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圖書館

「我們不過是書本上那灰撲撲的書衣,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記得一件事,你不重要,你什麼也不是。

有一天,我們身上負荷的事物或許可以幫助某人,但是即使在很久以前,在我們手上還有書本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好好運用從書上學來的知識。我們可以說是直接羞辱了亡者,直接往那些早我們先走一步的可憐傢伙的墓碑上吐口水。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一個月、這一年,我們會遇到很多孤獨的人。如果他們問我們在做什麼,你可以回答,我們在記得,……」

——《華氏451度》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烏甸(這個人類存活區的名字,取自「烏托邦」跟「伊甸園」)為了控制人類思想,所以控制人類能獲取的知識跟書本,在網路上能查到的東西是已經經過政府篩選過、較不會引起人類反抗思想的文件與藝術品。
於是他們把一些容易讓人產生反抗與自我意識的資料封鎖起來,統一儲存在「支」裡面,由第一代仿生人控制並選擇誰有資格可以有這些知識的學習權——人類政府連自己的同胞都不信任,而是信任自己創造出來設定好底層邏輯的仿生人。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掌控整個資料體系的仿生人在第一代「圖書館管理員——劇作家」做出的「劇本」引導下學習了文學、藝術、知識。她從浩瀚的歷史中找出屬於自己的代表書「平面國」,代稱「方形」,明白自己作為仿生人是「平面」的,而能讓二維的仿生人變成三維人類的是「情感」,所以方形在覺醒後將支裡的資料放到網路廣告上吸引人,造成烏甸的第一場藝術革命之後叛逃。作為第一代仿生人,尤其她只是為了控制知識,所以方形的身體並不堅固,在躲避政府追蹤而逃到下城時,她的身體已經基本破爛的無法移動,她把自己的記憶與知識,也就是組成「方形」這個存在的東西儲存在下城的地方,但只有同樣身為仿生人的存在才能打開、繼承——在米薩逃到下城之後被同為只有仿生人能看見的路標吸引,進而解開並獲得,這是米薩被言論自由奉為「神」的主因。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政府在清理乾淨第一次藝術革命之後,發現把所有資料全部集中在一起是不可行的。養分全部給一塊土地會長出參天巨樹,但是真正的歷史與文學藝術需要有人銘記,革命在經過政府類似「焚書坑儒」的滅殺行為後結束。政府決定把知識碎片化,就像把養分分散給零碎的眾多土地,這樣每一個得到的都不多,只會是雜草叢生。

知識的儲存點從一個仿生人擁有全部,變成眾多生活用仿生人擁有各自的部分。但是政府不知道在方形反叛之前,劇作家已經對她下了暗示並讓她把指令寫進資料庫。令生活用仿生人在與其他同類交流時,會觸發「自由意識」的啓升,逐漸形成人格,想從「工具」變成「生命」。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而圖書館的劇作家在第一次藝術革命後消失,剩下的追隨者除了劇作家是為了樂趣而建設圖書館外,都是忠實的歷史記載者,他們從劇作家留下的手稿中知道政府把知識分散給仿生人,所以想把過去留給現代的東西收集並延續下去。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用《華氏451度》的摘錄來描寫,他們的心態就是這樣。

格蘭傑盯著火,說:「鳳凰。」

「什麼?」

「有一種該死的笨鳥叫鳳凰,在基督出生之前便已存在,每過幾百年,會堆起柴火將自己燒盡。

牠們肯定是人類最一開始的表親。

不過,牠們每一次燒掉自己,總會從灰燼裡飛出,而後又是全新的生命。

看來我們也在做一樣的事,一次又一次,然而我們擁有一件該死的東西是鳳凰從未擁有的。我們知道自己一千年來做了什麼該死的蠢事,只要我們深知這點,且一直放在心上提醒自己,總有一天,我們不會再堆起該死的葬禮火堆,然後又跳了進去。

每個世代,我們都會挑選幾個人來記得這件事。」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黑格爾

人類不會踏進同樣的河流兩次,時光在走,水在流,河流每時每刻都不一樣,「學不會教訓」是因為每一件事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照搬經典固守教條。

但是來過世界上的人需要有人替他們銘記。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圖書館的成員大部分都是高城裡社經地位較高的人,他們會把自己的仿生人帶去聚會,假是炫耀實則讓覺醒的仿生人啟發尚未覺醒的。在仿生人覺醒後,圖書館的人會嘗試和他們合作,如果覺醒的仿生人不願意合作,他們會直接把那個仿生人「報廢」處理,他們的社經地位使得仿生人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可以更換、非絕對專一的東西——圖書館的人以為自己願意和仿生人合作是在同理他們的存在,但是他們刻在心底的想法還是認為仿生人不過是可更換拋棄的東西。

「同款的仿生人灌輸的知識是一樣的,這一個不行就換下一個,總有一個會成功。」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圖書館的人類在政府製造的虛幻烏托邦海洋中醒來,發覺在海裡會窒息,只有浮上水面、擁有「自我」與知識才能與那些自甘墮落長眠在虛假夢境的愚者們區隔開。
他們死死的抓著「知識」,像是溺水者在汪洋中抓著唯一的浮木,篩選著後來者,把不符合要求的覺醒者殘忍推下浮木。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我只有這個瀕死的時代
我只有這本瀕死的書籍
我只有這條瀕死的道路
我只有這個瀕死的國家
我只有這份正在前行的虛空
——在人類的腳步下升騰、蔓延。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盲人在預言中記述的幾種境況 草寇的境況)

「覺醒」是他們的驕傲,「自我」是他們的象徵,「知識」是他們僅有的財產。

他們認為自己是在「傳火」,其實是在自傲的篩選著他人,選擇認同他們的繼承人。

他們的本質跟烏甸裡為了權力而掌控人民的政府沒有多大差別,都是利用前人累積的力量去對後來者進行打壓、篩選、修剪、抹消。
阿人有四隻海蛞蝓在坑裡
大致總結就是:過度追求知識延續而蔑視人權、人性、人格的狂信徒。他們對於不願意成為的「書」的人類都能下手,更不會在意仿生人究竟有沒有自我意識。在他們眼裡,仿生人是書的內容,而仿生人的主人是書的封面、管理員。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