𝗡/洛陽鏟裝備中
[ 書 ] 《查令十字路84號》
https://images.plurk.com/1HWxBA8xhaO2val8Yz3Asg.png
寫都寫了索性也來拿來這邊貼一下,但當初寫得時候莫名寫得很正經,就,隨便吧當個紀錄……
下收。
𝗡/洛陽鏟裝備中
ㅤ 幾年前被封底節選的文字吸引而買的一本書,本來對內容沒什麼想法或期待,畢竟是書信體裁,沒想到看下來意外地感觸良多……這是一本頁數不多的書籍,但它所盛載的不論是情誼或存在價值顯然無法光以區區頁數直觀地窺視一二。
𝗡/洛陽鏟裝備中
ㅤ 住在紐約的作家海蓮因為在自身周遭的書店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書本,因此寫信給從廣告上看來的、遠在英國一間二手書店,詢問是否能替她找尋她所需要的書籍,一段長達二十年、單靠書信往返的跨國友誼就此開始——這在現在來看或許很難以想像或同理的吧,但偏偏透過幾封難能可貴的文字紀錄,讓讀者有幸在幾旬之後仍得以一探當時的社會樣貌與文化差異。別的不說,光那先寄書再透過郵件寄返書錢,那樣能對大洋彼岸的陌生人如此信任的作法,光想就覺得在充斥著各種詐騙的現今社會中,也罕有人能如此心大吧,遑論是直接交由書店隨意地寄上任意版本的書籍?
𝗡/洛陽鏟裝備中
ㅤ 此外由於是書信的關係,寄信者的性格其實也只能略為推敲。在我個人看來,海蓮是一位熱愛閱讀、性格爽朗的女性,而當時身處倫敦的法蘭克經理顯然更為含蓄,這樣的差異倒是恰好符合人們對英國性格與美國性格的印象,實在有趣,甚至可能會覺得有些訝異:海蓮這樣直白且隨意的用詞竟然能跟用字較為斟酌的法蘭克、甚至是整間「馬克與柯恩書店」的店員們成為友人。不得不說,有些時候那文字簡直隨意到可說是冒犯的地步了。
𝗡/洛陽鏟裝備中
ㅤ 然而說是過份隨意,但在剛開始的幾封信,海蓮在得知當時英國採配給制度,而她可以透過專門的公司寄送物資後,她寫了一封信告知自己會寄送禮物,請寫信給她的書店人員代為分送,隔天又急匆匆地寫了另一封詢問書店內有沒有人是猶太人、自己是不是該補寄一些牛舌,並於結尾寫道:「快通知我該怎麼辦!」
ㅤ ……怎麼說呢,這樣的一句話放在書信上實在是可愛得過份。或許是這樣的真誠讓人能無視用詞而理解其靈魂吧,至少對我來說在看到這封信以後再也不想探究海蓮的用詞。
𝗡/洛陽鏟裝備中
ㅤ 海蓮的書信讀起來總是相當有活力且充滿趣味,她會催促著法蘭克「別老坐著!快點去把書找出來!」、在寫與書店其他人的信中表示「我偏偏越愛去逗弄他那英國式的矜持」、會大肆抱怨著看到不喜歡的版本的書時的不滿、訴說因為節選因素害她只能攤著好幾本書在之間來回交錯著閱讀的不便、會要求彼此隔空支持對方支持的球隊與候選人、因為懶得前往附近的書店而選擇「就近」寫信詢問對方是否有書、感嘆能懂她對書的追求的只有法蘭克……
𝗡/洛陽鏟裝備中
ㅤ 隨著書一頁一頁往後翻,看著上面的日期不斷跨越年份,離開書店的人越來越多,聯繫不上的人也與之漸增,儘管理智上知曉天下無不散之宴席,而自己到底只是個旁觀者,但——還是不捨,不捨這份難得情誼的終結,亦不捨這樣罕見的交流方式再無法延續。翻至法蘭克最後一封寄出的信時,看著上面寫道:「是的,我們依然建在,手腳也還靈光。」實在是無法不遺憾人間的離散總是如此唐突地跳到人們面前。

ㅤ 最為遺憾的果然是海蓮在「她的書店」仍存在時一直無緣拜訪吧,看她分明如此努力盤算著如何前往英國,但總是因為各種不可抗力最終錢財只能挪作他用,儘管後來因為出版了此書的關係好不容易有機會得以前往,但那早已消失的書店終歸只能於記憶裡緬懷。
𝗡/洛陽鏟裝備中
ㅤ 話又說回來,本書收錄的書信其實並不完整,有不少是佚失的狀態,因此部份對話看起來可能有些突兀,不過這樣的狀態倒也更顯真實;而書信中不少字裡行間隨意的一句感慨,就算是在現代亦能令同樣喜愛書籍的人們心有戚戚焉,也難怪這本書能被愛書人奉為經典。(雖然「被奉為經典」這說法我也只是看見有評語這麼寫,但若要這麼介紹此書我個人覺得並無不妥。)
𝗡/洛陽鏟裝備中
ㅤ 噢,忘了說本書可以說是連序文都相當值得一讀。順帶一提,按照譯者在序文裡所寫的,有不少用詞為了更為恰當地適應中文環境而有稍做修改,並且「盼望這樣的『失真』能讓中文讀者去讀漢芙原文」,我得說這位譯者成功了!在看完本書之後我馬上尋找起原文書並丟入了購物車內,就待結帳;此外這本書內提及了許多我從未想過要看的書,在看完本書之後總讓人蠢蠢欲動想去找來翻閱一番,實在是太過分了……
𝗡/洛陽鏟裝備中
— — — — —
𝗡/洛陽鏟裝備中
以下是不那麼正經的想到什麼寫什麼感想!
𝗡/洛陽鏟裝備中
喔我真的不是很會寫心得的人,寫完上一句直接腦袋空白度過整個午休……
咳!總之,用整體感受來說真的就是從「反正便宜又薄我就買來翻翻」(對不起)的心態變成「救命天啊太薄了吧20年怎麼用書信概括起來只有這麼點我看不夠!」
因為本人看書是習慣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所以想當然就是從序文開始讀起,開頭的兩篇序文真的非常好看,好看到我甚至在想是怎樣的書值得這樣的序文呢?又,這樣一本僅是書信的書又怎麼能讓人一再翻閱?事實證明,它就是值得。
𝗡/洛陽鏟裝備中
話說書裡有提到女王即位,想想現在女王都退位了,唉,時間。
我想這本書會被盛讚也是因為海蓮那些愛書人行為(?)相當能引起他人共鳴吧,像是拿著包裝用的部份書頁一邊讀一邊感到惋惜(作者甚至寫信去控訴包裝的那兩頁沒寫個結果,她都不知道書頁上寫的戰爭到底誰贏了!)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的是可以看看其他人的閱讀喜好,像對我來說在書頁上寫字還不如叫我去自殺,但作者倒是很喜歡書頁上的註記,對她來說這樣也算是與前任書主的一種交流;我自己是除非書真的太垃圾不然還是捨不得丟,她是不喜歡、不會看第二次的可以乾脆地清除……諸如此類,看下來真的很有趣啊。
𝗡/洛陽鏟裝備中
話說其實這本有續集,是作者因為出版了這本書之後受出版社邀請與粉絲贊助而在英國待了40天的紀錄,中文書名是《重返查令十字路84號》,英文則是《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因為譯者與本書是不同人最後我索性直接買了英文,真期待收到啊……
𝗡/洛陽鏟裝備中
以及按照作者這麼不客氣的風格,其實也想過要是她見到如今書店式微的狀況又會有多氣憤,又或者她會變成電子書的俘虜呢?
想來有趣,我想或許在每個人的人生之中,都會覺得他們所在的就是最好的時代吧。我覺得我所經歷過的時代是幸運的,前代人或許反而覺得他們雖然辛苦但也有很多我這年齡層無法體會的樂趣,而海蓮那還得用通信的方式寄書的時代或許也是她那時候最好的時候吧。
懷吟
啊這本應該是我的英美差異啟蒙書了XDDD海蓮和法蘭克的對比後來被我的生活經歷一一驗證了,美國人英國人放在一起就,就那個感覺。
我小時候也是沒有什麼在線支付、有什麼事要去郵局匯款的年代,但同樣讀到這本書時對隔著大西洋的那份信任感到不可思議。書友的感情好純粹。
對岸那版的腰封上有幾句很煽情的句子,非要惹讀者往女男之情上想⋯⋯結果讀下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𝗡/洛陽鏟裝備中
……呃,我先問一下你看的是這本 ↓ 嗎……
https://read.99csw.com/...
𝗡/洛陽鏟裝備中
(想說去找一下簡體版是如何,結果光前面的序我看一頁半就想丟掉……不過譯者是一樣的,還好我們看的主要內容大抵一樣……)
懷吟
對,就它,陳建銘譯本 封面不太一樣,我就記得那個讓人牙酸的腰封了⋯⋯
𝗡/洛陽鏟裝備中
懷吟 : 喔真的是還好台灣的序文不是這樣寫,這真的是這是什麼想撕書的痛苦……我突然萬分同理作者看了編輯亂編的《佩皮斯日記》後氣到想把書拆了當包裝紙的憤怒……
(吸吸吐)
不過原來到現在英國人跟美國人放一起還是有這種明顯的差異嗎XDDD,太有趣了吧!
不忍說我現在連遇到吃完飯再給錢的小吃店都覺得他們真放心客人了,人心不古(等#)
懷吟
𝗡/洛陽鏟裝備中 : 我之前有個項目組對接的客戶就是英國的,每天我都4D感受這種差距,就真的,誠不我欺XDDDD
好啦平心而論我覺得陳譯本翻譯水平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給我在後面添油加醋,不需要,謝謝。
𝗡/洛陽鏟裝備中
我本來還想說那些印象是不是算某種刻板印象,結果萬萬沒想到原來不算是 (rofl)

話說我昨天拿到被好奇心激去買的英文版了,翻了一下只能說翻譯為了適應中文語境真的改動了不少,不過整體的感覺還在就,可以啦(很好滿足),但可能有機會還是看看原文比較好。
為了確認一下東西就捏著鼻子再次點開連結,發現好吧其實還是有收錄台灣另一個序文,看來除了多出許多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以外還算是一樣的……物理意義上的一樣。(謎)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