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ny★
@fanny25
Sun, May 7, 2023 12:59 PM
1
羅蘭•巴特 神話學
摘錄筆記噗
Fanny★
@fanny25
Sun, May 7, 2023 12:59 PM
導讀 p6
Fanny★
@fanny25
Sun, May 7, 2023 1:01 PM
「神話」何指,巴特已在他的理論篇詳細評介。
在此不妨再換個方式簡單說明,就從神話之原義切入:神話其一根源,原本指先民對各種神祕的大自然現象所賦予的故事性、擬人 化解釋。
若以文化/自然二元觀來講,是用文化(人的角度)試圖解釋自然。
而巴特的「神話」弔詭地顛倒原義,凸顯的是現今人們集體將廣義的文化(人為造成的)現象視為「自然 而然」的現象,將原本取決於社會權力分配和歷史發展制約下的意識型態視為恆久不變的自然存在,並四處散播為常識、規範、俗見、人性、或「眾所周知」的道理等,溶入具體(無 名)的千百種表述,反覆出現於各種媒介,如新聞、廣告、消費宣傳、影視、娛樂、宗教宣導、文藝批評等,由公共管道直入個人私生活領域。
Fanny★
@fanny25
Sun, May 7, 2023 1:06 PM
Sun, May 7, 2023 1:06 PM
研究大眾文化 羅蘭•巴特 是非常知名的學者,雖然不見得會看完,但還是好奇心買來翻翻XD
也可以當偶像追星的參考資料
Fanny★
@fanny25
Sun, May 7, 2023 1:40 PM
Sun, May 7, 2023 1:41 PM
由於涉及上個世紀的社會狀態,有些舉例其實不太清楚情況。 當初是投稿一篇一篇寫,可以跳著看興趣的單篇。但由於不熟悉相關文化,文句讀起來還是覺得偏生硬。
Fanny★
@fanny25
Mon, May 8, 2023 6:19 PM
P60 盲啞批評
Verdurin夫人沙龍知名的操作手法:「我的職責就是要有智慧,但其實我什麼都不懂:可是您也一樣,您也可能什麼都不懂;因此,您跟我一樣聰明」
蒙昧主義的古老神話,認為如果思想沒有受到「常理」與「感受」的管控,就會有害身心:「知識」就是「罪惡」,兩者生長在同一棵樹上,只要定期顯露文化意圖的虛浮以及文化力量的限制,就能保障文化;理想的文化風景應該只是修辭上柔情的抒發,是為了展現靈魂短暫滋潤狀態的文字藝術。
Fanny★
@fanny25
Mon, May 8, 2023 6:28 PM
Mon, May 8, 2023 6:32 PM
P314
神話是一種言談。
神話是一種溝通系統、一種訊息。
必須透過
話語
表達的一切事物皆可成為神話。 神話並非透過其訊息所針對的對象來定義,而是透過其表達的方式來定義:神話有形式上的界線,卻沒有實體上的界線。
Fanny★
@fanny25
Mon, May 8, 2023 6:35 PM
Mon, May 8, 2023 6:38 PM
經過裝飾,適用於某種「消費」行為,充滿了添加到純粹物質中的社會
用法
無論神話是否久遠,都只能具有一種歷史基礎,因為它是由歷史所選擇的言談方式:神話不可能從事物的「原始狀態」中突然湧現。
Fanny★
@fanny25
Mon, May 8, 2023 6:42 PM
重點不只是再現的理論模式,關鍵在於這個形象被賦予的這種意義:神話言談由已經精心準備好的材料所構成,目的是為了更恰如其分地傳播訊息。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22 PM
圖像一旦具備意義,就成了一種文字:與文字一樣,圖像也引出了陳述(lexis)
我們可以把語言(langage)、話語(discours)、言談(parole)等概念,理解為意義上的所有單位(unite)或綜合(synthese),不論它是語詞上或視覺上的:對我們來說,一張照片與一篇報紙上的文章,都是一種言談;如果物品本身意指某物,也會成為言談。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26 PM
P319
當代研究的一大部分不斷回歸「意指作用」(signification)的問題:精神分析、結構主義、遺傳心理學、某些文學批評的新嘗試,都不願意再研究事實,只想研究事實的意義。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28 PM
關乎價值的科學;它們並不滿足於與事實相遇:它們將事實作為
等值交換
(valant-pour)來定義與探索。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30 PM
P321
它既屬於作為形式科學的符號學,也屬於作為歷史科學的意識形態。 神話學研究的是「透過形式所展現的概念」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34 PM
所有的符號學都在符徵(signifiant)與符旨(signifie)這兩則術語之間設立一種關係。這種關係針對的是不同範疇的對象,這就是為什麼它並非一個「相等」的關係,而是「等值」的關係。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35 PM
Fri, May 12, 2023 12:38 PM
符徵 符旨 符號
索緒爾 「語言」研究,符旨是概念,符徵是「音響形象」,概念與印象的連結關係則形成符號(例如詞語),或所謂具體的實體。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40 PM
Fri, May 12, 2023 12:44 PM
神話學是一套第二層的符號學系統。
語言學系統,語言-對象
神話本身,元語言,第二層語言,
而我們
利用第二層語言
來談論第一層語言。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45 PM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52 PM
Fri, May 12, 2023 12:55 PM
語言的層面上,第一層系統的終端,我把符徵稱為
意義
(sens);在神話的層面上,我把符徵稱為
形式
(forme)。
至於符旨則不可能有曖昧含糊之處:我們就把它稱為
概念
(concept)
第三項是前兩項的連結關係:在語言系統中,它就是
符號
。
符徵已經由語言的
各種符號
所構成。
我將神話的第三項稱為
意指作用
(signification)
神話的雙重功能:它指出某項事物並告知我們,它也使我們理解某件事,並強迫我們接受。
Fanny★
@fanny25
Fri, May 12, 2023 12:56 PM
Fri, May 12, 2023 3:45 PM
這章節要看兩次才看得比較懂XD 邊擷取重點有助於理解。 看了一個多小時
Fanny★
@fanny25
Thu, Jun 8, 2023 2:58 PM
p335
雖然這看起來似乎極度反常,但
神話什麼也不隱藏
:其功能是歪曲事實,而不是使它消失。
Fanny★
@fanny25
Thu, Jun 8, 2023 3:03 PM
將神話概念與意義聯繫起來的關係,基本上就是一種扭曲變形的關係
Fanny★
@fanny25
Thu, Jun 8, 2023 3:05 PM
概念「異化」了意義
Fanny★
@fanny25
Thu, Jun 8, 2023 3:16 PM
Thu, Jun 8, 2023 3:18 PM
我不在您以為我在的地方,我在您以為我不在的地方
神話是一種
價值
,其真相不是用來認可神話的: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止神話「永遠不在場」。
神話的符徵必須擁有兩種面貌,才能永遠地支配他者:意義總是在那
表現著
形式;形式總是在那與意義
拉開距離
。在意義與形式之間,從來沒有矛盾、衝突與分裂:它們從來不位在同一點上。
Fanny★
@fanny25
Thu, Jun 8, 2023 3:25 PM
神話是一種
被竊走之後又重新歸還
的言談。
Fanny★
@fanny25
Thu, Jun 8, 2023 3:34 PM
神話使人厭惡之處在於,它仰賴一個虛假的自然,其意義形式也
豐富過頭
,就像那些物品以自然外觀裝飾其實用性。
Fanny★
@fanny25
Sat, Jun 10, 2023 4:15 PM
p346
1.關注的模式是厚顏恥笑
2.揭密
3.動態式
它根據神話結構本身的目的來消費神話:解讀者透過既真實又虛構的故事方式來體驗神話。
Fanny★
@fanny25
Sat, Jun 10, 2023 4:18 PM
虛偽假裝的「二中選一」(alternative)
神話什麼也不藏匿,什麼也不展露,它只是扭曲事實;神話既不是謊言,也不是招認,它是一種改變(inflexion)。
Fanny★
@fanny25
Sat, Jun 10, 2023 4:21 PM
第二層
符號學系統的轉化,將使神話跳脫進退兩難的困境:神話陷入必須揭露概念或消除概念的絕境,於是就會把概念
自然化
(naturaliser)
Fanny★
@fanny25
Sat, Jun 10, 2023 4:22 PM
Sat, Jun 10, 2023 4:23 PM
神話將歷史轉變為自然
神話是一種
過度
正當化的言談。
Fanny★
@fanny25
Sat, Jun 10, 2023 4:27 PM
讓讀者無意間消費神話的,是因為他並未將神話看成一個符號學系統,反而看成了歸納系統。
唯獨在「等效關係」存在之處,他看出了某種因果的過程:在他眼裡,符徵與符旨具有自然的關係。
Fanny★
@fanny25
Sat, Jun 10, 2023 4:29 PM
我們可以用其他方式表達這種混淆:一切的符號學系統都是一個價值系統;不過,神話的消費者將意指作用當成一個事實系統:神話被解讀為一個純屬事實的系統,即便它只是一個符號學系統。
Fanny★
@fanny25
Tue, Jun 13, 2023 10:10 PM
Tue, Jun 13, 2023 10:10 PM
神話的特性是將意義轉變為形式。
神話永遠是一種語言的「竊奪」(vol)
Fanny★
@fanny25
Tue, Jun 13, 2023 10:16 PM
語言為神話提供了一個「鏤空」的意義。
Fanny★
@fanny25
Tue, Jun 13, 2023 10:20 PM
Tue, Jun 13, 2023 10:21 PM
數學語言無法扭曲,抵抗詮釋,完成了的語言。
當代詩歌是一種退化的符號學系統。
古典詩則是一個神話特質濃厚的系統
Fanny★
@fanny25
Tue, Jun 13, 2023 10:28 PM
p354
神話是一種自認為可以超越自身變成事實系統的符號學系統;而詩歌則是一種自認為可以收縮自身變成本質系統的符號學系統。
Fanny★
@fanny25
Tue, Jun 13, 2023 10:35 PM
作家的語言並不以
再現
現實為條件,而是以
示義
現實為目標。
載入新的回覆
摘錄筆記噗
在此不妨再換個方式簡單說明,就從神話之原義切入:神話其一根源,原本指先民對各種神祕的大自然現象所賦予的故事性、擬人 化解釋。
若以文化/自然二元觀來講,是用文化(人的角度)試圖解釋自然。
而巴特的「神話」弔詭地顛倒原義,凸顯的是現今人們集體將廣義的文化(人為造成的)現象視為「自然 而然」的現象,將原本取決於社會權力分配和歷史發展制約下的意識型態視為恆久不變的自然存在,並四處散播為常識、規範、俗見、人性、或「眾所周知」的道理等,溶入具體(無 名)的千百種表述,反覆出現於各種媒介,如新聞、廣告、消費宣傳、影視、娛樂、宗教宣導、文藝批評等,由公共管道直入個人私生活領域。
也可以當偶像追星的參考資料
Verdurin夫人沙龍知名的操作手法:「我的職責就是要有智慧,但其實我什麼都不懂:可是您也一樣,您也可能什麼都不懂;因此,您跟我一樣聰明」
蒙昧主義的古老神話,認為如果思想沒有受到「常理」與「感受」的管控,就會有害身心:「知識」就是「罪惡」,兩者生長在同一棵樹上,只要定期顯露文化意圖的虛浮以及文化力量的限制,就能保障文化;理想的文化風景應該只是修辭上柔情的抒發,是為了展現靈魂短暫滋潤狀態的文字藝術。
神話是一種言談。
神話是一種溝通系統、一種訊息。
必須透過話語表達的一切事物皆可成為神話。 神話並非透過其訊息所針對的對象來定義,而是透過其表達的方式來定義:神話有形式上的界線,卻沒有實體上的界線。
無論神話是否久遠,都只能具有一種歷史基礎,因為它是由歷史所選擇的言談方式:神話不可能從事物的「原始狀態」中突然湧現。
我們可以把語言(langage)、話語(discours)、言談(parole)等概念,理解為意義上的所有單位(unite)或綜合(synthese),不論它是語詞上或視覺上的:對我們來說,一張照片與一篇報紙上的文章,都是一種言談;如果物品本身意指某物,也會成為言談。
當代研究的一大部分不斷回歸「意指作用」(signification)的問題:精神分析、結構主義、遺傳心理學、某些文學批評的新嘗試,都不願意再研究事實,只想研究事實的意義。
它既屬於作為形式科學的符號學,也屬於作為歷史科學的意識形態。 神話學研究的是「透過形式所展現的概念」
索緒爾 「語言」研究,符旨是概念,符徵是「音響形象」,概念與印象的連結關係則形成符號(例如詞語),或所謂具體的實體。
語言學系統,語言-對象
神話本身,元語言,第二層語言,
而我們利用第二層語言來談論第一層語言。
至於符旨則不可能有曖昧含糊之處:我們就把它稱為概念(concept)
第三項是前兩項的連結關係:在語言系統中,它就是符號 。
符徵已經由語言的各種符號所構成。
我將神話的第三項稱為意指作用(signification)
神話的雙重功能:它指出某項事物並告知我們,它也使我們理解某件事,並強迫我們接受。
雖然這看起來似乎極度反常,但神話什麼也不隱藏:其功能是歪曲事實,而不是使它消失。
神話是一種價值,其真相不是用來認可神話的: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止神話「永遠不在場」。
神話的符徵必須擁有兩種面貌,才能永遠地支配他者:意義總是在那表現著形式;形式總是在那與意義拉開距離。在意義與形式之間,從來沒有矛盾、衝突與分裂:它們從來不位在同一點上。
1.關注的模式是厚顏恥笑
2.揭密
3.動態式
它根據神話結構本身的目的來消費神話:解讀者透過既真實又虛構的故事方式來體驗神話。
神話什麼也不藏匿,什麼也不展露,它只是扭曲事實;神話既不是謊言,也不是招認,它是一種改變(inflexion)。
神話是一種過度正當化的言談。
唯獨在「等效關係」存在之處,他看出了某種因果的過程:在他眼裡,符徵與符旨具有自然的關係。
神話永遠是一種語言的「竊奪」(vol)
當代詩歌是一種退化的符號學系統。
古典詩則是一個神話特質濃厚的系統
神話是一種自認為可以超越自身變成事實系統的符號學系統;而詩歌則是一種自認為可以收縮自身變成本質系統的符號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