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BI-
沒遇到都覺得那些都老生常談,等到遇到了才知道,這不是以數值為單位的年齡問題,而是自找的懷習慣把身體弄老了。
SIBI-
我就是影片裡說的那樣,過完年那個月突發的背肌發炎,痛到無法入睡,必須靠助眠劑增加睡眠時數,藥吃了一個月,醫院跑了一個月,最後死馬當活馬醫跑了復健所,醫生當下就開了一張藥單+復健單+自費的徒手治療,付錢當下心裡真是幹譙到不行:馬的就已經花錢又請病假薪水超難看,還要我自費這麼多錢搞什麼沒看過的東西。
SIBI-
結果治療師這裡搓搓那裡揉揉,還真的舒緩下來了,背依然是痛的,但是不用吃助眠劑也能多睡一點。
SIBI-
我手腕的舊傷已經很多年了,在台北的骨科作健保給付的復健,社區型的傳統骨科,滿滿都是老人,光復健就要等很久很久,而上班族休息時間無比可貴。當時復健師也曾推薦我作徒手治療來找原因(他覺得沒骨折的情況下復健這麼久還沒用那就真的沒用),但是徒手治療貴+我社畜下班進骨科已經超過八點,底薪小基層只想趕快電療完趕快回家,推薦啥我都不用。
SIBI-
如果不是這幾年回老家偶爾練琴發現舊傷變嚴重,爬文也看過類似的練樂器傷害,甚至有些人花錢作徒手治療也沒用,最後是花個幾萬塊打PRP解決,我也只好開始盤點我還有多少錢可以治我的手腕。
SIBI-
等背肌發炎問題好轉了,回去找醫生談,也讓醫生推坑了幾個自費的雷射治療跟什麼高頻率超音波啥的,反正那個月噴了上萬,心在淌血,不能說沒成效,但有幾分成效在於貴貴的徒手治療,幾分成效在於昂貴到我付錢手會抖的自費儀器治療?還真說不出來。
SIBI-
後來兒子們超乎我預期地提前降臨,錢噴光了,自費儀器治療就算了,走一步算一步。
SIBI-
復健師也很有耐性。傷在手腕,但他先從別的部位開始處理,腿啦腰啦背啦肩啦脖子啦,每次去每次都處理不同的地方,反正就是不處理我的痛點。
SIBI-
我也很有耐性。復健師揉了老半天,舊傷幾乎沒什麼好轉的跡象,最多就是HOLD住而已,但是每次回去都能發現我身上的新問題,就當作大掃除,錢噴一噴,一個部位一個部位調整。
SIBI-
我開始觀察日常生活對身體的影響,反覆與復健師溝通,復健師也依據我的回饋,反覆摔我這塊豬肉來測試,一來一往兩三個月,我們終於找到一個不只HOLD手腕舊傷還奇蹟似的逐漸好轉的復健運動:拉單槓。
SIBI-
看著省話一哥復健師露出欣慰的眼神,熬得我們多麼不容易啊QQ
SIBI-
結果拉單槓誘發其他老毛病跟新的問題,頸椎過直、駝背、核心肌群無力、斜方肌無力......復健師都說了,我長期肌肉代償少使用的部位,雖然我傷在手腕,理論上也該增強手部肌肉,但因為肩膀無力就會痛,回過頭練肩膀的時候,又因為背肌無力引發背痛,一層層誘發回去,永遠有新的問題。
SIBI-
結論:久坐傷身不是老生常談。畢竟這些問題,在我還在台北的時候,包括舊傷,其實沒有我被關在家裡這幾年下來這麼嚴重。
SIBI-
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錢,老了用錢補救健康,而這個"老",並不是自己心目中定義的那個"老"。
SIBI-
還沒四十歲就已經有六十歲的脖子的我,只能趁年輕存開刀本,並祈禱未來二十年健保還能活得好好的。
SIBI-
嗯,還是應該多看幾張保單?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