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青空
Shailene
看這篇真是心有戚戚焉,因為我就是文中進了分數高但沒有興趣科系的例子,但不是因為家庭灌輸急功近利的價值觀,而是我自己太想得到外界的認可了,填志願時就把一些分數高的科系填在有興趣的科系之前。本來預期分數搆不上,但最後陰錯陽差進了,也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中間試過轉系也失敗了,現在還在苦撐中QQ。

究其原因,還是自己高中時探索不足,又容易受他人影響。文中的例子算幸運的了,至少是自己權衡過才放棄,我這種沒有好好研究課程、分析自己適合與否真的就是糊里糊塗自己踏進泥淖裡。
海藍青空
Shailene : 辛苦了……台灣教育現在還是升學勝過興趣職能,加上那個年紀真的很容易受同儕影響,自然會去選分數高的學系。但現在也不晚,只要發現就是開始,希望你早日進入適合自己的領域。
Shailene
看文中教授和底下留言大多是對這種放棄興趣的心態覺得惋惜或不可思議,其實我猜部份走到這個地步的人不是不知道選擇興趣的重要性,而是不夠了解自己、不夠了解這個選擇會帶來多大的後果,自己也容易受社會崇尚高分科系的風氣影響,想要外界認可,或怕自己選興趣後沒飯吃,也沒人告訴他們可以堅定選擇。沒想清楚是主要原因,但沒人點醒他們的迷思也可說是運氣不好吧,畢竟這跟家庭環境、學校對每個學生生涯探索的掌握程度也有關。
海藍青空
Shailene : 如你所言,探索和追逐興趣要有勇氣、資源和時間。台灣這些方面應該還是不足吧。
Shailene
看完這篇後還有個感想是,比起提醒還有選擇權的人的文章,其實我更希望這些老師寫寫我們這些已經選錯系又難以逃離而徬徨迷茫、進退維谷的人XDD。

之所以無力改變自身困境,正是因為留下苦撐或離開都會付出巨大代價,而就算百般掙扎後決定撐完,也會為之前浪費這麼多時間而自責。
而文末提到的年紀越大、想改變要付出的成本越多,也是造成焦慮的原因之一,想改變但怕自己又選錯,又浪費更多時間,更跟不上同齡人(因為課業不擅長通常會延畢),而之前因為選錯讓自己過得很不開心,也讓這些人變得不太相信自己的判斷。
喪失自信、時間壓力、同儕壓力、和系上格格不入的孤獨,其實正經歷這些的人,看到留言的惋惜和不可思議還滿痛的哈哈,如果早點知道多好,早點改變多好,一切是自己選擇的結果,痛苦也是真的。
海藍青空
Shailene : 教授會以有選擇權的人為對象,應該是他的經驗所及吧?我覺得你說得很真切,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要不要考慮寫出來呢?或許這也能幫助你釐清過去和了解自己。
Shailene
噢另外就是,留言有人提到是考試制度和社會推崇高分科系的問題,但我自己覺得比起這兩個,更是:

1. 國高中生涯探索的重要性還沒有普遍到讓每個學生家庭都重視這塊

2. 社會重商法輕人文的風氣(文組,理組可能是電機資工醫學優於一切吧)

3. 社會普遍把大學當做職場訓練所而不是深造感興趣領域的學問的地方:
不是說每個人選系都要照興趣來,但選擇較容易就業的科系往往是更被羨慕和認同的,有些人真的就被影響

4. 台灣的大學不分系不普遍:其實前三項都需要長期潛移默化,但現在既然還有很多高中探索不足導致選錯系的案例,如果有不分系讓他們上大學後能有再探索、延後選擇的時間,應該可以讓這種案例少一點

不好意思打了這麼多,想說就這個議題提供一些想法,如有打擾很抱歉~
海藍青空
Shailene : 不會,你說的這些確實都是台灣教育長久以來的問題,而且很難改變。orz 文中也有提到,老師常常有心無力,要整個環境一起推進,才能讓學子真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
謝謝你的經驗分享!
Shailene
海藍青空 :
啊謝謝您的回覆!我打的比較慢,剛剛更新才看到。
我會把這些想法寫下來的!也謝謝您總是分享這麼多好文,我從這些得到很多力量噢!也才有今天鼓起勇氣寫下這些的機會,謝謝
海藍青空
Shailene : 加油,要對自己有信心!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