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一天堂
小說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吳曉樂 讀嘛讀嘛
https://images.plurk.com/68JVROk5kEoPl146FVt1zY.png

我還是沒有找出為什麼,為什麼妳就這樣喪失了活下去的慾望。在試著理解妳的過程中,我唯一理解的人竟然只有自己。
一番一天堂
對於最新小說回到曉樂老本行aka 教育題材,一開始有種微妙的吐槽心情,殊不知看完後榮登心中教育三部曲(自己取?)之冠
一番一天堂
教育三部曲依著作者對於田野的熟悉度、掌握度,向上堆疊延展出更為寬闊的生命樣貌。儘管母題相似,切入視角卻是由淺入深,於周圍觀望,方搗入核心。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由家庭教師這個「外人」的眼光,蒐集光陸怪離的家庭物語。《上流兒童》談現代父母的教育焦慮。而《少女沒有抵達》回到學生本身,十多年前的17歲,似乎並不與現在的17歲相差多少。
一番一天堂
圍繞著教育母題的羅生門,證人一個一個訴說不同版本的故事,我不免聯想起《怪物》。從大的層面來說,這是三本書、三個視角的辯證(家教、父母、學生);從小的層面來說,以本書來說,每個人都掌握了一點點「為什麼」的線索,卻沒有人能釐清全貌。

但不管如何,書中的角色也好、讀者也好,都只能、出於某種必然,用著自己的理解去嘗試接近原本不能理解的。如同吳依光的自白:每一次我們互相說「我理解你的感受」,我們並非在敘述事實,而是在許願。我也終於明白了,生命的獨特也在於,我窮盡一切,也無法理解你,只能接近。
一番一天堂
比起以少女做為主角,作者選擇了「老師」。34歲的吳依光,因為學生的自殺,在探究「為什麼」的過程中,也被迫重新面對17歲時的自己。

吳依光從失意的少女,長成了失意的大人。他能懂17歲時的蒼白與孤獨,他也能懂34歲時,活成了「不過如此」的無奈與蒼涼。讀者沿著她的生命軌跡,窺探到了更多私密的過往,與之共情、共鳴。
一番一天堂
我很喜歡吳依光本身充滿 family issue,性格脆弱的設計。如此易碎的同時,她也擁有自己毫無察覺的,珍貴的優點。像是她曾經嚮往的那樣,散發著細碎的光。

她不曾被大人真誠對待過,但她對學生坦承,不說迂迴的場面話。她不曾被好好道歉過,但她直面自己的無力,做出反省與承諾。她過去只能深深地把心收起來,但她願意重視與聆聽學生的心。吳依光對學生付出了她不曾被給予過的,因為她如今想給。

一個支離破碎,渴求著愛的大人,卻遠比自己知道的,還要願意付出愛
一番一天堂
我也感受到了,曉樂不管是對於「把心收起來」的一代,還是「有心」的一代,都給予很完整的溫柔與尊重。盡可能的在書中描繪他們複雜而立體的姿態,這是夠有愛、夠謙卑的創作者才能展現出的情懷,我很欣賞這點。

有時候自己與國中生、高中生相處的時候,也不免會冒出「現在的小孩齁.....(阿姨腔)」的想法。明明沒差多少歲,大概自己更接近把心收起來的那群人吧 也因為如此,很被曉樂描述有心一代的文字給打動:我們這一代的人,長大都在找自己的心。可是這一代的學生不一樣,他們的心還在。可是「有心」的人並不好照顧,兩千多年前的寓言就說了,什麼感覺都有了就不久壽了,現在的聲色刺激又如此沉重。
一番一天堂
最佳配角無疑是輔導主任 學生時期有一個好的輔導老師真的很重要,他帶給自己的或許不是立即見效的良藥,但是那些探索內心的意象、念頭,會不知不覺成為我們好好長大的養分吧 唉謝謝我的國中輔導老師
一番一天堂
最後小吐槽媽媽的部分!無情虎媽的形象不是不能理解,但有點推到太極致啦!且歷經女鵝失控的叛逃還能毫無動搖真的是.....鋼鐵意志(???)最後透過梅姨把媽媽的內裡講得明明白白也 XDDDD 是否微偷懶

但有喜歡即使最愛的人傷我最深,梅姨與吳依光仍有所依戀的描寫:除了家人,任何身分都好,好想遇見這樣的人。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