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噗噗
雜記#日野#新撰組#新選組
以下為個人旅遊記錄,有少許口罩顏照。
回國後私心先整理好了日野的照片,於是就來發一篇日野的遊記吧。至於其他地點,大概會放在IG裡面,後面會再以地點作分類來發文。

對一般觀光客來說,旅遊聖地莫過於好逛的新宿、好買的澀谷,亦或是既方便又摻雜文化特色的淺草。
日野——一個對遊客而言,是個再不起眼不過的地點,這裡沒有百貨公司、沒有服飾店、沒有美食街,但對喜歡新選組的人們而言,卻是個能夠和這群熱血男兒們,一同走回過去、找尋初衷的地方。
https://images.plurk.com/72SNVOAUySEPuy9aS1lFHa.jpg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的車程,這個不算偏遠,卻人煙稀少的地方,正是曾懷抱著遠大抱負的他們的起點。
掰噗~
整理好花時間@@
噗噗噗噗
https://images.plurk.com/1ysENcnNb0SyEMthDJsU43.jpg
日野車站一出來,這裡大概是整趟日野行程中能夠遇到最多人的地方。

由車站向右走,不到五分鐘的距離,佇立在人行道右側的鳥居映入眼簾。
https://images.plurk.com/1Xa0XSzXt0sVlHwEX770Ie.jpg
沒有明治神宮的漂亮鳥居、沒有東京大神宮的氣勢磅薄,八坂神社的鳥居顯得稍加老舊且不起眼,但走過年代的痕跡刻劃於其上,好似在說著此地便是由祂來守護。
https://images.plurk.com/6XBJ1CPRe3RWWHCyfjxTh8.jpg
上前奉納、鞠躬、拍掌、鞠躬,一陣微風撫過,彷彿在道謝著前來參拜的人。
噗噗噗噗
至一旁的社務室詢問是否可以蓋御朱印,很幸運地神職人員正好在,便同意了我的請求。
https://images.plurk.com/2XH3rVMcLHSvPn32mMFvAY.jpg
端正的字體和神社給人的感覺不同,本以為應是更灑脫一點的字跡,結果卻意外地保守。

走出神社後再向前走一小段路,和年代不符的古老小門出現在眼前,其一旁有著不算很大、卻足夠幾台汽車停放的停車場。
https://images.plurk.com/76NKsNCJc6SfRLF6xB0mPB.jpg
和旁邊的建築簡直是兩個世界一般,但懷舊感卻更加吸引人。
https://images.plurk.com/238ud0tZEOyrEuQi4ZOsC8.jpg
其實約六年前,我也來過這裡,但當時沒做齊功課,偏偏挑了星期一來拜訪日野,而日野全部的資料館都在星期一公休,因此撲了個空。

這次總算被我進到裡頭來了。
噗噗噗噗
一進到資料館中,一名老奶奶走進前臺,詢問要購買宿本陣的單票,還是宿本陣和新選組歷史館的套票。
接著老奶奶會詢問是要聽老爺爺講故事、領著慢慢參觀,還是要自己參觀。
由於後面還有行程,因此跟奶奶說想要自己參觀。而當奶奶知道我是外國人後,又更加熱情。
「妳會日文嗎?還是需要拿一份英文導覽給妳呢?」
「我拿給妳好了,這樣妳可以邊看邊參觀。」
「唉呀真是不好意思,奶奶我的英文不好,不然就可以不用麻煩妳跟我講日文了。」
「我們現在有雛祭的擺飾,請一定要好好參觀。」
「裡面是可以拍照的,請好好拍照留下紀念。」
不知是太興奮還是奶奶本身就是這麼可愛,明知道我是外國人,還一連串的日文連發,也不知我有沒有聽懂,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又塞了幾份資料在我手上。
噗噗噗噗
跟老奶奶道謝後,沿著左方脫鞋,踩上木製地板。
儘管是8度的低溫,但踩著地板的腳卻不會感到冰冷。
https://images.plurk.com/5KEoP1NTnJjpcTHmy1mKr4.jpg
踩上榻榻米,女兒節玩偶便於此迎接賓客。
可惜我對女兒節並沒有深入研究,只能欣賞而無法產生太多的共鳴。
待有空時,再來研讀一些資料好了。
https://images.plurk.com/6irhqQwmEDvFrwXCgvaNrK.jpg
這套和服也是因女兒節而擺出的,無奈見識淺薄,沒辦法提出更多見解。
https://images.plurk.com/zswQd9Xw3TnVFPPEj02aO.jpg https://images.plurk.com/3R9DMpFbzS8gqeneAkJ0GQ.jpg
這是市村鐵之助帶著土方的遺物回到日野後躲藏的房間,此照為我跪坐下來後,以市村的視角向外看出去的景色。
市村在這躲藏了兩年,向外看去時,他又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呢?
噗噗噗噗
https://images.plurk.com/PC0duSXd0RjK7hCeyA5rD.jpg
由市村躲藏的房間,一旁疑似通往廁所的通道前,向前拍去。
由此可見宿本陣對於女兒節擺飾的仔細,連一點小角落都不肯放過。
https://images.plurk.com/QOQRWytjPsUGYde5ZzRdX.jpg https://images.plurk.com/G5tPdjEaoa5No6zQNDlJo.jpg
宿本陣中有名的鯉魚雕刻,還特別有一張牌子指著這個不起眼的小角落。
https://images.plurk.com/5LCjVKgU7HDFeSdf3TJS0.jpg
走在這個廊道中的時候,踩著地板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十分古老,令人有些害怕會不小心在地上踩出一個洞。
https://images.plurk.com/FLa5Th56r5CPc05MEh0Ce.jpg
此為擺放佛壇的房間,也是作為日常起居之一的地方。
噗噗噗噗
曾經聽說,佛壇要擺在室內採光良好的地方。 https://images.plurk.com/bHs6Nfm5PwkxA5NFLs8p7.jpg
佛壇的房間向外看出,果然能看見整個院子,並且是陽光直射的房間。
https://images.plurk.com/4GnoGYXMhA8R0gP4esVmea.jpg
這個視角,大概是躺在榻榻米上休息的某位男兒的視角了吧。

日野宿本陣不大,卻可以慢慢參觀,感受木質香以及讓自身產生回到幕府末期的穿越感,是一個非常值得多來幾次的地方。
出來之後,奶奶一樣熱情地招呼我。
「有沒有好好欣賞雛祭擺飾呢?」
:「有,真的很漂亮,好精緻好喜歡。」
奶奶聽了很高興,並且也想到什麼的樣子,走到後面去霍霍櫃子,接著手上拿著一個小盒子,打開。
裡頭是好幾個包裝好的小囊。
「這是雛祭的一點小飾品,若是不介意的話,請挑一個妳喜歡的款式吧。」
噗噗噗噗
https://images.plurk.com/7ndIXLMylqnvlIw2gA4PYn.jpg
我收下後,表示很開心,也非常謝謝奶奶。而奶奶看到我很開心後,他就更高興了,直向我露出燦爛的笑容。
「真的是非常謝謝妳,旅遊來我們這裡。」
「知道怎麼去歷史館嗎?知不知道怎麼走呢?」
「祝福妳旅途愉快。」
和奶奶鞠躬道謝後,前往位於宿本陣對面的交流館買了一些紀念品,接著便踏上前往歷史館的路。
https://images.plurk.com/4225T6kTVChqh8LVSveA2t.jpg
這條街道變很多,六年前來的時候,左側都是挖路鑿土,整條道路看不到完整的面貌,還有泥土散在路上。
時隔六年,道路的翻新工程可見一斑,在保留著郊區風情之餘,也讓街道更加乾淨整齊。
https://images.plurk.com/2xixIVu0HPXekyXQub9hSs.jpg
沿著坡道走,便可以到達通往歷史館的新開小捷徑。
噗噗噗噗
https://images.plurk.com/4HuFiRJRzIeacFfz4RHS2X.jpg
這就是新開小路。
六年前,沒有這座樓梯時,要爬過整個山坡才能到達歷史館。
但現在道路翻新後,開闢了一條動漫中常見到的高聳樓梯,這便是由宿本陣一帶前往歷史館的最近途徑。
說真的,動漫中這種樓梯非常常見,但來到日本後,我從來都沒見過這樣的樓梯。在日野看到的還的確是頭一遭。
樓梯高聳且陡峭,爬起來需要戰戰兢兢,一失足可不是僅僅受傷便能了事的。
https://images.plurk.com/5GCzJsN3lvmYezCJ1Zgel.jpg
一旦爬過困難,便能迎接最棒的風景。
噗噗噗噗
https://images.plurk.com/1Ob6rvEyViGwSHQD09hlh1.jpg
繼續前往歷史館的路上拍了這麼一張照,而這張票是在宿本陣直接購買的。
https://images.plurk.com/1Rqxm3DHI6vUHyjT6Y1wH2.jpg
走大約五分鐘路程,向右轉,目的地便是此。
https://images.plurk.com/6tsdMX4BI9K9zPqGjMx4Fx.jpg
歷史館不像宿本陣一樣可以拍照,不如說宿本陣能拍照我也很驚訝,因為史料館基本上都是不能拍照的,包括京都的壬生寺、八木家、舊前川邸。而宿本陣卻能讓人在建築裡頭拍照,實在讓人吃驚。
歷史館內主要是簡單的歷史資料和紙本紀錄,我個人認為來參觀一次即可,並不像宿本陣那般值得重複拜訪。
唯裡面我最感興趣的是天然理心流的刀法。由於不能拍照,我用手機狂打字寫筆記,好記住刀法的使用方式等等。
噗噗噗噗
這趟行程並沒有打算去到石田村,也沒有預定前往高幡不動尊。
由歷史館前往日野車站的道路,也被整理的十分乾淨。
https://images.plurk.com/pZFewMqrdQ6GB4xkKU7hW.jpg
而當我準備到達車站前,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想看多摩川。
於是我走過車站後,直向著車站前方的小路走去。
https://images.plurk.com/4Rfd8oRLfEMorfmyQ78kz4.jpg
這條路上都是民房,安靜而純樸,讓人感受到有別於繁忙的東京街頭之景。
走了大約十多分鐘,終於聽到潺潺河水的聲音。走上樓梯後,多摩川畔的風吹來,很輕、很柔。
https://images.plurk.com/7uYGsPwTxevNC9CX2UAdU9.jpg
那群熱血男兒們,也曾經坐在這吹風,欣賞川岸風景之時談論遠大抱負和夢想。
而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只能以這種方式來懷念已逝去的你們。
噗噗噗噗
在多摩川畔待了大約二十分鐘,我也起身將離開日野,前往下一個景點。
走往日野車站的路上,我放慢腳步,感受著與都市中心截然不同的閑靜。
腳步慢下,能注意到的景色自然跟著變多,去程有些快步地趕往多摩川時並沒注意到,原來只是回個頭,便能看到這般景色。
https://images.plurk.com/1zFsu1JJbpVIJqQC0YDwCs.jpg

對於生活在繁忙都市的我們,偶爾來到日野這樣的地方走走,不但能夠拋除一切擾事,也能讓心靈好好休息。
載入新的回覆