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苓膏~
@Turtle56
Thu, Aug 17, 2023 12:47 PM
51
60
Facebook
寫給想要了解城鄉不均的朋友
[國民黨是只想活在台北,柯文哲是生活經驗只有在台北]
台北市自民國70年代,一直是台灣經濟、政治中心,長期也享受得天獨厚中央關愛以及資源挹注,無論是在軌道運輸、防洪整治、城市建設,都是國家的寶貝,當時的台北縣還可以分到一下週邊效應,唯二的直轄市高雄市只能承受重工業。
我整理了過去全國自民國71年-108年水利署歷年編列治水特別預算共2887億,就有高達1642億用於雙北,意思是全國淡水河基隆河流域以外,非雙北只分配到40%的預算。
掰噗~
@baipu
說
Thu, Aug 17, 2023 12:47 PM
才不告訴膩雷~~~
~龜苓膏~
@Turtle56
Thu, Aug 17, 2023 12:49 PM
前陣子行政院也說明軌道運輸經費,台北都會區軌道路網過去總經費超過1兆2000億,中央補助超過6700億。光是台北捷運30多年來所獲得的中央補助,若以現在物價指數計算早
恐怕就破1.5兆。
我必須老實說,雙北過去數十年拿的中央補助,遠遠超過全國其他縣市總和,這的確帶來雙北在生活上、交通上諸多便利,可以讓國人真確感受到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但是,雙北以外的納稅人,卻被看成鄉下人了,還認為鄉下該有鄉下的樣子,嘲笑政府建設不能回本!
在蔡英文總統上任後,2017年提出「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從106-113年分四期已編列7,697億,投入到軌道、綠能、數位、治水、兒童等領域,就是希望「透過特別預算拉近區域平衡」,讓上半個世紀非雙北該做卻沒錢做的,可以透過特別預算的挹注,來幫移居都市的朋友建設他們的原鄉。
~龜苓膏~
@Turtle56
Thu, Aug 17, 2023 12:51 PM
有些人在求學過程來到了雙北就定居了,正享受雙北多元的各項福利,上班通勤搭捷運,放假有豐富藝文設施,完善基礎建設,舒服的人行道,就連運動跑步有大安森林公園、運動中心。在雙北久了會以為台灣就是長這樣。但,對政治工作者來說,這是不對的。
許多高官來到台北忘了故鄉,住在台北變成關在台北象牙塔的天龍人。甚至脫口而出「鄉下就應該要有鄉下的樣子」,缺乏同理心甚至忘恩負義,遺忘了自己在雙北享受的進步,是過去數十年全國納稅人血汗錢完成的。
當國民黨、柯文哲在享受雙北便利性時,民進黨正在幫你們建設故鄉,就以新竹市為例,前瞻基礎建設中水環境,當年中央投入4.8億打造漁人碼頭、景觀整建、自行車道,另外,內政部營建署當年推動城鎮之心計畫,與新竹市政府改造了10座以上公園,更不用說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以及水環境治理。
~龜苓膏~
@Turtle56
Thu, Aug 17, 2023 12:52 PM
前瞻基礎建設用意是要扭轉過去資源過分集中雙北造成區域發展不均,而不是政治利益分贓。
民進黨執政目標是照顧全國從城市到鄉村,每一位國民都應享有建設帶來的幸福感,而這是我們執政努力達到的核心目標。前瞻基礎建設是奠定台灣未來三十年基礎,有規劃、有預算就有開工,完工不一定是現在,但人民的感受是真實的、永續的。
過去國民黨、柯文哲到了台北,就關進了台北象牙塔,用天龍人眼鏡看台灣,納稅建設了台北,他們就用台北的眼光認為理所當然。而我們則反思,從民國70年代中央資源過分集中雙北的窠臼是否可以改變,透過前瞻基礎建設,我們看見了機會,從軌道、能源、數位逐漸梳理出台灣未來發展路徑。
~龜苓膏~
@Turtle56
Thu, Aug 17, 2023 12:53 PM
-----
_
_---
ᚱᚢᚾᛁᚲ
@8889tsai
Thu, Aug 17, 2023 1:41 PM
黃坤輝 當內政部長還有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時, 就說台北市一個教育局經費就比整個雲林縣的統籌款還要多
無住生心
@withnoheart
Thu, Aug 17, 2023 4:32 PM
看就好,不要太熱血
@EDMAB
Thu, Aug 17, 2023 10:06 PM
重北輕南是過去式的歷史。
現在台灣很大的不均現實,是直轄市與非直轄市天壤之別的差別待遇。但政府根本沒有解決的意願。
載入新的回覆
[國民黨是只想活在台北,柯文哲是生活經驗只有在台北]
台北市自民國70年代,一直是台灣經濟、政治中心,長期也享受得天獨厚中央關愛以及資源挹注,無論是在軌道運輸、防洪整治、城市建設,都是國家的寶貝,當時的台北縣還可以分到一下週邊效應,唯二的直轄市高雄市只能承受重工業。
我整理了過去全國自民國71年-108年水利署歷年編列治水特別預算共2887億,就有高達1642億用於雙北,意思是全國淡水河基隆河流域以外,非雙北只分配到40%的預算。
恐怕就破1.5兆。
我必須老實說,雙北過去數十年拿的中央補助,遠遠超過全國其他縣市總和,這的確帶來雙北在生活上、交通上諸多便利,可以讓國人真確感受到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但是,雙北以外的納稅人,卻被看成鄉下人了,還認為鄉下該有鄉下的樣子,嘲笑政府建設不能回本!
在蔡英文總統上任後,2017年提出「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從106-113年分四期已編列7,697億,投入到軌道、綠能、數位、治水、兒童等領域,就是希望「透過特別預算拉近區域平衡」,讓上半個世紀非雙北該做卻沒錢做的,可以透過特別預算的挹注,來幫移居都市的朋友建設他們的原鄉。
許多高官來到台北忘了故鄉,住在台北變成關在台北象牙塔的天龍人。甚至脫口而出「鄉下就應該要有鄉下的樣子」,缺乏同理心甚至忘恩負義,遺忘了自己在雙北享受的進步,是過去數十年全國納稅人血汗錢完成的。
當國民黨、柯文哲在享受雙北便利性時,民進黨正在幫你們建設故鄉,就以新竹市為例,前瞻基礎建設中水環境,當年中央投入4.8億打造漁人碼頭、景觀整建、自行車道,另外,內政部營建署當年推動城鎮之心計畫,與新竹市政府改造了10座以上公園,更不用說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以及水環境治理。
民進黨執政目標是照顧全國從城市到鄉村,每一位國民都應享有建設帶來的幸福感,而這是我們執政努力達到的核心目標。前瞻基礎建設是奠定台灣未來三十年基礎,有規劃、有預算就有開工,完工不一定是現在,但人民的感受是真實的、永續的。
過去國民黨、柯文哲到了台北,就關進了台北象牙塔,用天龍人眼鏡看台灣,納稅建設了台北,他們就用台北的眼光認為理所當然。而我們則反思,從民國70年代中央資源過分集中雙北的窠臼是否可以改變,透過前瞻基礎建設,我們看見了機會,從軌道、能源、數位逐漸梳理出台灣未來發展路徑。
__---現在台灣很大的不均現實,是直轄市與非直轄市天壤之別的差別待遇。但政府根本沒有解決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