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21 AM
1
覺得「員工請一個月假就不要用」的言論
其實很精準迎合到本島內許多族群的想法
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22 AM
就是普遍存在的小企業,傳產或是個人小型事業中的老闆或主管,甚至是很為經營者著想的奴性員工,應該也都是這種想法
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27 AM
因為本島職場環境真的不愛讓勞工們有備載空間,照理說健康的情形是:
每個員工的工作承載比例是60~70%,最多就是80%,剩下的是在特殊狀況下(例如員工請假)、或是緊急時加重才會
例外
讓員工承載到100%,而且這種緊急情形不會持續太久,如果常常有超載的情形就應該補人力
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36 AM
Wed, Oct 18, 2023 8:19 AM
然而實務上是一開始就讓員工負載到100%工作量,完全不留任何彈性空間,甚至於在有人離職或請假時,讓員工負擔到120%,並且在120%的狀況下如果沒有人離職,很大機率會不請新人力就讓這情況持續
簡單來說就是多數職場上的loading一直都很病態
尤其是在加班費不落實、責任制和人力供需失衡的職場更是如此
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38 AM
Tue, Oct 17, 2023 2:39 AM
所以照這些企業主的思考脈絡走,他們很直覺的就認為「不是100%工作量的員工」是不必要的,因為「讓其他員工超載就可以分擔的工作量」沒有多請人力的必要性,資方能省就省
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42 AM
這也是職場上產假和育嬰假不被接受的原因,我覺得根本問題比較像是工作量本身就不合理,進而導致育齡婦女和育兒家長無法在這類的職場生存,甚至於職場上的同僚較容易因此產生排斥心理
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46 AM
這類的資方常常會有人說,人力成本昂貴所以無法負擔
但實際上以我處理過的勞資爭議而言,最後常會發現資方根本不是付不出來,因為如果能有這樣業績的工作量,所產生的利潤通常也足以負擔勞工成本,只是因為過往勞力密集的產業太習慣節省人力成本、而且曾經有人力供大於需的情形,才會讓資方依然想用這種方式
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48 AM
當然目前的勞資市場已經不是這樣了,這些人甚至會因為這樣的環境變遷,開始整天說著「台灣太保護勞工」、「勞工難伺候」,而不會想到這才是相對比較健康的工作環境
Uranus
@aether3627
Tue, Oct 17, 2023 2:48 AM
柯文哲這番言論,就是講給館長這類的小型企業主聽的
Ω亨利
@teacher1065
Tue, Oct 17, 2023 10:41 PM
覺得很中肯,台廠真的很喜歡把100%或是125%的工作量當成常態。我想中國大概更嚴重吧,反正做不下去或是真的累死了,還是會有便宜的人力頂上來。
Uranus
@aether3627
Thu, Oct 19, 2023 9:50 AM
Ω亨利
:
就很不合理,而且為了不讓工作超量而要多請員工的企業,也很明顯流動率較低,從而長期能夠發展壯大,到現在還在搞人力耗損這套的公司就是永遠都發展不起來
載入新的回覆
覺得「員工請一個月假就不要用」的言論
其實很精準迎合到本島內許多族群的想法
每個員工的工作承載比例是60~70%,最多就是80%,剩下的是在特殊狀況下(例如員工請假)、或是緊急時加重才會例外讓員工承載到100%,而且這種緊急情形不會持續太久,如果常常有超載的情形就應該補人力
簡單來說就是多數職場上的loading一直都很病態
尤其是在加班費不落實、責任制和人力供需失衡的職場更是如此
但實際上以我處理過的勞資爭議而言,最後常會發現資方根本不是付不出來,因為如果能有這樣業績的工作量,所產生的利潤通常也足以負擔勞工成本,只是因為過往勞力密集的產業太習慣節省人力成本、而且曾經有人力供大於需的情形,才會讓資方依然想用這種方式
就很不合理,而且為了不讓工作超量而要多請員工的企業,也很明顯流動率較低,從而長期能夠發展壯大,到現在還在搞人力耗損這套的公司就是永遠都發展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