算不算好都不確定、畢竟收到的喜歡和轉發數都很現實XD,所以這部分請權當我的心得分享吧、我慢慢寫,中間可能會吃飯暫離就是了
如果是為了練習寫好文章而去鎖定作家的話我其實是開不出作家的,因為閱讀對我來說是從小喜好的養成其實不帶有目的性,當然會在想要寫某些題材的時候特別去找那方面的文學作品來看,但這種作法比較像在幫之後的資料搜集找方向,而不是那種「因為他寫得很好所以我要拿來參考和練習」的心情。
但如前所述、我覺得想要寫作勢必要幫自己累積「資料」的。既然是「資料」那下轄的分支就包羅萬象了,不僅限於文學的部分、個領域的文字甚至跨領域的各種媒介都可以算在廣義的閱讀裡,畢竟現在找資料的資源比以前要多元,書本之外還有漫畫、動畫、電影、電視劇⋯⋯等,我自己會習慣看到自己覺得有趣或厲害的表現手法就多看一眼或簡單紀錄的習慣
相對於這種務實的資料收集,如果是以讓人覺得「寫得好棒」、「好喜歡筆下的畫面感」、「氣氛好好」這種會讓作者聽過以後飄上雲端的讚美,其實我覺得就是那種無目的地、海選甚至亂槍打鳥的閱讀,不是預設「因為誰寫得好所以去讀他的作品」,而是不預設任何前提的去儘可能接觸所有你可以入手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