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璱✧*。安常處順
為什麽我不上大學 (關於大學的真相)

好認同這支影片。學歷真的不代表個人能力,人活著只要肯學習、肯思考、肯努力,基本到哪都行。

而上大學的好處,我個人體感,主要在這幾點:

1.學習更系統化地整理、輸出資訊
2.增加菁英集團、高收入族群人脈
3.有機率接觸到固有生活圈以外的視野
4.在正式進入社會前,體驗相對不黏著
並以自由意志為前提,所進行的社交活動、時間規劃
*。璱✧*。安常處順
1.
對於找中高階管理職工作、媒體識讀,是很重要的能力。

即便我原生的設計(頭腦中心有定義),就已經算是整合資料比較快的,但在上大學之前,我幾乎都只會用很幼稚且粗暴的方式,毫無效率地收集史料和資訊。
*。璱✧*。安常處順
舉個例子,老朋友和老粉絲都知道,我高中時代就喜歡三國歷史。但早年文史資料,電子化並不普遍。因此有些參考書目,你如果不自己買,就算上鄰近圖書館去借,也未必能借到。

更別提我那時候想看的,往往都是一些哈扣路線(如:中國歷代軍事資料、資治通鑑、特定朝代食貨誌……這種完全沒翻譯的書),一般圖書館根本不會有。
*。璱✧*。安常處順
我還記得我第一部資治通鑑,是大學時跨系選修史學系的課,當時跟著同學的團,向老師認識廠商買,才收到相對便宜的版本。

而我很多報告用書與參考書目,也都是上大學聽教授怎樣找資料、推薦論文系統,或是有一些神秘管道和口授心傳的訣竅,才習得怎樣快速找到合用資訊,並篩選不合用的部分。
*。璱✧*。安常處順
關於2與3.
這兩點很現實,但沒所謂,我早就講過我不是什麼大善人,我的個性中,有一部份是極度現實與自利導向的。

考好學校,主要目的確實是這個。

我國中很多同學,因為學區附近大多都是工業區,父母也通常都是底層勞工階級。導致許多人,光是在高中階段就沒往學術體系邁進(也不至於就停學,但確實很多人都是走技職體系)。
*。璱✧*。安常處順
那些人後來到哪邊,這我還真的不太清楚。
因為我有聯繫的,就只剩阿薰。

雖然有幾個同班的,常考前十名、一起加入學校晚自習的小夥伴,我們因為寒暑假都一起讀書,也都考上台北市立的高中。

於是在高中三年,可能還會因為收集校慶徽章(好像就北市特別流行這個),或是搭公車、在補習班偶遇,所以說上一些話,但其實沒有持續聯絡。
*。璱✧*。安常處順
不過因為我現在住的地方,就是我國中學區這一帶。
偶爾我可能還會看到以前國中和國小同學,很多人都是克紹箕裘,父母幹啥,他們就幹啥。

例如我有個同學家裡開機車行,所以他現在也會滿常出現在爸爸的車行裡。雖然是沒繼承家業的樣子,但看衣著和氣質,估計做的事情也不是去大企業上班,或做比較有前瞻性的工作。

當然這沒啥不好,如果他開心就這樣。
只是很明顯,就不可能反轉固有的社會階級了。
*。璱✧*。安常處順
而我自己在高中和大學遇到的人脈,有很多在畢業後,還是成為挺不錯的助力。或是替我找到不錯的打工門路,讓我在學期間,就可以透過實習或給教授打下手,篩選沒啥興趣的工作領域。

我個人觀察,覺得這很大程度是因為:

當一個家庭,能供得起一個孩子走學術體系超過三年,甚至他就學期間,完全不需要打工幫助家計、籌措學費。代表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至少是小康。
*。璱✧*。安常處順
小康以上的家庭結構,因為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階段,父母會比較有『透過後天努力或學識,以求翻轉階級地位』的認知。

如果父母是來自社會底層,他們多半會希望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不要升學了(因為生計困難,根本繳不起學費)。

直接回家幫忙幹活就好。
反過來說,肯供養孩子深造的家庭,多半經濟狀況是穩定的,人際圈也有更大機率,會比窮忙家庭更開闊。
*。璱✧*。安常處順
而這種社交圈所能帶來的人脈,就會比你一輩子都沒踏出原生家庭所在城市,或是從沒長時間離鄉求學,來得更寬廣。

舉例:

我以前讀景觀設計系的時候,班上同學有人老家在花蓮,家裡有一片私人海岸(沒看錯)。因此暑假會邀請感情好的同學,去花東看海度假。

或者我的高中同學,大伯是超級業務、爸爸是公務員、媽媽考取地政士執照,所以他從小就覺得『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以此為基礎,成為菁英』是很必要的。

於是我早年很多偏差的反社會個性,也是透過常去他們家玩,耳濡目染之下,才漸漸調整過來。
*。璱✧*。安常處順
講這些不是為了炫耀,畢竟我同學家境多好,還真不干我事。說句不好聽的,他們家長輩若不幸往生,也沒我一杯羹。

但是,透過去不同縣市讀書、體驗不同的生活風格,不只能讓自己更加獨立。當我前往同學家作客,和不同年齡層、生活圈的人對話以後,便能理解,每個家庭都可能存在一些隱憂。
*。璱✧*。安常處順
這叫做『打開認知邊界』,對於提升社交能力、轉換視角思考、增加同理心、學會對話技巧,是非常有幫助的。

不僅僅是『認識有錢人』,這麼膚淺的理由。

比較精確地說,應該是『知道在不同社會階級的人們,他們在乎什麼』,這才是透過學校延伸出的人脈,所能帶來,我認為最重要的資訊與情報。
*。璱✧*。安常處順
4.就是避免當情勒狗和豬隊友啦

我自己在上大學之前,因為是老么的關係,加上腦袋好、反應快,其實說真的,算是被家裡保護得挺好。

所以我早年也是情勒界達人ㄛ!
但我現在給人感覺不像吧?就是因為大學時離鄉背井,遇到很多問題都要設法透過交際手腕、溝通,來嘗試解決的關係。
*。璱✧*。安常處順
我那時就體驗到一件事:
會情勒的人應該都沒啥生活重心ㄅ -.-

像我在同時忙校內外社團的活動,還要搞定很多必修科目與對應報告、考試的時候,我講真的,根本……連崩潰或鬧脾氣的時間也沒有www

要在有限時間裡完成修業門檻,而且我是花三年讀完中文系的(因為降轉),時間根本被極度死亡壓縮好嗎 (rofl)

因此當時遇到問題,或是有突發狀況,我的直覺反應,就是對關聯人直說:ok,那現在我們遇到什麼情況,來討論一下如何解決?
*。璱✧*。安常處順
甚至在台灣地區大學裡,彷彿潛規則一般存在的『家聚』、『系鍋』、『夜衝』、『夜唱』,這些我當然也會參加。

但我因為課業壓力很重,又時常擔任領導者(小組組長、社團主心骨、社群聯繫樞紐)的關係,基本沒空浪費時間的。

我每個學期第一個禮拜,就在規劃寫報告的時間、畫好課表,並盡早向鄰近大學的網友(資訊相關科系,較不需借書)商借學生證,去他們資源豐沛的圖書館挖寶。
*。璱✧*。安常處順
然後我同時還可能要:
打工、玩社團、規劃小組員的報告製作進度
讀書、看資料、寫報告、參加校內外各種活動

還有創作
*。璱✧*。安常處順
所以我雖然也會去參加那些家聚或夜唱,但我通常只會玩到十點左右,最晚就十一點。

接著我就會和學長姐說:我可能得回去寫報告了~
然後載一些住學校宿舍、有門禁的學弟妹回寢。

接著寫報告寫到凌晨一兩點才睡覺。
然後利用零碎時間完成創作,或處理一些私事。
*。璱✧*。安常處順
我人生最自律的階段,應該就是大學
因為我家不可能允許小孩肄業www

對當時的我來說,我如果沒畢業或延畢,就等著引發家庭革命。所以就連換科系,也是賭上很大的決心,才敢向家裡提出的。
*。璱✧*。安常處順
但這些『在有壓力的環境下,找出自律規則』的經驗,確實對於我現在從事自由業,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老實說吧,同樣事情我畢業之後,去當老師的時候,也是自然就在做。所以我很認同錫蘭說的,有些技術其實未必是大學生活帶來給你的,如果你很清楚知道『當下首要目標』是啥,自己會想辦法做到的。
*。璱✧*。安常處順


前面講起來好像我很推崇上大學,其實沒有。我得說,我有很多大學同學,我也不知道如今他們在幹啥。

以前吧,4/3階段因為很容易緊張和焦慮,加上我想躲避一些宅圈和企畫圈的人,因此我有一個裏帳號,裡面只加現實同學/認識超過五六年的親友。
*。璱✧*。安常處順
我看他們發噗的內容,並不覺得他們生活快樂。
因為很多人都是執教鞭、考公務員,或者按照一般人對於『中文系』的想像,去選擇後續的人生走向。

所以我很常看到自己同學在抱怨,有人抱怨自己老爸始終不理解自己,也有人當了媽媽卻怨恨老公都不帶孩子,或者也有一些是抱怨學生很難教。
*。璱✧*。安常處順
我根本無法參與任何話題。
因為我是這群人之中,唯一一個在做自由業的人。

而且我還和家人斷絕往來,同時也沒有成立新的家庭。
*。璱✧*。安常處順
但你問我會羨慕他們的人生嗎?
看到那些抱怨我根本嚇爛了,我真的沒辦法理解,如果這些職業或新建家庭,對他們而言帶來那麼多的痛苦,到底為什麼他們要堅持下去?

是因為愛嗎?還是責任?
我沒看他們描述這些內心的想法,可能因為我也沒和他們熟到那種地步吧(也或許我感覺就活在自己世界,不像是個會聽他們煩惱的人 (rofl))。
*。璱✧*。安常處順
但就在某天,我直接把裏帳號刪掉了。

也不是不喜歡這些曾經的同學,但我深刻感覺到彼此不是同類。我覺得能夠穩定工作、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支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因為社會要長治久安,正需要這些堅定的力量。

然而那不會是我的人生。
*。璱✧*。安常處順
在做出這個結論之前,或是之後,我得說:
我從來沒有任何反悔的感覺,或覺得自己就是個不安定的劣等貨。

因為老實說,我在校期間就已經知道與感受到這回事了--我不會和一般在學術體系結業的學生一樣,就那麼理所當然地教大半輩子的書、走入家庭、考高普考。
*。璱✧*。安常處順
我很感謝那幾年他們的厚意,講真,大學同學是少數讓我覺得十分友善、願意接納我的一群人。

這可能也來自高等教育所帶來的視野,特別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多少會有『君子周而不比』的概念。

即便我做很多怪事、個性偏激,也不曾在班上被霸凌或排擠過。當然也有一部份,可能是因為當時我表現得很認真進取,剛好符合學術氛圍喜歡的取向吧。
*。璱✧*。安常處順
但我就是知道:
自己和他們不是同一類人。

我大四雖然校內研所正取一,可是我放棄了。當時想說讀一年補習班,如果考不上台大中文所,我就不讀了。(代表我可能也沒這麼強烈的決心,想走學術體系)
*。璱✧*。安常處順
之後就在各個產業斷斷續續地工作,然後就是一堆講到爛的故事,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

最後我的感覺就是:我真不適合上班啊。
我也不怎麼喜歡,在封閉團隊內,做固定的事情、和特定對象朝夕相處。我覺得那很無聊,會讓我的創作與生產力嚴重下降。
*。璱✧*。安常處順
但你問我要幹嘛呢?
坦白說,年輕時我也不知道。

不過最近這幾年倒是越來越清楚了,
我想大概就是要成為某種體制外的力量。

透過自己最擅長的思辨、提供觀點和策略,協助和我一樣,年輕時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蔥三小(?)的青少年們,早日覺醒和理解自身。
*。璱✧*。安常處順
我小時候其實很討厭權威,因為我老是被權威教訓和恐嚇。所以我一度覺得:笑死,我根本不可能成為老師/引導者之類的角色。

但沒辦法,透過實際上投身工作,和在人生各階段的歷練,發現我大概就是要做這種感覺的事情。於是也不得不接受了。

而這一切,都不是大學教會我的。
是我透過實務經驗,以及一些神祕學工具,慢慢得到的結論。
*。璱✧*。安常處順
我對此有熱情嗎?我不太知道。

只是有時候看到被社會和家庭粗暴教訓的孩子,我會希望他們能透過了解自己,進一步理解到『被這樣對待,並非是他們真的有啥問題』。

以及『在僵硬體制之外,還有很多種生活方式』,所以就算不服從規範、不走一般人走過的路,也絕對活得下去。

我就是證據。
所以我必須讓自己活得好。
*。璱✧*。安常處順
這個『好』不代表,我必須成為什麼百萬訂閱頻道的創作者,或是我走到哪邊都能被人認出來。

而是我對於生活的態度、面臨責難所採取的反應,能夠給人一種泰然自若的穩重感。進而透過身教與言教,慢慢帶給世界『原來也能這麼活』的感覺。

同時,若有人也想做到,因而來到我面前,我可以告訴他一些經驗,以及需要為此付出哪些代價。協助他釐清:自己是否真想過上這種生活?

而不是讓他聽了幾段幹話,就很亢奮又無謀地,回家跟爸媽吵架、表現反抗。但卻完全沒有思考過,若要成就某種特定的未來,需要哪些策略與方針。
*。璱✧*。安常處順
反正我前半生已經被各種爛制度和爛人毀了www
看到錫蘭提到『為了想做的事情,幾乎耗盡整個青春』,真的是很有感覺。

曾經我也想過要當個普通人,三十歲之前就結婚、進大企業工作,或者在35歲之前生小孩,跟上多數人理想的生活型態。

但我想做的事情和構築的願景太大,透過一般人的途徑根本做不成。我花了27年在確認這件事(看來我真的是挺笨的),覺醒以後,意識到這個規格宏偉的程度,賠上前半生好像也不是很奇怪。

倒也覺得算了,直接接受。
*。璱✧*。安常處順
說了很多,大概就是想講幾個點:

1.不要讓任何人決定你是誰,你自己決策
2.當體制保護不了你,便該離開那個環境
3.人脈只是協助你增廣見聞,沒有能力就是等著被淘汰
*。璱✧*。安常處順
我也希望自己餘生可以對得起這三個結論,盡力啦。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