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母親節快到了,讓噗主想到「我吃了一朵康乃馨」。雖然他是創作文,但是噗主覺得他反應的問題七年後的現在依舊存在,只是大家發瘋的方式不同,目前沒有人吃康乃馨而已。讓噗主來說些故事好了。

先說說噗主的背景,噗主從小就是接受所謂的精英教育,但是噗主自己覺得精英教育就像是工廠,挑出不爛的苗子,用一模一樣的流程教育塑造成「天才」。

高壓的環境下總是有很多人撐不住,噗主成長的過程中看到了好多自殘、自殺,不過如同噗首說的,每個人的發洩方式總是不同。

(下收)
(抱歉描述順序有點亂)
ಠ_ಠ
在我要準備會考時,那時我們上課上到第九節(還有晚自習到10.的那種),我印象很深刻,在沒日沒夜的書海中,我幾乎看不到天空——早上不到天亮就出門到學校了,放學時已經天黑——然而那天,一如既往的上課時突然警鈴大作,然而老師卻好似習以為常一樣,淡定的叫我們繼續上課。不久後下課鐘響了,我到廁所時看見一個披頭散髮的女生跌坐在廁所的地板上,背後的窗戶剛好映照著絢爛的夕陽,莫名的反差感讓我瞬間窒息。
事後我才得知,她壓力太大,突然上課上到一半衝出教室,發瘋似的跑遍每一個廁所按下緊急求助鈴,最後跪坐在廁所被我看見。
ಠ_ಠ
然而,我遇見的也不只這麼一件事。
ಠ_ಠ
在國一新生入學後不久學校開始大肆宣傳生命的重要,ㄧ問之下,才發現是剛入學的學弟妹受不了高壓的教育,紛紛自殘,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班上的人蹦出了:「我們要會考的人都沒有自殘了,他們自殘什麼?」的聲音,當時的我看著都帶著一層面具的同學們,深深的反思高壓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當時,我和朋友討論這件事,她非常理所當然的回答我:「成就啊?」,我反問:「成就?誰的成就?」,我們的對話就陷入了一片寂靜。
是啊,成就,但是這個成就,究竟有幾成是屬於父母,幾成屬於學校,還剩下幾成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呢?
ಠ_ಠ
為了成就,除了心靈健康,我們似乎還犧牲了「自由」。
ಠ_ಠ
曾經,我意外撞見朋友和她的母親爭吵。她的父母皆是超高的成就,也是很典型的「你照我說的路走就對了」型父母,但是,她不會直接左右你的決定,而是會先給妳選,然後如果妳選的不合她意,她就會貶低你的選項,然後瘋狂推薦她想要的選項,強迫你接受。
長久以來噗主的朋友一直都默默接受著,但是在那次吵架中,我的朋友崩潰的對著她的母親大喊:「你除了控制我的人生,現在連我的腦都想要控制嗎!」
聽到這句話,我突然意識到,確實,我們除了人生,似乎連腦都被控制了。
ಠ_ಠ
說回噗主好了,噗主考高中時下定決定追尋「自由」,因此噗主異常認真讀書,每一次模擬考至少都有5A4+,雖然不能說頂尖,但即使在資優班裡面也算是前面了。但是,噗主已經事先查好,只要考1A4B就剛好沒辦法上有升學班的私立,而且能上一所還算可以的社區高中,盤算著以「如果轉學考就不能申請繁星」順服父母,並且父母有沒有其他選擇,應該會讓我上,並且對我失望至極,放我自由而去疼愛比我更聰明許多的妹妹。事情也如我所料,我成功的上了那所社區高中,然而,到了這裡我才發現,這完全不是同一個世界,這跟我所想的自由相差深甚遠,我竟然不自覺的開始追求「成就」追求高壓教育。

原來菁英教育、升學主義,影響的不只是短短的人生決定,而是即使脫離仍舊烙印在腦中的「成就」。
ಠ_ಠ
或許在升學主義下的學生,在父母、師長眼中只分為有成就與否(能成為炫耀工具、榜單與否);在社會眼中只分為是否高學歷;但是在自己眼中卻早已不是自己吧。
ಠ_ಠ
就這樣 歡迎旅人留言
(錯字很多、排版很亂、描寫順序也有點卡,但是噗主想睡覺了請見諒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