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提摩西.詹姆斯.克拉克(T. J. Clark)以19世紀的法國繪畫與社會為主題,發表了一系列具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帶領藝術史從風格分析與象徵物的探討向前邁進至形塑出它們的社會性及政治性脈絡,這個研究進路特別體現在他對愛德華.馬內於1863年創作的《奧林匹亞》(Olympia,現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詳盡而犀利的考察。在1990年間,藝術史家葛莉賽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從女性主義與後殖民理論的角度切入分析同一主題,將焦點轉至畫中以「『勞荷』(Laure,為黑膚女子之意)作為模特兒」的「另一名女子」。
直接在噗首筆記📝
Conferences -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 (IAFO...
第十一籤 乙酉 屬水利冬 宜其北方
靈雞漸漸見分明,凡事且看子丑寅,
雲開月出照天下,郎君即便見太平。
6月底那一週很臨時地跑去高雄,為了想要寫一些關於吳瑪悧老師的東西,還有一些關於策展、技術(指科技與網路使用)之類的。
在那時跌了倒,摔出一兩個很深的傷口(從癒合了的今天看起來,疤痕很深,那應該真的傷得不輕吧),原本想過在回台北的路上去彰化停留一下,等媽媽週末再一起回台北。但因為跌倒了怕外婆看了傷心,所以就算了。而且我也答應再下一週和媽媽一起回去。雖然,其實另一腳的扭傷比較麻煩(但我還是去了第二次展覽)。沒過幾天,因為扭傷仍未改善的關係又拐了一下,結果那種腳也劃破了一道長長的傷口,現在也留了疤。兩腳都是疤痕,一點也不像是我們家其他那些女人。
沒想到已是1月時寫的這段:在路上選了一些書,看到師長的用字才想到之前女婿提過對於你/妳的選擇和習慣。
有好長一陣子因為身邊的人都十分講求在書寫時使用「你和妳」以及「他和她」等字眼。雖然,我直覺「你」是中性的,指涉的是不為性別歸類的「你」。
既不是「你和妳」這樣帶有界線分明的預設(而且二元的概念有時也會排除類屬之外的事情),也並不是某些人所批評的「男性被普遍中性化」(當然這是真實存在的,我也同意必須被討論,例如那個常見的「腦筋急轉彎」父子送醫,父重傷不治,兒子必須馬上接受手術,負責的外科醫生說「我不能幫他開刀,他是我兒子啊!」)。不過,總之明白大家的意思之後我也盡量這樣使用就是了。
也或許是因為這樣,我的手機輸入妳時,選字的第一優先都是「妳」,導致多年來和我聊天的男生全部都是「妳」XD???
回到語言的話,嗯⋯⋯其實我一直到年紀很大才知道「老頭子」這個詞專指男性,相對應的用詞是老太婆。在那之前我還常常開玩笑說自己是老頭子,被家裡一位初中國文老師退休的親戚嘲笑的那一刻,那種震撼🫨真的太難忘了。
該怎麼說才好呢,啊啊原來要把性別預先考量進去才行,我一直都做錯了!一直以為老頭子=老頭子+老太婆⋯⋯沒想到老頭子是老頭子,老太婆是老太婆⋯⋯🫨(哇這個貼圖也太適切ㄌ吧!!!
記得在王老師談人類學時,聽過非常美(也再日常不過)的例子:
在蘭嶼雅美/達悟的語言中,「音樂 」是男人口中的波浪起伏,也是女性口中的山路蜿蜒(這邊就必須男女有別了),而「電影」則是ba-ji-la-ji-la-inn地光影交錯。
稍微估狗了下還沒找到文獻。
紀錄一下導演的文章:https://db.nmtl.gov.tw/... (拼板舟上的男人們)
『收音機傳來的熟悉聲響滿溢廚房,那是自我離開德國的家人、旅居國外以來,頭一次感受到這些帶來的空虛。我發現我思念熟悉的人,思念我的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叔伯嬸姨、表堂兄弟姊妹,還有每次緊抱我說著孩提時的我是什麼模樣、時間過得好快的社區長者。就是如此,那些所有愛我的人不在我身旁令我感到悲傷。
然而,其實不在的不是他們,而是我。是我離開了,我活在「古爾貝」(土耳其語,gurbet)中。』
關於《民族重建》
洪仕翰臉書 底下ㄉ留言也好看😊☺️
當我在土耳其語和英語之間來回轉換,我會留意那些我無法直接翻譯的字彙。我思索的不只是這些字彙和它們的涵義,還有空缺和縫隙。奇特的是,這些年下來,我發現距離有時候反而能引領人更接近目標,退一步能讓你將眼前事物看得更清楚。我用英語寫作時並沒有讓我遠離土耳其,相反地,它讓我更接近它。*
——《我說,所以我存在》
*Elif Şafak, Writing in English brings me closer to Turkey.
「堅持一種觀點不僅遺漏了許多東西(因此既片面又不精確),而且對於那些恰巧也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來說,它也意味著相當大的特權。他們處於一種『什麼都懂』的特權地位:他們的偏見、侷限性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如果他們從未有過特定的經歷,就像西方世界的白人不會遭受種族歧視一樣,雇員無法體會失業的感受,男人不懂家庭主婦一成不變的日常,那麼這樣的經歷就可以被當作不存在,是不真實的。」——Spender, 1985.
好ㄉ2023年依然quote這段!到底想喊話的對象是誰啊哈哈⋯⋯可能,就繼續打磨自己使表達更精準,或者只是讓自己別再那麼失措吧⋯⋯
本來就好喜歡林新惠的短篇🥹⋯⋯好期待長篇小說喔(人家五月底就出版了我要買了!👊
結果不僅話說不下去,甚至忍不住那種被溫柔地拒絕了的哀傷,哀傷撲面而來。唯一不斷鋪展開來的是空間,不論夢境開始的場所是校園、車站、餐廳還是對方後來去的而我從未拜訪他的地方,每經過一個轉角,或者走過每一個起先遮蔽部分視線的柱子或牆,空間都會往遠方和更遙遠的高處擴展開來。於是那些校舍、地下道、電影院、書店和騎樓下的街道都撐起了一個又一個窟窿。
我還是很想問他最近過得好嗎?接下來忙什麼?擔心的傷心的煩惱的事情是什麼?可以跟我說嗎?或許我——一如你最了解的那樣——並無法給予任何實質幫助,但我都很想聽。
夢
因為會爆雷所以存著🥺
時寐好好,謝謝安溥
前些日去聽林志潔老師,她講了好幾次「你們沒想到這是20/30/40年前的事/法律就是這樣寫的吧」。我多少還是知道的畢竟是一直以來在意的事情,但現場有不少法律系的大學或碩士班學生,他們便有表示非常驚訝。這些年進步許多(說很多年也很多,但其實也不多,臺灣進步得多麼快啊感謝那段戒嚴的日子硬是把截距縮短了所以我們的斜率滿大的幹可以這麼說嗎。我是開玩笑的),是真的進步了許多吧。差距越來越大,轉過身想說什麼、不說什麼、可以想見因為說或不說什麼而有誤解,可以想見那些扭曲的有多傷人,這一切都好令人挫折😔
這邊再貼一次:
瀟湘神 的那篇台灣民間傳說的古神(Old One)之影,討論克蘇魯神話如何可能在臺灣的民間傳說中誕生。但『我關注的是如何避免東方主義將民俗貶低為邪教,並提出另一種平衡方式:指出「科學」在克蘇魯神話中的重要位置。』
「雖然中間發生的各種事情,都不是我可以預料的;我才發現所謂的做自己,應該是無限地去發掘自己的潛力、去理解如何跟不喜歡的東西相處、如何去面對自己跟他人的憤怒,再去轉換各種可能的方式,讓自己愛的人、愛你的人,有無限種選擇可以相愛或是被你愛。」
「現在我可以頓悟那麼多種被人愛、回應被人愛,也好好鑽研各種可以給出愛的方式。雖然這件事情讓我吃盡了苦頭,但是有一刻我的人生卻因為我的苦頭而圓滿。」
聯合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