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05 PM
Sun, Jul 9, 2023 2:51 PM
3
大腦天生就愛...? 神經科學家揭露大腦驚人真相!教你如何利用大腦優勢!書來面對EP13《社交天性》Ma...
所以人真的是群居動物啊
現在不會讀空氣和尊重他人的人很多耶,
該不會他們腦殘
但現在功利主義已經根深柢固了啊(望
Podcast。 心理學
啟點文化
哇賽心理學
精神分析 下收
掰噗~
@baipu
說
Fri, May 12, 2023 2:05 PM
人生嘛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10 PM
Fri, May 12, 2023 2:10 PM
◆啟點文化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 幫助你開啟改變的兩種思維練習|【一天聽一點#1236】
↑節錄重點:
⒈外星人思維→跳脫沉默成本的限制
⒉Alpha Go思維→不依賴過去路徑慣性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 面對家人、朋友,有時我們需要一點「不理性」|【一天聽一點#1340】
↑人在這個世上就是用兩套邏輯來面對:
理性邏輯
和
心理邏輯
理性邏輯只能給我們理性的腦,只有心理邏輯才能夠給我們溫暖的心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12 PM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 其實,你可以不用跳出「舒適圈」|【一天聽一點#1356】
↑舒適圈的迷思:
1.舒適圈不一定舒適
2.舒適圈不一定有熟悉的人事物
自己的不舒服某種程度是自己的舒適區(生命模式)
舒適圈是你一手創造的一種精神住狀態,與好壞對錯無關
不一定要跳出舒適圈,但要擴大舒適圈
要改變的是你回應需求的方法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14 PM
◎精神分析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 【心理小學堂#3】心裡小聲音常打架,怎麼回事?|精神分析5-2
↑
在網路世界有很多需要是會被立即滿足,不太有延宕滿足或要自己想辦法的過程。現在的世界是非常支持本我的,非常鼓勵大家做自己,純然放大自己的慾望。這真的很需要被注意
(太過強調這個部分其實很不健康)
想到之前看的影片,現在社會太多高強度的刺激,以至於接收多巴胺的機制有點失靈,讓大多人不快樂進而更激進地追求慾望和快樂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16 PM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 【心理小學堂#4】防衛機轉,讓你身不由己!|精神分析5-3
↑防衛機制是有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但長期使用或固著,就可能會造成發展不順利
1.壓抑
:在潛意識中執行,面對重大創傷等消化不來,選擇遺忘
2.
否認/抗拒
(有意識的)
3.
反向
:想要卻不講、說反話
4.
投射
:(潛意識)把消化不了的情緒或念頭套在別人身上
5.
置換/替代/發洩
:將無法消化的情緒宣洩在他者身上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19 PM
Fri, May 12, 2023 2:20 PM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 【心理小學堂#6】選擇「精神分析」,代表你真的豁出去了!|精神分析5-5
↑防衛機轉2:
6.
合理化
:自欺欺人;承認某事實太痛苦,故找一套解釋方法但其他人都覺得執迷不悟
7.
昇華
:將不好的經驗消化,轉為另一個層次
8.
退化
→尋求關注的警訊,EX躺平
9.
內攝
:吞下不屬於自己的價值觀的信念,EX洗腦
10.
認同/執迷
→EX偶像崇拜
11.
補償
:發展其他面向
(7.10.11比較好)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19 PM
Thu, Jun 8, 2023 6:02 PM
「
夠好的父母,是讓孩子知道:在他有需要的時候,回過頭找得到你。你不需要拿掉他在成長路上,所有會經驗過的痛苦、斷裂與挫折
。」喜歡這句,雖然嘉玲覺得是她的想法,然後由於語句很西化,所以調整了文法
很同意嘉玲的分析師說的話,所以除非我要回老家,不然我真的固定會每週優先留那個時段出來給我和我的諮商師
「
做治療並不是要變成更成熟、更完美的人;而是好好看自己、好好照顧自我
」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23 PM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 度過情緒低潮的四步驟|哇賽療心室ep22
↑與其把情緒當敵人,不如把它當郵差;情緒只是在傳達訊息
■有效情緒管理的四步驟:
1.覺察
(做紀錄)
→2.辨識→3.認同
(認同情緒的存在和意義)
→4.接納
小提醒:在探索情緒在傳達什麼訊息時,要知道他人不用對我的情緒負責,自己才是要對自己情緒負責的那個人。這樣的認知會失去自己對情緒的掌控權
情緒管理的目的不是讓你沒有情緒,而是允許自己體驗豐富的情緒,同時又有能力掌控這些情緒,協助自己回到身心平衡的狀態,而不是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32 PM
哇賽心理學 - 生活中提昇自控力,消除不確定感|哇賽心觀點 ep28
↑現在的社會快速改變,加深了不確定感,也加深代溝。
重點擷取:1.
要有病識感
;2.
增加自控力
(化被動為主動,在生活中加入自我成長的活動);3.
內在要慢下來
(世界越快新要越慢;注意力要回到當下、感受生活)
哇賽心理學 - 安全依附迎向良好人際連結feat.翁士恆教授|哇賽療心室ep24
↑邪惡實驗www 還有平行宇宙喔XD
依附、分離焦慮、失落是人生的三塊積木;一個人要形成好的依附關係,必須要經歷不斷的分離
安全依附的得到→是一個不斷分離又不斷獲得的過程,且相信自己值得擁有
;感覺這集可以反覆聽和思考
可以不要一直強調「媽媽」嗎?可以用「重要他人」來形容那個角色嗎?不要再加強女性應該是主要照顧者的社會分工
⎝Clover。小柯⎠
@Snow3625
說
Fri, May 12, 2023 2:35 PM
哇賽心理學 - 悲傷可以是很有力量的feat.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哇賽療心室ep28
↑原來宇哲老師跟Nana心理師是夫妻!這集聽到哭
思考死亡,同時也在思考存在
「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付出的代價
」
因為敢愛,我們終於敢選擇一個讓自己悲傷的決定。
人生終究是有這些痛、掉淚的機會,才會這麼的珍貴
那些眼淚,是因為你/妳曾經很深愛過,你/妳才會滴下來
在離別感受痛徹心扉和掉眼淚的同時,也許可以慶幸自己還有這樣能深愛一個人的能力,也許可以回過頭來喜歡掉眼淚的自己
載入新的回覆
所以人真的是群居動物啊
現在不會讀空氣和尊重他人的人很多耶,
該不會他們腦殘但現在功利主義已經根深柢固了啊(望
Podcast。 心理學
啟點文化 哇賽心理學 精神分析 下收
↑節錄重點:
⒈外星人思維→跳脫沉默成本的限制
⒉Alpha Go思維→不依賴過去路徑慣性
↑人在這個世上就是用兩套邏輯來面對:理性邏輯和心理邏輯
理性邏輯只能給我們理性的腦,只有心理邏輯才能夠給我們溫暖的心
↑舒適圈的迷思:
1.舒適圈不一定舒適
2.舒適圈不一定有熟悉的人事物
自己的不舒服某種程度是自己的舒適區(生命模式)
舒適圈是你一手創造的一種精神住狀態,與好壞對錯無關
不一定要跳出舒適圈,但要擴大舒適圈
要改變的是你回應需求的方法
↑在網路世界有很多需要是會被立即滿足,不太有延宕滿足或要自己想辦法的過程。現在的世界是非常支持本我的,非常鼓勵大家做自己,純然放大自己的慾望。這真的很需要被注意(太過強調這個部分其實很不健康)
想到之前看的影片,現在社會太多高強度的刺激,以至於接收多巴胺的機制有點失靈,讓大多人不快樂進而更激進地追求慾望和快樂
↑防衛機制是有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但長期使用或固著,就可能會造成發展不順利
1.壓抑:在潛意識中執行,面對重大創傷等消化不來,選擇遺忘
2.否認/抗拒(有意識的)
3.反向:想要卻不講、說反話
4.投射:(潛意識)把消化不了的情緒或念頭套在別人身上
5.置換/替代/發洩:將無法消化的情緒宣洩在他者身上
↑防衛機轉2:
6.合理化:自欺欺人;承認某事實太痛苦,故找一套解釋方法但其他人都覺得執迷不悟
7.昇華:將不好的經驗消化,轉為另一個層次
8.退化→尋求關注的警訊,EX躺平
9.內攝:吞下不屬於自己的價值觀的信念,EX洗腦
10.認同/執迷→EX偶像崇拜
11.補償:發展其他面向
(7.10.11比較好)
很同意嘉玲的分析師說的話,所以除非我要回老家,不然我真的固定會每週優先留那個時段出來給我和我的諮商師
「做治療並不是要變成更成熟、更完美的人;而是好好看自己、好好照顧自我」
↑與其把情緒當敵人,不如把它當郵差;情緒只是在傳達訊息
■有效情緒管理的四步驟:1.覺察(做紀錄)→2.辨識→3.認同(認同情緒的存在和意義)→4.接納
小提醒:在探索情緒在傳達什麼訊息時,要知道他人不用對我的情緒負責,自己才是要對自己情緒負責的那個人。這樣的認知會失去自己對情緒的掌控權
情緒管理的目的不是讓你沒有情緒,而是允許自己體驗豐富的情緒,同時又有能力掌控這些情緒,協助自己回到身心平衡的狀態,而不是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現在的社會快速改變,加深了不確定感,也加深代溝。
重點擷取:1.要有病識感;2.增加自控力(化被動為主動,在生活中加入自我成長的活動);3.內在要慢下來(世界越快新要越慢;注意力要回到當下、感受生活)
↑邪惡實驗www 還有平行宇宙喔XD
依附、分離焦慮、失落是人生的三塊積木;一個人要形成好的依附關係,必須要經歷不斷的分離
安全依附的得到→是一個不斷分離又不斷獲得的過程,且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感覺這集可以反覆聽和思考
可以不要一直強調「媽媽」嗎?可以用「重要他人」來形容那個角色嗎?不要再加強女性應該是主要照顧者的社會分工
↑原來宇哲老師跟Nana心理師是夫妻!這集聽到哭
思考死亡,同時也在思考存在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付出的代價」
因為敢愛,我們終於敢選擇一個讓自己悲傷的決定。
人生終究是有這些痛、掉淚的機會,才會這麼的珍貴
那些眼淚,是因為你/妳曾經很深愛過,你/妳才會滴下來
在離別感受痛徹心扉和掉眼淚的同時,也許可以慶幸自己還有這樣能深愛一個人的能力,也許可以回過頭來喜歡掉眼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