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知
@angel_ho_549
Sun, Jul 16, 2023 5:10 PM
Sun, Jul 16, 2023 5:12 PM
看到性別議題突然想到,
國小上生活課的性別單元的時候,
老師讓大家寫下
「是否喜歡自己的性別?」
、
和
「如果有下輩子,你會想改變自己的性別嗎?」
結果舉手發言的時候,
班上女生機乎都說更想成為男生,
原因包括家長怕女孩子吃虧,對玩樂交友限制較多;女生有生理期的困擾和生小孩的困擾;一個人單獨旅行風險較高等等,
而在課本上寫下
「喜歡當女生」
還有
「對我來說成為女生很好,找不到想要成為男生的理由」
的我頓時像個異類,
也失去了舉手的勇氣。
掰噗~
@baipu
覺得
Sun, Jul 16, 2023 5:10 PM
太慘了吧
樂知
@angel_ho_549
Sun, Jul 16, 2023 5:29 PM
現在想想,
可能是因為從小生長在女人堆裡,
沒有感受過
「因為性別而產生的比較和不平等」
對於男女的差異沒有很具體的概念,
也沒遇過「只有男生做得到,但女生不行」的事。
而家長的態度也是,
「想做什麼就告訴我,只要有決心、家裡付得起,就去做吧!」
所以比起過多的憂慮,
我總是有種盲目的自信
所以面對男生的時候始終無法放下自尊心,想說你都做得到我怎麼可能不行
樂知
@angel_ho_549
Sun, Jul 16, 2023 5:32 PM
所以說家庭環境真的很重要,
完全是從根本上奠定了安全感和性別意識
載入新的回覆
國小上生活課的性別單元的時候,
老師讓大家寫下「是否喜歡自己的性別?」、
和「如果有下輩子,你會想改變自己的性別嗎?」
結果舉手發言的時候,
班上女生機乎都說更想成為男生,
原因包括家長怕女孩子吃虧,對玩樂交友限制較多;女生有生理期的困擾和生小孩的困擾;一個人單獨旅行風險較高等等,
而在課本上寫下「喜歡當女生」還有「對我來說成為女生很好,找不到想要成為男生的理由」的我頓時像個異類,
也失去了舉手的勇氣。
可能是因為從小生長在女人堆裡,
沒有感受過「因為性別而產生的比較和不平等」
對於男女的差異沒有很具體的概念,
也沒遇過「只有男生做得到,但女生不行」的事。
而家長的態度也是,
「想做什麼就告訴我,只要有決心、家裡付得起,就去做吧!」
所以比起過多的憂慮,
我總是有種盲目的自信
所以面對男生的時候始終無法放下自尊心,想說你都做得到我怎麼可能不行完全是從根本上奠定了安全感和性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