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漾
和漾
https://images.plurk.com/54Uu2RNM7wD9fQT3dHn4aa.jpg
訃聞:《長路》、《險路》等書的普立茲獎得主作者戈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自然逝世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菲的家中,享年89歲。
感謝朋友分享他去年出版的一套新書 The Passenger 跟 Stella Maris 會有台灣譯本
和漾
雖不致死 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https://images.plurk.com/2WrqOkXAtEGXFPx3AyOvf2.jpg
公視明天晚上要播紀錄片《雖不致死》,以前在國際紀錄片影展看過,很是推薦。
法文的原片名叫作Sans frapper(不敲門),除了字面上未經允許而開門,同時指向非合意的行為。
導演找了一群願意被拍攝者給故事腳本,而這腳本是一位性侵受害人的真實自述,透過這群素人演員的詮釋,他們可能同理、質疑、不理解或對於該怎麼辦有不同的想法,但他們都在說同一件雖不致死但極其痛苦的事。

此為導演的專訪:
【報導】女性、社會、性侵與傷害:專訪雖不致死導演 Alexe POUKINE阿蕾瑟.普金 - Lucyh...
和漾
這兩週讀到很多me too受害者的自陳,也在這幾天看到被指控者開始採取法律途徑,而在前天的東尼獎頒獎典禮上,Jodie Comer以獨角戲《初步舉證》(Prima Facie)的精湛表現奪下最佳演員。
'The law of sexual assault spins on the wrong axis':...
自從年初看完後還沒好好說過心得,唉,編劇Suzie Miller 當初寫這齣劇是為了指出澳洲法律系統的失能(所以這次Empire Street製作的版本可以很好的在地化,因為他們的法律體系都是來自英國)無法為遭受強暴、侵害或騷擾的女性伸張正義,受害者必須等待、一再重複事發經過、面對他人和自己的質疑、在庭上被反覆拷問前後可能不一致的說詞,然後敗訴。
和漾
《初步舉證》威秀獨家 12/20(二) 正式上映
本劇的主角是一位前途無量的刑事律師,事務所偶爾會基於她是女性,派她去幫性侵案的加害者辯護,而她善於自己的工作技巧,知道怎樣不會太超過但又能找出被害者說詞的漏洞,在法官和陪審團前指出邏輯不通之處(你剛說自己喝了不只一種烈酒是嗎,那你怎麼記得清楚某某事的順序/細節呢),她的策略讓原本還投以懷疑眼光的被告到最後驚呼連連,又是一次勝訴。
和漾
在法律專業競爭的父權框架之下,她與同事務所的一位男性律師互有好感、約過幾次會,最後在約會延伸到家裡繼續飲酒,再延伸到床事的發展裡,男方開始第二波性愛時,她忽然感到恐懼、想要拒絕這未取得同意的性事時,她被強上了。
等到對方睡去,覺得自己被傷害與玷污的她爬到浴室清洗身體,才恍然意識到自己經歷的是不合意的性交/強暴,她慌了,不想跟這人繼續共處一室所以逃出自己家,走在下雨的街上不知該如何是好。
她覺得自己應該去警局報案,好不容易說服計程車載她去警局,但她的律師腦同時點出種種不利她的事情,像是她不小心清洗掉證據、同事務所的人都認為他們在交往而她也跟信得過的人提過、他們喝了不少酒、上法庭證詞是相互對抗的等等,然後,她收到那人發的簡訊,問她還好嗎怎麼出門了今天過得不錯他們辦公室見,讀完訊息的當下她瀕臨崩潰。
和漾
下半場的劇情即是法律攻防戰,超過兩百天的開庭等待,無法繼續在原本事務所上班的主角代表自己出庭,既是律師也是被害人的她環顧四周,發現從法官到對方的辯護律師舉目皆為男性,攻詰也跟她能預期的相同,儘管她做了一切陳述,還是被咬著你怎麼沒有積極表達反對之意,而就在那個當口,她忽然被這段日子反覆作供詞、被記憶折磨時都沒有想起來的事擊中:她的雙手和嘴巴皆被按住,以至於她無法疾呼抗議。
但此話一出,她明白自己輸了,在旁觀者眼中她也變成了不可靠的受害人,在她篤信的法律遊戲裡,蒙著眼的正義女神曾經是公正客觀,如今卻是看不見事實真相。
和漾
https://images.plurk.com/3d25UKBDEzdXyiG4vjXsG2.jpg
法白引述最高法院在判決裡提到「被害人形象」的問題
摘:
在過去(甚至是現在),典型的「被害人形象」像是一張清單一樣,逐筆勾選被害人表現的形象是否符合,若稍有偏差,似乎就會認為這個「劇本」不成立。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多數性侵害犯罪的被害人與加害人熟識,僅有少數情形發生在陌生人之間。熟識者之間的性侵害犯罪,涉及雙方情感、人際,甚至是權力關係,使得被害人選擇獨自忍耐。但這又使得,被害人的控訴,由於不符合社會上多數人理解的軌跡,反而對其真實性打上問號。遺憾的是,被害人的忍耐,反而會使得加害者提高行動的力度,被害人越來越無法擺脫困境。
和漾
好像是在《司是Law室》(司法院的Podcast節目)還是報導者或法白,應該是陳昭如跟人本基金會為《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再版上節目那陣子,聽到審妨害性自主的法官談判決的困難,這幾天再看到檢察官對於不起訴跟法律程序的應對,想起了《初步舉證》揭幕之前,圈住整個舞台的燈條外框是偏斜的,如同編劇想點出的法律體制以及在其中還奮戰的人。
https://images.plurk.com/7kOdLJ9UfDnO0Hh5BY9yuP.png
和漾
另外我想分享兩個看到的資訊。

兒少安置機構及校園性侵訪查計畫
https://images.plurk.com/4NCFGqZv1wvnStrB7q6M8m.jpg https://images.plurk.com/7eg5IkbdCz1BalWKlx0sgq.jpg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及勵馨基金會,正進行台灣第一次的性侵訪查計劃,希望透過訪談兒少時期在安置機構或校園遭受性侵害的人們,讓國家能夠傾聽每一位倖存者的心路歷程,並看見其中可能經歷的揭露或求助困境,以促成改變結構的機會。

若你在18歲以前,曾在安置機構或校園曾遭受過猥褻或性侵害,或你是受侵害者的重要他人,請加入這個計畫,讓國家能夠傾聽你的聲音。

完整計畫內容:
你的聲音國家用心聽 台灣社會第一次兒少性侵系統性訪查計畫
和漾
聽妳/你說醫說 ​#MeTooMedicine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除了致力於過勞、薪資等議題,也相當關注醫療職場性別友善。2018年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就曾調查,發現高達80%女醫師以及63%男醫師曾遭遇性騷擾,卻只有3.5%的人使用申訴管道。選擇不申訴的原因,除了擔心過程不被保密、來自職場的壓力,有一半的人都認為申訴不會有用。

*本表單閱讀權限僅限於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性別小組成員。成員為關心性別議題之非主管職醫師與工會秘書,總人數不超過十位:
聽妳/你說醫說 #MeTooMedicine
和漾
就我的認知,北市醫師工會其實滿全國性的,西醫、中醫、牙醫、醫學生和非北市都可以加入,如果有需要這個管道也歡迎使用。

原始出處:雖然貼文觸及率低,但北市醫師工會其實撐了不少其他職類的工會,也是目前在醫師勞權改善上比較值得信賴的組織。

Facebook
和漾
醫界應該很多⋯⋯就我從學生時代一路到工作就聽到不少。
最常見的是歧視性言詞,像柯文哲那種會說女生不化妝上街嚇人的醫師主管真的不是少數,最近也聽到同業分享他主管會直接跟實習生說女性要在家相夫教子(儘管下屬的組成大部分是女性)還要實習生寫正評給他拿到院長前褒揚。
至於遇到騷擾的部分,我知道的受害者男女都有,有些是權勢方面,但有些是來自不認識的人(比如病人或別單位的員工),唉。
和漾
S9 EP6|藝術與性別暴力:「為什麼這麼爛的人,會做出這麼好的作品?」ft. 〈藝術之子〉編導 黃郁晴...
今年四月有一檔戲劇是在探討劇場表藝界的me too,雖然我沒有去看,但可以收聽這一集。

而劉致昕主持的這集是訪問在六四前,公開被王丹騷擾經歷的李援軍:
S2 EP30 被強吻後的九年 feat. 李援軍
和漾
Love More
Love More
適合最近的歌。

台灣#MeToo十問:怎樣算是性騷擾?遇到了怎麼辦、如何存證?申訴機制和法律哪裡不足? - 報導者 Th...
柯建銘 :目前立法院預計加開第二次臨時會,7/14前各黨團、立委跟行政院會將性騷擾相關的提案送交立法院,行政院相關部會首長會專案報告且備詢,預計七月底前完成立法程序。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