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魚
Facebook

這些中國朋友,是一流人才嗎?不是,他們在中國最多算二流,甚至以學經歷來說,講三流都不為過(但必須承認的是,他們有基本的勤奮)

這就推翻了台灣人常說的,一流人才到美國才是一流,三流過去還是三流,不對,由這些中國朋友身上我發現,三流人才過去,只要透過努力,真的會變一流

而且多數的他們,大部分都是如此,就是一開始很辛苦,但透過努力,最後都過得很好,而台灣人所說的那些美國底層,很多都是不努力的,跟亞裔其實相差很多

至於台灣人的認知,其實僅存於菁英白領(例如矽谷、華爾街這些高薪白領族群),並不適合推到整個美國社會來看

一位華裔朋友跟我說,美國對窮人不友善,我說,不對,美國只對不努力的窮人不友善,在美國,只要你願意努力,即使你才能一般,都能有一片天
愛湊熱鬧的 array
有點慘,但我在美國看到的,的確是這樣,只要努力,就算是偷渡客,也可以活的很好,尤其是在加州,各式各樣的難民移民,都在這發展。

之前看完 Donuts King 紀錄片,講柬埔寨難民如果佔領美西的甜甜圈市場,讓東岸大型連鎖到這幾年才開始打進。
美國也許對上流社會不是那麼的強烈吸引,我一群富二代同學,小時候家裡都辦了移民讓他們來美國當小留學生,但讀完高中大學,幾乎都跑回亞洲接手家庭企業;但家裡沒有金山銀山的,在美國有太多機會了;同學裡也有家裡破產,全家跑路到美國的,這些就完全不想回台灣。
大蘋果小蜜賤
我覺得這是 survivorship bias,舉例說明,如果只看百老匯或好萊塢演員的背景,就會覺得欵各種人只要努力都能成功,卻忘了 90% 立志當演員的年輕人只淪落到在餐廳端盤子或在咖啡店當服務生。
愛湊熱鬧的 array
大蘋果小蜜賤 : 也是,我一個哥倫比亞朋友,就說當年他父母一批移民紐約的同鄉,就沒幾家成功,很多小孩都走上歧途。他自己父母是堅持靠教育翻身,四個小孩都努力讓他們上大學,過程很苦,但還是比留在哥倫比亞好。

這家後來靠做房地產,在美國算是相當富裕,前一陣子當地報紙還報導第三代,大學時父母借她頭期款在學校附近買房,她靠出租房間賺錢,畢業後開始 flip, 現在不到 30 歲,已經獨力在曼哈頓買房。在台北,年輕人有機會在天龍區自己買房嗎?

至於甜甜圈大王,也不算是完美,他賺了太多,開始賭,賭到妻離子散。但他幫助過的其他難民,還是很感激他,讓他們在美國獨立,下一代都有好教育好工作。我看了才懂,為什麼在加州很多甜甜圈店,店員都是亞洲臉。
Q先生
我看了這篇文章,沒辦法直接說作者說的是「錯的」但總是覺得哪裡怪怪的,文章有隠含「過得不好的人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我也不太同意。(unsure)
愛湊熱鬧的 array
Q先生 : 我沒那種感覺,我讀到的是,很多在台灣很努力的,也還是很辛苦。

我是對文章的排列跟邏輯,有點迷惑。
那個美國對不努力的窮人不友善,這是什麼奇怪結論?跟前後文沒有一致,很突兀。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