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心理學認知正好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發展特別薄弱的一個東西。心理學認知尤其受到西元 869 年教會所頒佈的教義的痛苦影響,而以一種舊有的、以本能認知為基礎的智識(Einsicht)被掩蓋了:這種智識將人區分為身(Leib)、心(Seele)與靈(Geist)三個部分。現在,如果你們聽人談論心理學,聽到的可能幾乎都只是把人存有(Menschenwesen)分為兩個部分的說法。你們聽到的是,人由身(Leib)與心(Seele)或體(Körper)與靈(Geist)所組成,我們姑且可以這樣稱呼;大家將體與身還有靈與心都看成是幾乎具有同樣意義的東西。幾乎所有的心理學都建立在這個將人存有兩分法的錯誤之上。如果人們只著眼於這個他認為是絕對有效的二分法,就根本無法達到對人存有的真正智識。



_GA_293
= . =
因此,歸根究柢,幾乎現今所有作為心理學出現的東西完全是不懂裝懂,有時也只是一種文字遊戲而已。
= . =
但是,一般而言,是由於 19 世紀下半葉對物理學界一個原本應該是偉大的成就的誤解,才使那個大錯誤變得更加嚴重了。如你們所知,那些順服的海爾布隆市民(Heilbronner)在市中心,為一位在有生之年曾被這座城市關進精神病院的人豎立了一座紀念碑:尤力烏斯.羅伯特.邁爾(Julius Robert Mayer)。而且,你們也知道,這位當然至今仍然特別為海爾布隆市民引以為傲的人物,是與所謂的能量或力量守恆定律(Gesetz von der Erhaltung der Energie oder der Kraft)聯繫在一起的。是的,這個定律表明,宇宙中所存有的能量或力量的總和是恆定的,這些力量只有例如像這樣才能轉變,比如某種力量有時是以溫度,而有時又是以機械力量形式表現等等。
= . =
但是,只有邁爾定律在徹底被誤解的情況下,才會以這樣的形式來套用!因為他這樣做是為了揭示力量的嬗變(Metamorphose),而不是要建立一種像能量守恆般如此抽象的定律。
= . =
那麼從廣泛的聯繫以及從文化史的視角來看,這個能量或力量守恆定律究竟是什麼呢?它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從根本上阻止了對人的真正理解。也就是說,只要人們一旦認為,力量真的無法再重新建構,就不可能認識到人真正的本質。因為,人的這個真正本質正是在於,通過它可以持續不斷地建構新的力量。的確,在這種聯繫中,在我們生活在世界的這種聯繫中,人是唯一能在其中建構新的力量,甚至新的物質的生物—— 這個我們稍後還會聽到。但是,由於現今的世界觀根本不願意接受這類不能讓人被充分認識到的元素,所以就採用了這個能量守恆定律。如果只是著眼於自然界的其他領域,比如礦物界、植物界與動物界的話,這個定律在某種意義上也並無妨礙。但是,如果一旦要觸及到人,這定律馬上就會徹底摧毁真正的認知。
= . =
-
= . =
其實,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新近的自然科學及其哲學理論的處境非常尷尬。因為,你們想想看,當你們向一位真正的新近自然科學家提出這個問題:若人不存在於自然之中的話,自然及其存有會是如何?剛開始,他當然會有點震驚,因為他會覺得這個問題很怪異。然後,他可能會思考,他所從事的科學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能夠提供哪些資訊,於是會說:那在地球上可能只有礦物、植物與動物,只有人不存在;而地球演變的過程從一開始,及地球仍處於康德 — 拉普拉斯(Kant – Laplace)所提出的雲霧狀態時,可能會如同曾經發生過的一樣,一切將繼續進行;在這持續進行的過程中只有人不會參與其中。
= . =
—— 其實,除此之外,也許不會出現別的回答了。他也許還可能會補充說:人像農夫一樣,翻掘土地因此而改變地表,或是他製造機械帶來的改變;但是,這些相對於其他通過自然本身所引起的變化並不是這麼重要。所以,自然科學家可能總是會說:即使人不參與,礦物、植物與動物自己也會發展。
= . =
這是錯誤的。若地球演化過程中真的沒有人的存在,那大部分的動物也不會存在;因為大部分、尤其是較高等的動物,只是因為人需要不顧一切達到目的才得以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產生—— 這裡,我當然是用了形像的表達方式。在地球發展的某個特定階段,人必須從自身與現在完全不一樣的存有之中,淘汰出來高等動物,必須將它們拋棄才能持續前進。我想將這種拋棄以這種表達來加以比較:你們想像在某種混合物中有某些東西被分解出來,再想像這已經被分解的物質被淘汰出來排放至地面的情況。人從前發展的情況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與動物們在一起,之後才將動物像沉積物一樣排出。假設人不應該成為現在的人,動物也不會在地球發展中成為現在的動物。如果在地球發展過程中沒有人,動物的樣貌以及地球也會和現在所見的完全不同。
= . =
我們現在去看看礦物與植物的世界。因為,我們應該明瞭,假使人不在這地球上的話,不只是較低等的動物,還有植物界與礦物界可能早已僵化,不再處於生長狀態。然而,現今以片面的自然觀點為基礎的世界觀必然會表示:是的,人會死亡,他們的身體會被焚燒或埋葬,從而交付給大地;但這對地球的發展來說沒有意義;因為,假使地球在發展中不接納人體,也還是能像現在接納人體一樣進行。—— 但這意味著,人們根本未意識到,人的遺體不斷交付給大地的過程,不管是通過焚燒或埋葬的方式,都是一個持續產生作用的真實的過程。
= . =
住在鄉村的農婦比城裡的婦女還更清楚,酵母對烤麵包有某種重要性,雖然加進麵包的只有一點點酵母;農婦們知道,假如麵糰中沒有加入酵母,麵包就發不起來。但同樣的,假使死亡時從靈 — 心質脫離的人類遺體的那些力量未持續加入它的話,那地球發展早已進入最終狀態。通過這些地球發展藉由人類遺體的加入而持續獲得的力量,或者說是遺體中的力量,來維持地球的演化。由此,這些力量促使礦物今天還能夠發揮其結晶化能量,否則,它們早就可能碎裂、解體,不能發揮自己的能量了。從而促使可能早已不再生長的植物,至今仍然還在繼續生長。同樣,較低等的動物狀況也是如此。人類在自己的身內將酵素交付給大地,就像是酵母為了進一步的發展而發揮的作用。
= . =
因此,人是否生活在地球上,並非是無關緊要的。如果沒有人的參與,地球與礦物界、植物界及動物界相關的發展也會同樣進行的說法,根本不是真的!自然的過程是統一的、整體的,人也屬於其中。甚至只有將人的死亡置於宇宙過程之中,那才是對人的正確表象。
= . =
如果你們思考這些事情,就不會再對我以下還要談論的事情感到驚訝:當人從靈性世界下到物質世界的時候,他得到了自己物質身的外衣。當然,在孩童時期得到的物質身,與在某個年紀因為死亡而放下的物質身不同。因為,後者的物質身遭遇過某些事情。只有這物質身被人的靈心質力量貫穿時,這種遭遇才有可能發生。不是嗎?畢竟我們大家所吃的所有東西動物也吃,這意味著,我們改變外在物質的方式和動物一樣。但是,我們改變這些物質,是藉由動物所沒有的某些東西、某些從靈性世界下來為了與物質的人身結合的東西的共同作用。因此,我們處理物質的方式與動、植物有些不一樣。而人的遺體內要交付給大地的物質是變化過的物質,與人出生時所接受的物質有所不同。於是,我們可以說:人所接收的物質及其出生時所獲得的力量,他在生命過程中加以更新,並且以變化過的型態再交給地球的過程。
= . =
他在死亡時交給地球過程的那些物質與力量,已經不同於在出生時所獲取的那些東西了。所以,他藉此而交付給地球過程的是,某些通過他持續從超感覺世界流進物質 —— 心質的地球過程的東西。出生時,他從超感覺世界攜帶著某些東西下來;他將這些東西併入物質與力量,從而組成他生命過程中的身軀,然後,大地在他死亡時接收它們。通過這種方式,人持續不斷地將超感覺質的點點滴滴傳遞給感覺質和物質質。你們可以想像,這就好像不斷有東西從超感覺質如下雨一樣落入感覺質,但假使人不接受這些雨滴並傳遞給大地,它們對地球可能就會毫無助益。人在出生時接收、在其死亡時交出的這些雨滴,通過超感覺質的力量不斷孕育著地球,而通過這些孕育的、超感覺質的力量來維持地球演化的過程。因此,若是沒有人類的遺體,地球可能早已死亡了。
= . =
—— Rudolf Steiner《作為教育學基礎的人的普遍智識》(Allgemeine Menschenkunde als Grundlage der Pädagogik),芮虎、李澤武、廖玉儀 譯

第三講
1919 年 8 月 23 日於斯圖加特
P. 65 - 69,76 - 81
= . =
-
= . =
語音輸入的狂言:

今天,心理學任職正好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發展特別薄弱的一個東西

這種制式將人區分為身、心(Seele)與靈三個部分

現在,如果你們聽人太亂心理學,聽到的可能幾乎都只是白人存有(Menschenwesen)分為兩個部分的說法

大家將體育生還有濾芯都看成是幾乎具有同樣意義的東西

是由於 19 世紀下半葉對物理學界一個原本應該是偉大的成就的文件
= . =
在我們生活在世界的這種年紀中,人是唯一能在其中建構新的力量,甚至新的物質的生物

先進的自然科學激起哲學理論的處境非常尷尬

假使人不在這地球上的話,不只是較低等的動物,還有植物界與礦物界可能找你講話

然而,現今以片面的自然觀點為基礎的世界觀變壞表示:是的,人會死亡,他們的身體會被焚燒或買帳,從而交付給大地

假使死亡時叢林新知脫離的人類議題的那些力量未持續加入它的話,那地球發展早已進入最終狀態
= . =
只有這物質身被人的零驚蟄力量貫穿時

他在生命過程中加以更新,並且以變化過的心態再交給地球的過程

他藉此而交付給地球過程的是,某些通過他持續從超感覺世界沒有進屋子 —— 金子的地球過程的東西

出生時,他從超感覺世界期待著魔蠍東西下來

而通過這些韻律的、超感覺質的力量來維持地球電話的過程
= . =
-
= . =
語音輸入的部分簡直可以當作科幻小説基礎設定!

早在國中時期我一直就覺得引用達爾文《物種起源》擁戴叢林法則的進化論説不出所以然地 很不對勁,也設想過情況相反的話會是如何,對於猿猴、鱷魚、科莫多巨蜥、蛆蟲等好幾種動物抱持相當不理性、本能式的強烈厭惡,如果人類不是從猿猴進化而來、而是類人猿從智人退化遺後呢?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