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犬
[電影]堆疊算計的惡意,與莫名直覺的善意。
牛頭犬的資料庫
牛頭犬
《蒼鷺與少年》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heart)(heart)(heart_beat)
牛頭犬
宮崎駿在自己幻想世界中再造的「神曲」與「理想國」
牛頭犬
宮崎駿在《蒼鷺與少年》中創造了一個與醜惡殘酷現實(太平洋戰爭末期)相平行的幻想世界,苦海無涯的地下世界、盤旋如迷宮的高塔、廣闊又虛空的最上層宮殿,讓人偶然不禁會聯想到但丁「神曲」Divina Commedia裡的地獄、淨界與天堂;而擘建這個世界的曾舅公像是個知識量與品德極高的哲人王,熱血氣盛的鸚鵡們像是駐守高塔世界的衛士,而死生循環、沒有出路的鵜鶘(或許還有海上飄泊的幽靈們)則是無知庸碌的大眾,或許也可以讓人稍稍聯想起柏拉圖「理想國」Res publica 中理想的政治體制。無論做為現實的歸途或是對照,那個幻想的世界似乎並不怎麼令人嚮往,美麗之外,同樣有教人生厭、疑惑、難堪、反感的醜惡,逃脫也不見得找得到美善之境,創作者或許是想這麼說。
牛頭犬
而這個幻想的世界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做為少年真人從挫敗現實中得以逃脫的夢境,少年的挫敗來自於空襲火災中喪生的母親、持續在戰爭中獲利的父親、變成了繼母且即將生子的阿姨,以及遷居鄉下後與同學衝突而試圖嫁禍的自己。
牛頭犬
在那個夢境中,被火吞噬的母親,化成了浴火而生、以火救苦的女孩,也是帶領他到達最高殿堂的貝德麗采,最後更奮不顧身地投向她的使命(生下少年自己)。而原本是取代再取代的繼母/阿姨(她取代了母親、腹中的孩子取代他),變成他必須前往那另一個世界救援的對象,為的是父親的愛,在這裡,他從一個脆弱焦慮的被保護著、被取代者,翻轉變成為勇敢無私的主人翁。這是夢境的功能與意義,真實生活中的缺憾、畏懼、渴求、罪愆,在潛意識創造的世界中,可以得到填補、轉化、滿足與撫慰。
牛頭犬
另一個在夢境中必須得到救贖的,是少年所面對的內在之惡,因此,帶領他進入這個異世界的維吉爾:蒼鷺,代表的自私與謊言,便可以說是少年他自己的分身,甚至延伸來看,掌握著知識與權力卻無視苦痛的曾舅公,代表著傲慢,或是背後隱藏著暴力(他的工作)與貪婪(發戰爭財和情慾上)弱點的父親(少年口中不時提及),也都可以是少年的另外一面。就如同但丁為了逃脫森林裡豹、獅與狼(各代表貪婪、暴力與淫慾)的阻撓而進入了地獄、淨界與天堂,少年也為了生命之惡而沈入幻境,試圖理解如何而來,又該如何去對抗。
牛頭犬
影片最後少年來到最頂上的宮殿,被提醒著路上的石頭不可以撿,因為那都是惡意的石頭,少有的良善之石則被曾舅公取來,做為支撐這幻境空間的危疑基石。惡意的石頭可以堆疊成廣闊的道路,而善意的石頭卻稍一不慎,就會危及整個世界。惡意是不斷權衡算計的,來自於自己的偏見、恐懼、憤怒、渴求、貪念...以及源於與他人種種歷史、記憶和印象的敵對,既粗糙扎手,又尖銳有力(像是少年自傷頭部的石塊);而善意則往往是未經思考的(特別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裡),來自於純粹直覺的觸發,沒有對價、沒有憧憬、沒有自我感覺良好,只是莫名覺得該怎麼做罷了(電影中的女性似乎都是)。
牛頭犬
只要人還有在思考:我是誰?我要什麼?什麼比較好?怎樣比較有利?這世界便只能由惡意的石頭搭建,世間的戰火則永遠不可能消失。而唯一能支撐著不讓這一切崩垮瓦解的幾何之石,就是像前後兩次出面擊退鵜鶘們的霧子與火美,或是不畏困難危險執意要救出阿姨的少年,或是已經預知結局卻仍堅持走上一遭的母親少女時代,莫名的善意和神來的勇氣,照亮殘酷人間的幽幽微光。
牛頭犬
由這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的日文片名(也就是片中吉野源三郎小說)「你想活出怎麼的人生」,似乎就有了很不一樣的含義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