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鹿@キリン
頸鹿@キリン
[另一方面,遭美國出口管制的中資企業,大舉向台廠拉貨,推升兩岸高科技中間財貿易。2020年前11個月,台灣出口價值1453億美元的相關貨品至中國,占台灣輸陸商品總額的79.9%,較2012年同期提升12.6%。惟貿易均衡占貿易總額的比例──貿易特化係數(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為66.6%,較2012年同期增加1.6個百分點,表示台灣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且領先幅度還略微擴大。]
頸鹿@キリン
[最後檢視兩岸高科技最終消費財。2020年前11個月,台灣出口價值11億美元的相關貨品至中國,占台灣輸陸商品總額的6.3%,較2012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這或許肇因於兩岸率先走出肺炎疫情的陰霾。

此約略證實國台辦與若干學者的說辭,但其明顯誇大台灣對中國的非對稱依賴,因為台灣93.7%的高科技最終消費財,是外銷中國以外市場。]
頸鹿@キリン
簡單說,因為對岸開放市場,條件之一大概有要求代工在大陸,所以好幾年前歐美客戶就要求大量的台灣公司轉移到對岸,故電子、高科技、原物料都變成要出口到對岸再加工,我們拜訪好幾間上市公司時,對方親口說成本根本沒差多少,是客戶要求才去。這幾年可以觀察隨著供應鏈分散,中企都自己轉移到東南亞,出口跟依賴應該縮小幅度會蠻大的。
頸鹿@キリン
所以每次看到人在拿貿易逆差或依存度講就....,在沒發生這些事情前其實就該知道,台灣公司的最終客戶大多都是美國,今年被要求轉移到其他國家的話,相關出口一定會轉過去。
確實對岸貿易一定有差,至少影響了10-30%,但光今年就可以看到很多厲害的上市櫃公司把市場轉移到歐美客戶(不是換皮),因為歐美很多都轉單到台灣的關係,當然也有些公司兩邊轉單通吃、或是因為類型不適用的。
頸鹿@キリン
這陣子剛好很多美企大咖會去拜訪對岸高層,沒有一間企業會想直接失去兩三成的市場。至於說逼對岸自行研發,其實不逼對岸也對自行研發,畢竟滿滿的前車之鑑,只能說或許美企想既壓制你成長又能賺你的錢,我是認為沒這麼簡單就是,不論是事情還是背後真正的想法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