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leahahaha
Sun, Aug 13, 2023 9:52 AM
Sun, Aug 13, 2023 12:52 PM
5
看完濱口竜介《親密》(親密さ,2012)。
leahahaha
@leahahaha
Sun, Aug 13, 2023 12:51 PM
Sun, Jul 21, 2024 10:06 AM
還是有許多時刻被打動。不過坐著四小時多,中間休息約15分鐘,相當考驗體力。
開頭沒多久兩人在地鐵車廂各據一扇門,討論誰該擔任演員這段,還有收尾兩人在兩條平行地鐵車廂互相揮手飛吻,都很讚。
我才不相信濱口沒看過《珈琲時光》呢。本片收尾那個地點,到底是不是跟《珈琲時光》那神奇四條地鐵運行的地點一樣?只是改成夜晚而已。
=
Intimacies (2012) the walking scene
leahahaha
@leahahaha
Sun, Aug 13, 2023 12:56 PM
Fri, Sep 1, 2023 12:40 PM
天亮之際,兩人徒步過橋這段,相當讚。如果現在的電影裡多一些這樣的耐心、長時間對話的演員,還有與演員走動而隨之運動轉換的攝影,就好了。
電影到下半段,實際舞台劇演出(或許幾乎是真實時間)這段,還是看得滿無感的,或許是對演員們的愛不夠,或是對舞台劇本裡的愛情糾葛對白沒有愛(我並不關心他們誰愛誰的問題,只希望趕緊結束這段表演,雖然告白信寫得誠摯美好,但舞台劇本裡的人物情感還是不太真摯,像是《暗湧情事》那樣為了劇本才產生的樣子),數度出神。
看下來喜歡的演員或許只有片中飾演導演的人;而她寫劇本的男友我實在沒有辦法喜歡或同理他,可能太像現實裡會遇到的同學或男子,有想法但笨拙。
感覺到了《歡樂時光》,濱口才知道怎麼跟演員溝通的樣子。前期作品演員表現都還是偏刻意,台詞不太像是從心裡說出來樣子,比較從大腦?
leahahaha
@leahahaha
Sun, Aug 13, 2023 1:16 PM
Mon, Dec 11, 2023 11:54 AM
再次被說教了一番人際關係的「暴力」。不討厭這些想法,被濱口再次提醒也很不錯;但好吧,我承認我討厭講這段的男主角,沒有好感只覺得很煩。
「良平 / 野口衛」這個角色或演員,直接讓我想到
Happy Hour
的鵜飼,相當不討喜。
leahahaha
@leahahaha
Sun, Aug 13, 2023 1:29 PM
Sun, Aug 13, 2023 1:30 PM
最被打動的,除了那些電車走路排練的魔法瞬間,或許是有哥哥嫂嫂在韓國的那個男子(先代稱為)A,與女主嘗試對話30分鐘的發展,以及緊接而來的男主與女主對話的兩段對話對比。
A分享了小時候溺水,被哥哥拯救但哥哥隨之溺水,哥哥仍緊抓不放,不顧自己性命。起因來自提問:
你最相信的人是誰?誰永遠不會背叛你?
突如其來的靈魂拷問欸。突然被濱口問到,還獲得了一個珍貴回答。真的會跟女主一樣覺得好棒喔。
=
也襯得下一段30分鐘對話的痛苦。男主說「為什麼是我要配合其他人呢?為什麼不是妳來配合我呢?」「為什麼要改變呢?」呃又進入了小明的「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我就好像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的嗎⋯⋯
對話溝通的無效⋯⋯
leahahaha
@leahahaha
Sun, Aug 13, 2023 1:33 PM
Mon, Aug 14, 2023 11:44 AM
濱口宇宙共同特點:
交通工具。
各式各樣工作坊、排練台詞、上課內容、文本本身。這些預演排練準備的過程,直接轉化為電影內容。相當的後設。電影裡有舞台劇有工作坊,而電影本身也成為舞台劇的一種作品、一種紀錄。
(還沒看過 Jacques Rivette 的作品呢!有機會要把握起來!啊,MUBI上就有了耶!
Jacques Rivette
)
遠距網路通訊。文字訊息對話直接放上銀幕上。
事隔幾年,在大眾交通工具上偶遇。
leahahaha
@leahahaha
Sun, Aug 13, 2023 1:35 PM
Mon, Aug 14, 2023 11:34 AM
黑澤清《東京奏鳴曲》與本片,都有維和部隊、加入軍隊的元素。可惜本片召集令全文,字幕沒有翻譯出來。不太確定《親密》裡募兵的文字,到底與聯合國的維和部隊到底關聯性如何,真的是聯合國維和部隊在找人嗎?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國,所有聯合國事務都無法直接參與,還是多少損失了參與國際局勢的機會,也還是會影響到整體國民心態與藝術創作的多元性吧(台灣創作就不會有維和部隊這個元素出現)。
不過台灣有台灣自己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其他國家很難遇到的狀況就是了。
=
兩人房間牆壁上滿滿電影劇照。許多《花樣年華》的片段瞬間。或許還有《春光乍洩》。
leahahaha
@leahahaha
Sun, Aug 13, 2023 5:41 PM
Fri, Sep 1, 2023 12:37 PM
多次出現「遊戲規則」這個台詞。跟 Jean Renoir 有關係嗎?
=
舞台場景到處是格子。地板是格子,牆壁也是格子。
=
意外在電影裡看到我最近想的事情,也是當年濱口在想的事情,真是奇妙!其中一個是:世上有這麼多無人知道的故事不被知道,有多麼可惜呀!另一個是,每個人的決定都會影響到其他人,互相影響,彼此是網狀互相影響的一員。
◐❍◑
@elisa15
Mon, Aug 14, 2023 7:15 AM
第二段劇場我第一次👀也很精神渙散😂
我覺得我對濱口試圖討論暴力這點好像沒有太打打興趣,總是看看就過、但對濱口討論愛就是會印象深刻,雖然他其實詩在討論同一件事
◐❍◑
@elisa15
Mon, Aug 14, 2023 7:32 AM
覺得很喜歡你說、現在電影能有更多有耐心長時間對話的演員就好,我也覺得何時對話成為一種快的象徵,必須有效表達溝通無效這點就像許多人常多交通工具(我覺得還有電梯)更常是一種過場的功能,而濱口卻深耕交通工作上的對話。
leahahaha
@leahahaha
Tue, Aug 15, 2023 12:08 AM
能說出對濱口討論暴力沒有太大興趣不容易呢。嗯,那似乎我對他討論關係的失去、失落、悔恨、舉棋不定、日常與脫出常軌、人生抉擇與時間逝去,更感興趣吧。
不過沒注意到當他討論愛跟討論暴力,其實是同一件事。獲得全新觀點耶!
leahahaha
@leahahaha
Tue, Aug 15, 2023 12:21 AM
當我在看
Happy Hour
的時候,已經為了電影能呈現芙美獨自一人在即將凌晨天亮時刻的橋上路上行走,而受觸動。沒想到本片的走路戲更為大膽,天色更加深。
留意到有些觀後感,對濱口作品節奏或是選擇放在電影裡的環節,從早一點認為大膽提供觀眾驚喜,到現在其實是認為精準控制但似乎失去了趣味。
我自己倒是喜歡現在的精準控制;不過如果能再多一些時間縫隙就好。
leahahaha
@leahahaha
Tue, Aug 15, 2023 12:25 AM
這麼一說,溝通無效這點,的確濱口透過各種交通工具(汽車與地鐵門、公車上下車)、電梯內外、空間裡的門開關,好好呈現出來。
來想想除了以上場景,還有沒有其他空間或物品可以用來表達溝通狀態 🤔
◐❍◑
@elisa15
Tue, Aug 15, 2023 9:16 AM
我看濱口的作品都是大約去年以前的事,這次發漏台灣觀眾討論時,發覺自己留下的印象,不知道為什麼都關於暴力的很少,我最記得的反而是將暴力與慾望/關係相對比的那段....暴力在慾望之前無法避免,所以才得出當他討論暴力與愛時似乎是講同一件事,愛自己就是對他人的一種暴力,愛他人就是對自己的暴力,暴力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做出改變就是對日常的暴力(我自己的解讀XD )。不過透過這次看大家的心得才發覺原來濱口這麼關注於暴力的討論,有點慚愧自己對這題目不上心w
◐❍◑
@elisa15
Tue, Aug 15, 2023 9:16 AM
我也很同意你說他現在控制的很精準到有點太精準了XDDD 以前的濱口實驗性更強,現在精準到以為用顯微鏡在剪接。
物品表達的話,電話/書信似乎都是一種?
我覺得濱口在表達溝通無效的方式是大量的對話讓人明白分享與接收永遠不會是百分之百的,而在封閉以及有時間限制的空間中,常常有一種話沒說完就要再見的感覺XD
leahahaha
@leahahaha
Tue, Aug 15, 2023 1:41 PM
暴力與愛成一直線兩段的解讀好有趣,很迷人 XD
雖說這個「暴力」或許與我平常所理解的暴力不太一樣。
我認識到的暴力,不管是身體或是精神暴力,都會造成損害、傷害,是很難饒恕的行為(的確偏法律方式想法)。
但妳這裡說的暴力,或許也可以認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界線區分(?),人際關係相處層面,發生頻率可能更加頻繁,不容易避免。
=
期待濱口新作!我似乎快把濱口補到一半了,剩下的需要碰運氣才遇得到。期待他繼續拓展大家視野,處理不同的主題,直到大家都老驥伏櫪的時候。
覺得不在意暴力這個題目也很好哇,跟著自己熱情,才會觸動自己,也才觸動別人。
leahahaha
@leahahaha
Tue, Aug 15, 2023 1:55 PM
喜歡封閉跟有時間限制的空間的觀察。這麼說來,都市環境孕育了濱口作品的特色。(實在很難想像他去拍攝壯闊高山叢林或沙漠 XD)
充斥大量對話但總是還沒講完就要再見的殘念感,或許是他作品引起觀眾共鳴很大的原因,這點我也很喜歡。畢竟人人都有遺憾。
leahahaha
@leahahaha
Thu, Aug 17, 2023 5:13 AM
Sat, Aug 19, 2023 9:55 AM
也來放小楠的感想
@yogurtnan - [電影/親密(濱口龍介, 2012)]
=
Elisa 對片中提到語言與情感這段的翻譯
A r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
◐❍◑
@elisa15
Thu, Aug 17, 2023 5:27 PM
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看到濱口的東北三部曲,giloo有其中一部,但還有兩部不知道去哪看,覺得這應該是他少數脫離城市的片。觸不到的肌膚也有他難得
下鄉
拍攝荒野的景象,但確實感受到濱口在某個時間點後就轉而專注在城市、封閉與移動的空間。
◐❍◑
@elisa15
Thu, Aug 17, 2023 5:41 PM
從造成的傷害來定義暴力是否在法律上也有很多灰色地帶?我可以想到的都是一些關係中的暴力,比如說今天要是變心分手了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傷害;或者有很多犯罪行為去探究背景的話會發現是結構性的問題。
我也很好奇濱口是否會探討不同的主題,覺得在車上改編的嘗試以及主角作為男性已經有點稍稍和一連幾部女性故事不一樣了,蠻期待他這次的新片,哪一次不期待qq
這次能跟你和小楠討論這部片真的太開心了,能在電影院看真的很棒,不過我當初在自己床上看也很開心XD 漸漸成為既崇尚電影院又愛家的影迷
leahahaha
@leahahaha
Fri, Aug 18, 2023 2:33 PM
我也希望看到更多濱口東北三部曲其他幾部!他在好多訪談裡都提到這段經驗對自己的重要性,找到增加聆聽他人、感受他人的方法。於是對這段期間的作品很感興趣。
觸不到的肌膚我去年金穗獎影展看過,但現在想來實在沒有太大印象呃。好像有在船上划船跟草地對峙的片段印象(失禮)。這部的電波稍稍接收未明。
不確定城市裡的人類情感互動,是不是他接下來的導演生涯最想著墨的主題。他有新作我大概都會看吧,好奇電影內容,也好奇他最近興趣關注到什麼了。哪次不看!😉
leahahaha
@leahahaha
Fri, Aug 18, 2023 2:46 PM
人與人相處就會有珍貴的時刻,也會有意見不同甚至糾葛起衝突的時刻。在衝突程度高到進入是否違法的判斷之前,的確很多就已經是會讓人不舒服的狀態了。但這些狀態能否稱為暴力,我還沒有什麼透徹的想法。
變心分手比較是是情感的走向,的確會造成傷害,但變心不再愛似乎是感情雙方都無可奈何之事,算不算暴力我不太確定。
暴力的實質內涵是不是就是違反意願?還是有其他特色,我也來想看看。
犯罪的背後脈絡的確很多結構性因素,這些因素背後或許都是零星暴力逐漸累積而成。但原則上人還是要為自己行為負責,在到達屬於犯罪的臨界點之前,理想上希望人人都還是有選擇的自由。
(希望這串討論還沒偏離主題呀。)
leahahaha
@leahahaha
Fri, Aug 18, 2023 2:47 PM
Thu, Aug 31, 2023 1:48 PM
也喜歡自己在床上看電影!大家一起當個能屈能伸(?)有彈性的影迷!
◐❍◑
@elisa15
Wed, Aug 30, 2023 3:52 PM
我們才剛聊,濱口的新片就走出都會了XDD
leahahaha
@leahahaha
Thu, Aug 31, 2023 3:30 AM
XDD 真的耶,而且看起來同樣素材還另外推出另一部作品。實在太有效率了。
批踢踢實業坊 - movie
◐❍◑
@elisa15
Thu, Aug 31, 2023 1:19 PM
看起來是濱口自己寫劇本,沒有協作劇本呢。私心覺得他自己寫劇本比協作更會ww 蠻期待的
leahahaha
@leahahaha
Thu, Aug 31, 2023 4:12 PM
Thu, Aug 31, 2023 4:17 PM
從劇本是否與他人協作這個角度來觀察,我先前沒有很仔細想過欸!
不過的確單獨自己寫的劇本,跟與他人合作的劇本,最後呈現出來電影氣質還是有些不太一樣。
濱口自己寫的劇本,對我來說好像比較容易感受到狗血,或說情緒強烈高到我會覺得「嗯?怎麼會進展到這個程度?現在發生什麼事了?」像是《偶然與想像》第一段男女雙方的反覆糾結,就會讓我感到些許困惑。不過觀察這些轉折都還是讓我感到很有趣!
另外,這樣也看得出來寫劇本需要誠實面對自己,寫出來的內容才會動人。或許是怎樣的人,就會寫出怎樣的劇本。
PS. 還隨想到另一個點:濱口提到,創作需要面對自己的弱點。覺得這真的好有勇氣,才可以坦然去面對自己的弱點。但就是這樣才能進步。
leahahaha
@leahahaha
Sun, Jul 21, 2024 10:01 AM
Sun, Jul 21, 2024 10:01 AM
@leahahaha - 正在看三浦紫苑2013年的《啟航吧!編舟計畫》(舟を編む,2011)。
(最近正在想著語言、車站與平台的意象,是否可用到工作上)
載入新的回覆
看完濱口竜介《親密》(親密さ,2012)。
開頭沒多久兩人在地鐵車廂各據一扇門,討論誰該擔任演員這段,還有收尾兩人在兩條平行地鐵車廂互相揮手飛吻,都很讚。
我才不相信濱口沒看過《珈琲時光》呢。本片收尾那個地點,到底是不是跟《珈琲時光》那神奇四條地鐵運行的地點一樣?只是改成夜晚而已。
=
電影到下半段,實際舞台劇演出(或許幾乎是真實時間)這段,還是看得滿無感的,或許是對演員們的愛不夠,或是對舞台劇本裡的愛情糾葛對白沒有愛(我並不關心他們誰愛誰的問題,只希望趕緊結束這段表演,雖然告白信寫得誠摯美好,但舞台劇本裡的人物情感還是不太真摯,像是《暗湧情事》那樣為了劇本才產生的樣子),數度出神。
看下來喜歡的演員或許只有片中飾演導演的人;而她寫劇本的男友我實在沒有辦法喜歡或同理他,可能太像現實裡會遇到的同學或男子,有想法但笨拙。
感覺到了《歡樂時光》,濱口才知道怎麼跟演員溝通的樣子。前期作品演員表現都還是偏刻意,台詞不太像是從心裡說出來樣子,比較從大腦?
「良平 / 野口衛」這個角色或演員,直接讓我想到 Happy Hour 的鵜飼,相當不討喜。
A分享了小時候溺水,被哥哥拯救但哥哥隨之溺水,哥哥仍緊抓不放,不顧自己性命。起因來自提問:你最相信的人是誰?誰永遠不會背叛你?
突如其來的靈魂拷問欸。突然被濱口問到,還獲得了一個珍貴回答。真的會跟女主一樣覺得好棒喔。
=
也襯得下一段30分鐘對話的痛苦。男主說「為什麼是我要配合其他人呢?為什麼不是妳來配合我呢?」「為什麼要改變呢?」呃又進入了小明的「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我就好像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的嗎⋯⋯
對話溝通的無效⋯⋯
交通工具。
各式各樣工作坊、排練台詞、上課內容、文本本身。這些預演排練準備的過程,直接轉化為電影內容。相當的後設。電影裡有舞台劇有工作坊,而電影本身也成為舞台劇的一種作品、一種紀錄。
(還沒看過 Jacques Rivette 的作品呢!有機會要把握起來!啊,MUBI上就有了耶!
遠距網路通訊。文字訊息對話直接放上銀幕上。
事隔幾年,在大眾交通工具上偶遇。
不過台灣有台灣自己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其他國家很難遇到的狀況就是了。
=
兩人房間牆壁上滿滿電影劇照。許多《花樣年華》的片段瞬間。或許還有《春光乍洩》。
=
舞台場景到處是格子。地板是格子,牆壁也是格子。
=
意外在電影裡看到我最近想的事情,也是當年濱口在想的事情,真是奇妙!其中一個是:世上有這麼多無人知道的故事不被知道,有多麼可惜呀!另一個是,每個人的決定都會影響到其他人,互相影響,彼此是網狀互相影響的一員。
我覺得我對濱口試圖討論暴力這點好像沒有太打打興趣,總是看看就過、但對濱口討論愛就是會印象深刻,雖然他其實詩在討論同一件事
不過沒注意到當他討論愛跟討論暴力,其實是同一件事。獲得全新觀點耶!
留意到有些觀後感,對濱口作品節奏或是選擇放在電影裡的環節,從早一點認為大膽提供觀眾驚喜,到現在其實是認為精準控制但似乎失去了趣味。
我自己倒是喜歡現在的精準控制;不過如果能再多一些時間縫隙就好。
來想想除了以上場景,還有沒有其他空間或物品可以用來表達溝通狀態 🤔
物品表達的話,電話/書信似乎都是一種?
我覺得濱口在表達溝通無效的方式是大量的對話讓人明白分享與接收永遠不會是百分之百的,而在封閉以及有時間限制的空間中,常常有一種話沒說完就要再見的感覺XD
雖說這個「暴力」或許與我平常所理解的暴力不太一樣。
我認識到的暴力,不管是身體或是精神暴力,都會造成損害、傷害,是很難饒恕的行為(的確偏法律方式想法)。
但妳這裡說的暴力,或許也可以認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界線區分(?),人際關係相處層面,發生頻率可能更加頻繁,不容易避免。
=
期待濱口新作!我似乎快把濱口補到一半了,剩下的需要碰運氣才遇得到。期待他繼續拓展大家視野,處理不同的主題,直到大家都老驥伏櫪的時候。
覺得不在意暴力這個題目也很好哇,跟著自己熱情,才會觸動自己,也才觸動別人。
充斥大量對話但總是還沒講完就要再見的殘念感,或許是他作品引起觀眾共鳴很大的原因,這點我也很喜歡。畢竟人人都有遺憾。
=
Elisa 對片中提到語言與情感這段的翻譯
下鄉拍攝荒野的景象,但確實感受到濱口在某個時間點後就轉而專注在城市、封閉與移動的空間。我也很好奇濱口是否會探討不同的主題,覺得在車上改編的嘗試以及主角作為男性已經有點稍稍和一連幾部女性故事不一樣了,蠻期待他這次的新片,哪一次不期待qq
這次能跟你和小楠討論這部片真的太開心了,能在電影院看真的很棒,不過我當初在自己床上看也很開心XD 漸漸成為既崇尚電影院又愛家的影迷
觸不到的肌膚我去年金穗獎影展看過,但現在想來實在沒有太大印象呃。好像有在船上划船跟草地對峙的片段印象(失禮)。這部的電波稍稍接收未明。
不確定城市裡的人類情感互動,是不是他接下來的導演生涯最想著墨的主題。他有新作我大概都會看吧,好奇電影內容,也好奇他最近興趣關注到什麼了。哪次不看!😉
變心分手比較是是情感的走向,的確會造成傷害,但變心不再愛似乎是感情雙方都無可奈何之事,算不算暴力我不太確定。
暴力的實質內涵是不是就是違反意願?還是有其他特色,我也來想看看。
犯罪的背後脈絡的確很多結構性因素,這些因素背後或許都是零星暴力逐漸累積而成。但原則上人還是要為自己行為負責,在到達屬於犯罪的臨界點之前,理想上希望人人都還是有選擇的自由。
(希望這串討論還沒偏離主題呀。)
不過的確單獨自己寫的劇本,跟與他人合作的劇本,最後呈現出來電影氣質還是有些不太一樣。
濱口自己寫的劇本,對我來說好像比較容易感受到狗血,或說情緒強烈高到我會覺得「嗯?怎麼會進展到這個程度?現在發生什麼事了?」像是《偶然與想像》第一段男女雙方的反覆糾結,就會讓我感到些許困惑。不過觀察這些轉折都還是讓我感到很有趣!
另外,這樣也看得出來寫劇本需要誠實面對自己,寫出來的內容才會動人。或許是怎樣的人,就會寫出怎樣的劇本。
PS. 還隨想到另一個點:濱口提到,創作需要面對自己的弱點。覺得這真的好有勇氣,才可以坦然去面對自己的弱點。但就是這樣才能進步。
(最近正在想著語言、車站與平台的意象,是否可用到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