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關於烏龜的變形
書又要到期了而且是一起到期,要背一包書續借了,這批書看多久了我真的很無能為力
https://images.plurk.com/3ZJPF46Lcir7Hk09qsBmYA.png https://images.plurk.com/5xGgT1yCNwn1gsHT1nZZuY.png https://images.plurk.com/kC6wyrxdnCLCBiQwhpJwu.png https://images.plurk.com/53tqOlY4KSkfF0AecY16Pg.jpg https://images.plurk.com/xhaK5GgPBLE5BUwYtouAn.jpg
說到悖論我只會想起FF13的霍普。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波赫士在〈烏龜的變形〉一文裡提到一本名為〈關於無限的歷史〉的書,這本書回顧了希臘哲學以降對「無限」的詮釋,其中一個便是埃利亞學派的芝諾。
https://images.plurk.com/7oc9kSHJpImFBMKfO7iPcg.jpg
刺客教條裡其實有提到,《芝諾悖論》。
「悖論」的定義跟範圍很多,但共同點就是:描述一個看似合理的推理但不合現實常理的學說,芝諾便是以其悖論聞名於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烏龜與阿基里斯的賽跑

在芝諾的悖論中,他認為如果烏龜比阿基里斯早出發,即使是阿基里斯這樣的飛毛腿也永遠無法追上烏龜,原因如下:
每當烏龜比阿基里斯多走一半,阿基里斯為了跨越這被領先的一步,他首先必須先跨越這一步的1/2,為了跨越這1/2步,則又必須跨越這1/2步的1/2(1/4步),以此類推永無止盡,結論就是:阿基里斯永遠無法跨出那一步。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芝諾的烏龜悖論核心其實是指一個無限的中點:中點之前還有中點,中點可以不斷被分割出來,這看似荒誕的推論卻成為很多學問經檢驗過程的難題:

我們是否可以真正證實什麼東西?在引以為證的事物身上
我們是否還要再尋找能夠證實它的證據?
定義是空洞的,因為人們可以定義每個詞,卻無法定義「定義」這個詞。

於是芝諾的悖論轉向對事物的否定態度,我們有一個詞語來詮釋這異常現象——無窮迴歸

有趣的是,這種帶有否定意味的追問,在阿奎納的《神學大全》裡成為他論證上帝存在的根據(五路論證),阿奎納認為宇宙一切事物都有產生的原因,而原因也是它前一個的結果,環環相扣,這些因果處在不定的狀態下,但世界依舊存在,因此推論必然有個不受控制的「第一因」作為因果鏈之首,阿奎納稱之為神性。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當然芝諾的悖論最開始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經院哲學的墊腳石,而是為了解釋一個問題:事物到底會不會運動?
烏龜悖論的結論,得出阿基里斯和烏龜中間恆隔永遠無法跨越的一步之遙,中間有無限的「半步」導阿基里斯無法邁步,因此得知事物不會運動的結論。

芝諾認為萬物不會運動,正是為了支持自己的老師(也是朋友)巴門尼德提出的「萬物是一」的論點,這個對談被記錄於《柏拉圖全集》的〈巴門尼德篇〉,記載了蘇格拉底與這對師徒的對話,焦點圍繞在希臘哲學裡對「一與多」的討論。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臨時想到插入
其實萬物是否有一個共同的本源,不光是哲學本體論的討論範疇,它甚至也牽涉生物演化的議題,舊一點的可以參考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近一點的則是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相關,近期有一本書談到這部分,叫做《不馴的異端》。
不馴的異端:以一本憤怒之書引發歐洲大地震,斯賓諾莎與人類思想自由的起源
物種會演化這點如何動搖宗教信仰的根基?按照《創世紀》的觀點,萬物由上帝所造,倘若生物必須要經由演化、物競天擇的階段,那麼我們能否懷疑上帝的造物是完美的?除非我們認為創造主將演化的時間也列入生物的創造歷程中,但能否有這必要也是問號。

忘記在哪看到滿有趣的勵志說法:如果演化是無可避免,那麼人類的不完美就不是缺點,因為完美是過程,而非現在。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回到正題
〈巴門尼德篇〉裡,蘇格拉底這般形容這組殊途同歸的師徒:
巴門尼德,你在你的詩歌中斷言一切是一,並為此做出卓越的說明,而芝諾這一方則斷言一切不是多,並為此提出說服力的解釋,你肯定一,他否定多⋯⋯你們的論證看似沒有共同點,實際上完全一回事。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蘇格拉底對於芝諾談的「否定多」,認為芝諾藉由事物同時是一又同時是多的情形,推論「萬物是多」的說法是荒謬的,然而蘇的看法卻是回歸到「相」來解釋「事物是一也是多」的合理性,以及芝諾認為該說法是自相矛盾的觀點提出駁斥。
在蘇的想法裡,萬物的「多」可以從「相似」和「不相似」兩種事物的情況切入解釋——事物之間既為「相似」,那麼代表兩者間勢必有「部分相同」與「部分不同」,前者必定不相容,故事物為多。那麼如何看待事物之間有相似跟不相似?具體便是「相」。
蘇如何得出「相」這個觀念?巴門尼德說道:
我認為你基於以下理由相信存在單一的相:你看到有許多事物是大的,當你看著他們的時候,就好像他們有一種相同的性質,因此你就認為「大」本身也是單一的事物。
換言之,蘇如何得出事物之間有「相似」跟「不相似」兩種相?將之視為共有特徵。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於是蘇看待事物同時有相似跟不相似的特徵,一與多的關係顯然就不是全然矛盾的:事物之間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不相似的,原因在於他們可能同時分有「相似」跟「不相似」兩種相,因此事物才同時擁有相似跟不相似兩種特徵,說事物同時是相似跟不相似的,只是從事物分有相的層面來說,並非直接說不相似等於相似,或是一等於多
舉例來說,就像人可以是「一」,但從各個器官四肢來看,也是「多」,兩個人之間如果是站在「人類」的角度看是「一」,站在個體性看則各自不同,為「多」。
如果有人想要說明某個木棍、石頭一類的事物既是一又是多,我們得說他正在證明的是某個既是一又是多的事物,而不是證明一是多或多是一。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對於蘇用「相」和「持有相的事物」兩者之差,否定芝諾萬物不可能是一又是多的觀點,巴門尼德回敬給蘇的,是針對「相」是否存在的質疑。
首先是相的普遍性,是否每一個事物,不論高低優劣皆有「相」,分到該相的事物便具有相的特徵?這點對蘇而言是極大的難題,因為蘇的「相」基本上都傾向於正面、美好的事物。
其次是相的分有,假設萬物都分有特定的相,那麼萬物是分部分的相,抑或是完整的相?
倘若相是以完整的姿態分在複數的事物中,那麼相就是可分割的,違反自身的完整性。
倘若相是以部分的姿態分在複數事物中,那麼被分在眾多事物中的「部分的相」,也無法代表未分割、完整的相。
用一張帆蓋住所有人,蓋住每個人的,實際上只有一部分的帆,在這種情況下,相本身必定被分為部分,分有相的事物分有相部分,而不再是整個相。
蓮蓬哥哥很是厲害@L
巴門尼德對「相」的反駁與亞里斯多德的第三人論證
https://images.plurk.com/3uj5vGwkn5jYxyCnbR7zBd.jpg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