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8:18 AM
2
今天參加了女書店的講座,我是覺得,嗯
跟標題不太符合,然後內容我覺得有點沒有重點,論述設計上感受不到主軸是什麼
最後的感想是,我不適合跟這類型的人交流ㄋ……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8:37 AM
不知道欸,就是給我一種知識分子的傲慢+滿滿的藍色窗簾,你們研究這些、重視這些、探討這些我覺得很棒,也很值得分享給更多更多的人
但其實今天如果不是我來了這個講座,有很多東西其實我也是沒聽說過(畢竟我又不是研究生物性別的)
或許比起用艱深的言詞去描述一些理論,知識份子更該做的事情應該是,想辦法讓這些論點可以用更親民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吧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8:55 AM
然後這類人的說話方式真的會讓我覺得好累(?)
不管是要用惋惜的言詞去描述一個人的自殺,還是認為或許不應該用惋惜的言詞去描述,就,為什麼可以用大概五六句話只為了說這個概念而已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9:03 AM
主題是《男「身」轉化:陽剛至上與性別權力仍存有?》
演講架構為三個部分
1. 從生物受精卵開始分化出雄雌的過程會受到一些因素(SRV/MIF)的影響去促進/抑制 卵巢或睪丸的成長,並提到為何會有雙性人的狀況發生,就跟這兩個因素異常有關
2. (我真的想不起來他這段的主題是什麼,還是我打的第一部分其實是第二部分)
3. 用David Peter Reimer的故事去分享性別到底能不能被後天建構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9:03 AM
看我的記憶真的是,抱歉了我完全只記得我有興趣的部分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9:04 AM
那個分化我覺得蠻酷的,第一次知道有這些因素&異常才導致了雙性人的狀況發生(吸收新知的概念)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9:11 AM
David Peter Reimer的故事也是因為他真的很慘+值得一聽也才很有印象
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根本就是當兩個社會實驗家的白老鼠欸
簡單描述一下他的故事
小時候割包皮時被意外灼傷他的🐔
John Money建議他媽媽帶David去動手術並當女孩養
但是,注意!這時候並不是真的就是單純被養大,David小時候當女孩養的過程,是會一直被Money的團隊來家裡關心(你夠不夠像個女孩)+紀錄他的狀況,甚至還要求David 跟他的雙胞胎兄弟兩個人擺出性交姿勢,我真的是?????
後來還被Money當成成功案例來發表(荒謬到我大開眼界)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9:15 AM
啊這個過程David也沒有很開心,他不覺得自己像是女生,他不喜歡女生喜歡的東西,更喜歡玩男生喜歡的東西,所以這些讓他很痛苦
等David更大一點後(也才15歲),他知道了小時候這些事情,所以他決定要變回男生,這時候又有另一個人Milton Diamond,他持有跟Money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性別天生論),鼓勵David 將自己的故事公諸於世,避免其他醫生繼續這種對小孩進行性別重塑的手術
但變回男生後的David也沒有真的就比較開心,後來還自殺ㄌ
他的故事就這樣被拿來討論,還有討論到當時爭論的「性別差異來自天生」vs 「性別差異可以被後天塑造」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9:17 AM
不過看到主題我本來期待的是可以聽到,社會性別對男性、對陽剛的限制、設想跟歧視,之類的話題(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9:21 AM
雖然最當初會來參加只是因為我有朋友有報名,他這天臨時不行,問我有沒有興趣
我想說看標題可以啊感覺還不錯+那天有空就答應了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9:24 AM
Sat, May 6, 2023 9:24 AM
ಠ_ಠ - #讀嘛讀嘛 前些日子為了查跨性別議題而從圖書館借的書,內容出乎預期的豐富。 除了用生物醫學的...
搭配這本書的分享,我覺得David真的有夠慘
小時候就被決定了一堆事情,然後其實他大腦也還沒有發育得很成熟就又自己做了另一個重大決定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11:21 AM
跟轉票給我的朋朋聊過後!
我感覺可能是講者是比較偏文學/哲學類背景的人,論述上會比較飄,我不太習慣這類人思考邏輯&論述,所以我會覺得沒什麼重點+抓不太到論述主軸
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DiaryAccount
Sat, May 6, 2023 11:41 AM
Sat, May 6, 2023 11:42 AM
文科人的思緒常常都是一個研究概念用四五句話去環繞著敘述
我覺得可能要看主講對今天議題的設想,是要知識擴散還是類似研討會的形式,如果傾向擴散才會比較親民一點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11:58 AM
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 應該是研討會XD 這個系列講座可能有預設都是有一些相關知識背景或是對這些很有興趣的人(抱歉ㄌ我只是剛好知道來參加的普通凡人)
狐羽 ✤ 身體健康
@huyu_88
Sat, May 6, 2023 12:33 PM
雖然這樣分類可能不夠精確,不過我跟我朋友是把這種說話模式的人歸類為感性思考
我只能說,雖然不是所有讀文學的人都是這樣的說話方式,但比例是真的比較高
就是那種好像不能說他講話偏離主題,因為每一句話都是圍繞著主題轉,但就是微妙地沒有講到重點(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不是這種,但我遇過最經典的類型是這個
&讀哲學的人是很有邏輯的,但我認識的人樣本不夠多所以可能也很難作為參考
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DiaryAccount
Sat, May 6, 2023 12:38 PM
Sat, May 6, 2023 12:39 PM
我會覺得是理科問題通常到最後比較有確切的「結果」或「答案」
但文科問題在討論的時候因為有很多面向的考量跟看法,很難去直接對他下定論,就會變成用很多圍繞著的敘述或證明去引導思考,但不太給出100%的答覆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12:45 PM
狐羽 ✤ 身體健康
: 我覺得讀哲學的人他的邏輯是跟我的思考路徑不太合的XDDDDDDD 就是我會抓不到他們ㄉ邏輯(但可能一樣有誤差)
對我覺得就有種,也不能說他偏離主題,但就是(對我來說)沒有講到重點的感覺,導致我聽完兩個小時後的感想是,ㄛ我學到了甚麼新知,但我不知道他今天想談到的主題是甚麼
忘初🏀🏐️⚽️ㅇㅅㅇ
@darkmoon1123
Sat, May 6, 2023 12:49 PM
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 但我覺得這個講座又會有種就是,多面向也不是不行,但他的面向又不夠多,會讓我想說你現在只圍著這個講,但是他還有很多影響因素為甚麼你不提,像是David在做決定時他才15歲,我覺得年齡影響也是一個問題,父母在論述中彷彿消失,說得好像David都被那兩個人(Money & Diamond)影響,但時間就只有那麼長可能也沒辦法無限延伸就是了
載入新的回覆
今天參加了女書店的講座,我是覺得,嗯
跟標題不太符合,然後內容我覺得有點沒有重點,論述設計上感受不到主軸是什麼
最後的感想是,我不適合跟這類型的人交流ㄋ……
但其實今天如果不是我來了這個講座,有很多東西其實我也是沒聽說過(畢竟我又不是研究生物性別的)
或許比起用艱深的言詞去描述一些理論,知識份子更該做的事情應該是,想辦法讓這些論點可以用更親民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吧
不管是要用惋惜的言詞去描述一個人的自殺,還是認為或許不應該用惋惜的言詞去描述,就,為什麼可以用大概五六句話只為了說這個概念而已
演講架構為三個部分
1. 從生物受精卵開始分化出雄雌的過程會受到一些因素(SRV/MIF)的影響去促進/抑制 卵巢或睪丸的成長,並提到為何會有雙性人的狀況發生,就跟這兩個因素異常有關
2. (我真的想不起來他這段的主題是什麼,還是我打的第一部分其實是第二部分)
3. 用David Peter Reimer的故事去分享性別到底能不能被後天建構
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根本就是當兩個社會實驗家的白老鼠欸
簡單描述一下他的故事
小時候割包皮時被意外灼傷他的🐔
John Money建議他媽媽帶David去動手術並當女孩養
但是,注意!這時候並不是真的就是單純被養大,David小時候當女孩養的過程,是會一直被Money的團隊來家裡關心(你夠不夠像個女孩)+紀錄他的狀況,甚至還要求David 跟他的雙胞胎兄弟兩個人擺出性交姿勢,我真的是?????
後來還被Money當成成功案例來發表(荒謬到我大開眼界)
等David更大一點後(也才15歲),他知道了小時候這些事情,所以他決定要變回男生,這時候又有另一個人Milton Diamond,他持有跟Money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性別天生論),鼓勵David 將自己的故事公諸於世,避免其他醫生繼續這種對小孩進行性別重塑的手術
但變回男生後的David也沒有真的就比較開心,後來還自殺ㄌ
他的故事就這樣被拿來討論,還有討論到當時爭論的「性別差異來自天生」vs 「性別差異可以被後天塑造」
我想說看標題可以啊感覺還不錯+那天有空就答應了
小時候就被決定了一堆事情,然後其實他大腦也還沒有發育得很成熟就又自己做了另一個重大決定
我感覺可能是講者是比較偏文學/哲學類背景的人,論述上會比較飄,我不太習慣這類人思考邏輯&論述,所以我會覺得沒什麼重點+抓不太到論述主軸
我覺得可能要看主講對今天議題的設想,是要知識擴散還是類似研討會的形式,如果傾向擴散才會比較親民一點
我只能說,雖然不是所有讀文學的人都是這樣的說話方式,但比例是真的比較高
&讀哲學的人是很有邏輯的,但我認識的人樣本不夠多所以可能也很難作為參考
但文科問題在討論的時候因為有很多面向的考量跟看法,很難去直接對他下定論,就會變成用很多圍繞著的敘述或證明去引導思考,但不太給出100%的答覆
對我覺得就有種,也不能說他偏離主題,但就是(對我來說)沒有講到重點的感覺,導致我聽完兩個小時後的感想是,ㄛ我學到了甚麼新知,但我不知道他今天想談到的主題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