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r(冒業)
韓国の小説は「問題意識が強すぎて苦手」…韓国で「日本の小説」が次々と爆発的ヒットになっているワケ(プレジ...

韓國年輕人因為本土小說的社會問題意識太強反而不想看,轉而跑去看日本翻譯小說。
Shade♪クラツキ
切身的議題性太強有時候真的會看得很累啊XDD
Mermaid路那
有點驚訝《人間失格》居然這麼晚才授翻
可是這篇又說日本小說在韓國市場排日前佔了約20%的出版量
滿好奇之前都翻了什麼
親友組和雷射胖達青鳥東的K拉米
根據之前書展和韓國出版社開會聽到的,聽說最大量的是推理小說。
Faker(冒業)
某程度上是為何社會派推理會衰退。
A.
如果會有反面,那可能是國內小說太樣板化所以只好看外國的東西?
Faker(冒業)
Mermaid路那 : 我倒覺得韓國作為「年輕」的民主社會,《人間失格》的題材(自殺?)確實需要時間慢慢接受。
Faker(冒業)
A. : 如果內文正確,其實他們的情況比較像我們會去看日本日常系動畫那種。
Mermaid路那
我的對照組是台灣,像是這類日本經典文學,台灣很早就引入了
可能兩地對殖民歷史的理解對引入相關文學還是有不同的影響
Faker(冒業)
Shade♪クラツキ : 在香港寫社會派...算了沒事。

親友組和雷射胖達青鳥東的K拉米 : 那次我也想去。
昨夏
太現實了沒人想在小說裡受到二度傷害
昨夏
啊其實是因為、
日韓是世仇
所以不喜歡日本文學很正常。
昨夏
日本韓國互毆的次數比中國征討朝鮮半島的次數還多
Faker(冒業)
Mermaid路那 : 也視乎當時的日韓關係吧。
Faker(冒業)
其實六十年代日本社會派推理的讀者也主要是正在上班的男性(因此有人稱它們為おじさん小說),當時之所以有吸引力是日本正在高速發展,於是好像書中的社會問題在未來總會有所改善。

可是漸漸大家都發現其實是不可能的,到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長大成人更明白是不可能的。
Faker(冒業)
昨夏 : 我...才剛剛在小說再一次傷害了自己。
Faker(冒業)
之前聽小熊英二教授提過,戰爭與仇恨的記憶很難維持三代,第一代是親身經歷,第二代是聽上一代的轉述,而到第三代因為完全沒有相關的記憶,因此過了六十年左右,以該記憶形式的一些觀念將會開始鬆動。

韓國上了年紀的人自然仍然對日本反應(正如台灣還有人有日治時期的記憶、香港也有淪陷三年零八個月的當事人等),不過年輕人其實已經不太在乎這些了。這兩個世代的人對他國(日本)的關係便進入了時好時壞的拉扯局面。

至於真的目前仍稱得上是「世仇」的,除了在打仗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就是立陶宛跟俄羅斯,到九十年代才結束的蘇聯統治時期的記憶令立陶宛至今仍極度厭惡共產主義政權。
昨夏
在近代很和平是好事,因為在明治維新前,他們一直維持著誰強就誰出兵打人的程度,就算是怪談也會反映出「這種說發生在國外沒有明說多半是韓國人吧」的氛圍,所以維持現在的狀況,應該不久之後氣氛就會緩和了吧
昨夏
蘇聯時期對外對內都有不少大屠殺或小型內戰,所以還蠻多不調查不知道的內容,像是波蘭跟烏克蘭最近在一件二戰時發生的種族清洗事件上達成和解,這個就也是如果雙方沒有主動提及不會知道的事情,這部份真的要說俄羅斯成功達成了去軍事化目標ry
堤風#舞動與翻譯
但個人單純看一些韓國的戲劇作品,大部分作品氛圍都蠻鋒利的(像寄生上流、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整個不舒服到極點),先不論日韓世仇,整天處在高壓環境下,還要一直盯著不舒服的社會議題,人真的會發瘋啊
昨夏
韓劇跟韓國電影兩個風格,真的很極端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