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n
奧本海默
很值得看,諾蘭的片值得用最高規格對待它。
開場10分鐘就在哭,不是感動的。
不確定會不會有雷,不確定會不會寫完,總之是個廢噗。
如果要看,建議看完電影再點開。
極度主觀,極度穿鑿,極度我流,
我的感想大概也會呈現出就是這部片帶給我的感覺。
https://images.plurk.com/GPxfGuBlz89FxjP1GOMtj.jpg
🌙 Yan
如果這幾天有空,應該還是會跑一趟青埔新光,今天是很臨時要看,所以前一晚訂了新莊的影廳。三個小時值得選貴賓廳好好的看,好好的享受一下,事實上也很值得。

你需要準備好健康的膀胱,不用做任何事前功課,就去享受吧!

喔如果你是管道or星際種子、天狼星人,記得帶一包衛生紙,真的、很好哭。然後,真的不是感動的。
🌙 Yan
不是感動的?那是在哭什麼?
我在哭得時候就料想到出廳之後要回答這個問題,但我直到現在都還是沒有找到適合的文字組成🤷‍♀️ 總之,不是感動的。而是一種很熟悉的,「啊,你在這裡呀」的感覺。

沒關係,我也不太懂,所以應該會去二刷看看。
我平時不太二刷電影,覺得沒啥必要;我也從不自己一個人看電影,但這部片,讓我有種「就算一個人進去,我也要看」的衝動。

雖然說也不是很衝動(到底在說什麼?),就是心底覺得這樣的思考非常理所當然就是要這麼做的感覺。
今天的貴賓廳雖然不錯,但是總覺得還是欠缺了些什麼?
我需要更好的杜比音效,去收一些該收的「概念」,所以新光應該比較適合。
🌙 Yan
任重道遠

小標先下。
會試著在不寫到劇情的狀況下寫感想,或者被觸發收到的訊息。

「先知」
不是特別厲害,應該說不是特別的新穎。人口基數成長至今,時代之間出幾個天才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人外有人,天外總有更高的天,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現在人們倒是不太會以己度人覺得別人也做不到。那太惹人笑話了。

擁有專業的技術、擁有超群的天資,在都是天才的圈子裡變成是一種基本。這很社會主義。而我們普通人,往往在學校裡是接觸不到這種概念的,直到被社會毒打之後,才會發現「啊學校真的是象牙塔,人外真的有人,社會上也真的有所分層」。

於是社會上80%以上的人遭受的打擊之後,甘願成為社會的「工蟻」,也許有不甘吧?但那又如何?已錯失了最佳培育的時刻。
🌙 Yan
於是療癒師職業的興起,很大程度都是在處理這80%的人們的創傷。那被隱藏在「長大了必須要吞下痛苦努力工作活下去」之後,那初次被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現實給傷害的、從來沒有好好正視過的傷痛。

但今天不是要談這個,這也與奧本海默無關。
這部片,是要告訴你那剩下的20%的人們,以及走在亘前端金字塔的10%,他們所面臨到的課題與背負的重擔是什麼?

也許在試圖了解了之後(我也無法確定,能了解多少),會對於自己的「現況」感到慶幸與快樂一些。

說在前面:這無法解決任何實相中的問題,和占卜一樣、和修身心靈一樣(沒錯!我就是在光明正大的臭某些集體意識裡的低頻訊息)。但它仍有它的用處,你我都能夠從其中受益。至於能「領悟」多少,真的要自己修持了。

以下開始進入我流思考中,不再關注別人的想法了,可能不是很溫和,但初次接觸,我想記下來。
🌙 Yan
就如同占卜等命理工具一樣,準,其實是基本。這很正常,因為取決於工具。如同在天才的圈子裡,漂亮的履歷和智商數字都是「正常」,沒有人會再從0開始講究「平等」。每個人都有的,叫「基本」。

技術與工具可以透過訓練達到目標標準,但人品不是。
有些人擁有智商和技術,但人品不可恭維;有些人雖然技術不怎樣,但他的人品便足以使旁人聞香而自省。

你選哪種人?這個社會又選哪種人?
不需要以考100分的標準下去作答,而是要以現實下去思考。誰願意做那個「清高」的人?

水至清則無魚,所以要「灰色一點」。
但是我們「被教導的」社會生存法則。
🌙 Yan
能做「先知」,不在於個體本身多麼特別。事實上,已靈性角度觀之,每個人都擁有先知的潛能,只是開發與沒開發與否而已。

差別在於,人們是否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與品格。這不是後天訓練可以得來的美好與善良,這也不是天生天養的選擇論點,而是取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與「負責」。

看!怎樣都是「同一套」吧!
宇宙給予你訊息,都始終圍繞在眼前,如果你覺得煩,那倒是學會它啊?

會一直出現相同的聲音,那就表示還沒有「畢業」。講了又講,我也挺煩的,但某種程度上,我仍欣喜與驚奇宇宙給予訊息時那如萬花筒多樣化的呈現,真是極美!

這部片,真的極美。
🌙 Yan
當你能「看見」未來的時間線,並做「選擇」前往那個時間線🔔因果就此產生。無論好壞,都不再有回頭路(至少以現在的時間維度裡是做不到重來的)。

雖千萬人,吾往矣。
要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做出每一次的選擇,這才能不負如來不負卿啊!

文字寥寥,說來簡單,但要落實下來,除了思考之外,還要有許多的實踐來自我驗證。可以說是可以持修一輩子的課題啊。

雖千萬人,吾往矣。
能持修這種覺悟的力量,真的很美,也很浪漫。
🌙 Yan
對數字的敬畏
本來想開個新噗寫,但想想奧本海默、愛因斯坦都和我一樣討厭數學(?),好像可以寫在這。
流傳在科學界裡的浪漫:數學是與上帝溝通的語言。
無情、無機質、不會說謊、只要你有能力,你就能溝通天地,還有就是到達了某種程度之後就開始諱澀難解,如同天書一樣。不是和身心靈的許多概念很像嗎? 諸如符文(數字也是一種符號)、諸如卡牌、諸如魔法、諸如靈氣。只是相較於許多身心靈工具的媒介,數字的規律研究,早在千百年前就開始研究至今,是個走過明路的公眾認同的媒介。
這樣一想,科學家、數學家們,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數字靈媒吧XD 再連結到追求極致的理性到最後,許多科學家們都開始相信宇宙、相信神,也是大道殊途同歸的Sign。
🌙 Yan
最近在學的工具,都是在跟數字打交道。龐大的數據庫資料以及其背後的涵義,翰海的知識量以及可重複驗證的神奇令我著迷。
六月的時候果真是還沒準備好所以不能碰。如今一天一點點,可以按照自己的腳步去汲取,比較適合現在的我。

現在能打字又是因為要準備出門,我剛看見了面紗,還不敢揭開。
數字的學問令人敬畏,也令人戰慄。
誠如奧本海默與科學家們的計算背後,需要大量的煙堆積來抒發那內心的憂慮。
🌙 Yan

微觀的宇宙
如果你想體驗一下被宇宙的美感動到哭的感覺,可以去看電影,記得找聲光效果好的影廳。你會感受到來自源頭的愛與變化,那不是情感波動的哭泣,而是一種「啊」讚嘆、熟悉、「在這裡呀」的流淚。
我覺得挺物理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